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建强  王清  刘冉冉 《山西建筑》2014,(35):45-46,68
通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附加角钢和附加阻尼器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节点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附加角钢和附加阻尼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潘峰  时春霞  何强 《建筑施工》2021,43(3):495-498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确保梁柱节点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对于结构的抗震安全十分重要.提出一种干式梁柱节点连接方式,同时对采用该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混凝土梁柱干式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与现浇节点的滞回性能几乎一致,满足等同现浇的要求;采用干式梁柱连接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框...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工艺复杂、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的新型节点连接形式。通过对5个足尺寸模型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新型节点试件从加载到破坏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破坏区域主要发生在后浇区域与预制节点梁结合处,节点核心区没有明显破坏,符合强节点抗震设计理念;滞回曲线在试件屈服前呈梭形,屈服后产生捏缩现象而趋于S形,试件耗能能力与全现浇式节点大致相同,能量耗能系数随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提高而变大,延性系数平均值为6. 51,钢筋钩挂连接处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榀预应力装配式加固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预应力装配式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并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件模型进行推覆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装配式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试验极限承载力大小和塑性铰出现位置与推覆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型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无牛腿梁柱节点、暗牛腿梁柱节点和现浇梁柱节点试件。对3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位移延性以及能量耗散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各试件的破坏形式均最终表现为梁端塑性铰破坏;装配式节点的开裂荷载比现浇节点的略高,极限承载力较现浇节点略低;各试件滞回曲线的滞回环较为饱满,现浇节点、无牛腿梁柱节点和暗牛腿梁柱节点的能量耗散系数分别为3.51、3.17和2.90,位移延性系数分别为4.19、4.83、4.52,装配式预应力框架节点表现出与现浇预应力框架节点等同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附加曲线钢板支撑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不同截面宽度和不同偏心距离的附加曲线钢板支撑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节点,以及无支撑装配式梁柱节点对比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节点试件破坏形式、承载力、刚度、耗能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层间位移角不大于5%时,节点试件具有稳定的受力性能,节点梁端混凝土压碎,同时曲线钢板支撑受弯屈服;曲线钢板支撑可提高预应力装配式梁柱节点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随着支撑截面宽度的增加以及偏心距离的减小,节点试件承载力、刚度和耗能逐渐提高;在层间位移角为4%时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12~0.20,相对无支撑预应力装配节点提高约2~3倍;在曲线钢板支撑偏心率小于0.3时,节点试件承载力受偏心距离影响较大,偏心率大于0.3时,承载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响应国家对建筑装配式的号召,建筑装配率不断提升的同时,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问题也接踵而至,常规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不理想,故文章对装配式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PTED)节点的延性、自复位能力、耗能能力进行了研究,展现出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并且二次投入使用的结构体系完整;文章还对PTED节点的一些工程应用进行阐述,对PTED节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不仅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广泛使用,在欧洲国家也较为盛行.文章通过查阅关于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文献,得出构件的连接节点是决定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优劣的主要部位的结论.为此,文章首先概述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在实际工程当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连接类型,梳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传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结合螺栓连接的施工性能、后张预应力筋的复位性能和腹板摩擦装置的耗能性能优势,提出一种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合(SPH)框架结构。SPH框架结构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柱和预制预应力钢-混凝土混合梁通过高强螺栓拼装而成,主要通过布置在梁与柱内的后张无黏结预应力筋提供复位力,通过混合梁内的摩擦装置与钢梁段的塑性变形进行耗能。完成了1榀无预应力装配式混合(NPH)框架及2榀SPH框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别考虑了预制梁、柱内预应力筋初始预应力、摩擦装置处高强螺栓初始预紧力及柱脚构造措施对该类结构承载能力、复位性能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千斤顶非接触锚具的后张预应力筋方法行之有效;SPH框架相较于NPH框架表现出更好的承载性能、复位效果、变形及耗能能力;SPH框架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即在位移角2.0%以前,结构整体表现为“强复位、低耗能”特点,可以有效控制残余变形,相对自复位率保持在85%左右,在位移角2.0%以后,结构整体表现为“弱复位、强耗能”特点;整个试验过程中SPH框架主体构件损伤不明显,基本实现震后可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多次地震灾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倒塌,多数是由梁柱节点破坏引起。然而目前,我国规范(GB50011-2010)中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仍采用的是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缺乏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各国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归纳了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发展状况,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外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的研究不足,为多高层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的研发与设计提供依据,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14.0对取自装配式实际工程中的单榀两层单跨钢框架进行静力及拟静力分析;研究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耗能能力及延性性能,分析框架的承载能力及破坏机理。研究表明:装配式钢框架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地震作用下,桁架梁端部弦杆形成塑性铰以消耗能量,装配式钢框架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及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新型装配式预应力混合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对一框架边节点进行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建立了基于纤维模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实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了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能量耗散系数、刚度退化系数和延性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具有施工方便、构配件可实现标准化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波  郭子雄 《工业建筑》2004,34(9):66-69
阐述基于位移的地震反应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实施步骤 ,评述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并指出目前基于位移的地震反应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主要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跨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了结构应选择混合耗能机制,并论证了由重力荷载控制配筋设计的多跨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采用混合耗能机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较现浇节点差,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塑性变形,基础隔震能够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结合某5层装配式框架办公楼,并基于刚度、强度折减原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抗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弱于现浇结构,隔震后结构层加速度、层剪力均明显降低,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隔...  相似文献   

17.
王步  刘伯权  王溥 《工业建筑》2007,37(3):102-105,122
以碳纤维布对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良好约束性能为纽带,结合多种加固补强材料,提出3种基于碳纤维布的抗震加固混凝土框架节点方法;并通过6个混凝土框架外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从破坏模式、滞回特性、核心区剪切变形、强度与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等方面,分析研究不同加固方法对节点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预应力索支撑引入多高层钢结构,提出耗能预应力索支撑-框架结构,该结构体系能有效提高框架结构的抗侧能力和侧移延性,减小柱子计算长度,降低结构用钢量。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对预应力索支撑-刚接框架、预应力索支撑-半刚接框架以及纯刚接框架进行静力性能分析,研究轴压比对三者的弹塑性发展、极限承载力、破坏机理、侧移刚度和侧移延性等方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设置索支撑除增大框架抗侧刚度和提高极限承载力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侧移延性,改善破坏模式,且当外荷载去除或减小时使框架全部或者部分回到原始平衡位置,实现自复位。另外,随着轴压比的增大,三者抗侧承载力均降低,纯框架侧移延性降低,但索支撑-框架延性基本不受轴压比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万李  简斌 《工业建筑》2007,37(2):22-27
在介绍SAP2000对于pushover分析的步骤及参数设置的基础上,利用SAP2000对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8层大跨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框架结构和类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从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结构的性能点值、结构的塑性铰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对这两类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求此种预应力楼盖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对于层数适中、结构布置较规则的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框架结构体系与类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其具有较大的开裂后结构刚度、较高的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良好的梁铰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