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这些场地不仅会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本文通过对工业场地地下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适用范围,并重点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工业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中的可渗透反应墙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其在地下水修复中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修复步骤和修复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能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人们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成为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原位修复技术在治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并且主要介绍了原位修复技术中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PRB)、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原位电动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原位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现代工业的发展始终与不同程度的化学污染相伴,其产生的化学污染物犹如“种子”,会融浸于土壤和地下水中,继而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有机污染物。由此可见,工业产生的化学污染是层层渗透的,因而导致环境治理难度不断增加。而土壤和地下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需要修复,因此,对污染物进行追根溯源,研究形成修复方案尤为必要。文章以某有机污染物治理工程为修复技术研究个案,展开了系列阐述,目的是通过个案所呈现的修复逻辑,阐明土壤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魏超 《中国皮革》2022,(10):71-74+79
制革遗留铬污染物以Cr3+为主,存在转变为Cr6+的可能。Cr6+的存在会对堆放场土壤、地下水等形成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制革产业遗留堆放场铬污染的来源,总结了铬污染的特征及危害,对化学修复、PRB与电动联合修复、生物修复等制革遗留铬污染堆放场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对制革产业铬污染修复技术进行梳理,提升制革产业整体污染防控整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与固废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气,其成分包括含硫化物、含氮化合物等物质,如果未进行妥善处理就排放至大气中,会造成严重的恶臭污染。基于此,本文对臭气形成的原因及臭气污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活性炭吸附技术、生物臭气治理技术、水洗涤及药剂吸收技术等臭气治理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与固废处理行业臭气治理水平,着力解决现阶段污水处理与固废处理行业面临的臭气治理难题,在促进污水处理与固废处理效率提升的同时,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其中,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气候环境等条件的变化,地下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和污染。由于地下水隐蔽的特性,地下水污染往往很难被发现并得到控制,这样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不断扩散。因此,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溯源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常用的地下水污染溯源手段,总结了常见的地下水污染源和途径,并解读了治理修复地下水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纳米零价铁(nZVI)是零价铁(ZVI)技术的改进,将零价铁制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颗粒,使其具有纳米尺寸的特性和优势。研究发现,nZVI对于多种土壤地下水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如三氯乙烯等有机氯化物及铅、六价铬等重金属。因其尺寸小,可被地下水流有效传递,因此具备用于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潜力,尤其适合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配合使用。本文阐述nZVI技术对土壤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修复机理,并以nZVI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氯化物的工程应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选择及施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对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专利进行计量学统计,并探讨该领域技术的研究布局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于2013年后开始快速发展,发展潜力巨大;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发申请专利较少,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较低;分类号C02F的专利申请相对较为活跃,解决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复杂性降低和便利性提高等方面;相关领域专利质量不高,需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生植物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亮  李子燕  宁平  杜谨宏  左奇丽  姜浩 《纺织学报》2012,33(11):146-152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污染水体是一种高效、简易、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从低等水生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利用水生植物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当前,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环保领域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各项处理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处理污水,可以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本文深入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典型氯代烃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小试实验比较了不同氧化药剂降解地下水中氯代烃的效果,中试在小试实验基础上应用高压旋喷注射工艺进行修复。结果表明,过硫酸钠药剂对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较好,90 h后,2%和4%的碱活化过硫酸钠修复效率可达到99%以上。污染物去除率与药剂投加量相关,投加量越大,去除率越高,用于该场地地下水修复的最佳氧化剂投加比为2%。中试实验以及实际施工中氧化药剂投加比、药剂注射方式、注射点位布设等参数需要合理规划或实验得出,为后续大规模修复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作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这对解决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起到了极大作用.而在实施城市河道污染治理时,水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普遍运用.基于此,本文以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现状和水生态修复概念为出发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类的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生态平衡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作为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修复治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核心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走向,提出若干问题和建议,希望有利于我国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污染,其中水污染是当前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超滤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使污水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也随之进一步提高.所以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和研究超滤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和改善超滤膜技术,提高超滤膜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以促进我国水处...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污水排放量增加的趋势下,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改善,为了发挥出技术的作用,应对处理设施及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对节能低碳技术涵义的解释,分析污水处理中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现状,明确污水处理中的能源消耗类型,分析节能低碳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加强污水处理中的节能措施,以加强处理的效果,使能耗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污水处理的节能环保目标,提升处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愈发严重,尤其是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将严重影响地下水资源。因此,污水处理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究节能环保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从而提升污水处理工作的效果,确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物探技术在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首先,概述了物探技术的内容,包括其原理和应用范围。其次,介绍了常见的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物探技术。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其在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污染源定位与识别、地下水流动路径研究、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效果评估。物探技术通过快速定位污染源、预测地下水流动路径、评估水质和效果,为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某地块项目工程为案例,研究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的多介质界面过程与调控机制,评估了污染场地的风险,探讨了修复技术和管理策略。首先,分析了土壤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和模型。其次,采用定量化方法评估了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发现存在较高的慢性毒性风险和致癌风险。最后,提出了加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评价、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推广先进的修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等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概述了膜生物反应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分析了当前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同时,从处理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个方面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