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2)
文章根据对大学生的审美调查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缺失,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对于大学生审美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在消费时代,广告设计者以美学为外衣,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受众进行审美接受的活动时,广告便进入了审美文化视野。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广告审美文化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不断异化和嬗变,本文在分析广告审美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广告的审美走向。广告不仅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享受,而且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广告通过情感诉求引起受众的某些体验,创造贴近大众的生活氛围,如充满爱心、关心、亲情、友情、极富人情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年度课题“中国当代城市建设和美化运动中典型案的美学分析”的部分内容简写而成。论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关于城市环境的美学分析框架。这个框架由城市环境的审美判断、审美决定和审美影响三个循环过程构成,是进行环境美学分析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此分析方法对中国多个城市的七大案例类型的91个案例进行分析(篇幅过长作了省略)并将成果进行了梳理。文中试图从三个层面拼凑出当代中国城市环境美学发展的整体现实图景,这三个层面包括:审美表现和审美趋向、审美决定和审美影响力构图以及审美流行和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4.
马亚琼 《建造师》2010,(8):268-269
手机短信文学完成了短信与文学的结合,成为另一种“网络”电子文学形式,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性。它以“短”著称,以“笑”为利器,更“狂”的是实现了文学创作和传播的无限可能。同时,手机短信文学在审美倾向上也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变化:多审美感官代替单一审美感官、从思考意义到感受快乐、需要与欲望相混淆。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着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多样,造型丰富,价值深厚,不乏意境深远、环境优美之例。造型审美、意境审美、环境审美体现了民居建筑审美的历时性特征,也是民居建筑审美活动的三个十分重要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6.
庞超  魏慧玲 《山西建筑》2007,33(28):80-81
从传统审美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的建筑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生态审美的观点并进行了研究,赋予建筑审美以生态的因素,同时指出这种新的建筑理论标志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在建筑领域上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贺慧  余柏椿 《华中建筑》2010,28(1):130-132
该文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景观审美主体和景观设计师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审美时空软化和审美信息软化的倾向,并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利与弊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城市景观特色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平 《山西建筑》2004,30(20):22-23
针对建筑艺术的非审美价值,从塑造奇特的外表、追求原始的材料、对常用尺度的夸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另类审美所塑造的建筑形象是一般的建筑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3)
受应试教育观的影响,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轻审美体验,学生难以获得美的享受。文章主要从以语言激发审美情趣、以诵读挖掘审美元素、以感知培养审美能力、以活动拓展审美空间等方面重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该文从书画装裱中审美元素的角度,分析书画装裱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审美语言,论述了装裱中的不同材料、色彩搭配、图形构成等,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审美形式,并赋予其视觉化、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阐释中国传统装裱艺术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