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6,(6)
为获取秘鲁外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栖息地的适宜温度指标,预测水温变化对茎柔鱼栖息地的影响,根据2006—2011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茎柔鱼生产数据,并结合实测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该海域海表温度数据,在作业次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基础上,采用海表温度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模型预测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茎柔鱼栖息地经向自西向东转移,纬向自北向南转移;产量较高的月份为7—12月,选取最佳适宜温度指标为19℃;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茎柔鱼产量下降,发生拉尼娜现象时产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为研究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公海渔场的影响,基于50、100、200 m水层海水温度建立了栖息地适宜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根据2013—2017年1—4月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阿根廷滑柔鱼的捕捞数据与50、100、200 m水层水温数据,基于捕捞努力量计算每个月份不同水层海水温度的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设立10种权重方案建立综合HSI模型;将HSI≤0.2、0.2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为了研究东南太平洋公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摄食习性和营养生态,根据中国鱿钓船2019年6—12月在东南太平洋秘鲁和厄瓜多尔公海生产时所捕捞的茎柔鱼样本,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进行摄食习性和营养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显著高于秘鲁公海茎柔鱼(P<0.05),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5)N显著高于秘鲁公海茎柔鱼(P<0.05),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范围分别为-19.81‰~-17.38‰、9.36‰~14.43‰,秘鲁公海茎柔鱼肌肉δ(15)N范围分别为-19.81‰~-17.38‰、9.36‰~14.43‰,秘鲁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范围分别为-20.77‰~-17.99‰、7.65‰~13.60‰;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范围分别为-20.77‰~-17.99‰、7.65‰~13.60‰;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的影响,结果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的影响,结果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秘鲁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秘鲁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5)N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3)C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雄性个体δ(13)C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雄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3)C、δ(13)C、δ(15)N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δ(15)N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δ(13)C、δ(13)C、δ(15)N分别在性腺等级Ⅰ~Ⅲ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分别在性腺等级Ⅰ~Ⅲ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在性腺等级Ⅰ~Ⅲ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δ(15)N在性腺等级Ⅰ~Ⅲ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δ(13)C在性腺等级Ⅲ期、δ(13)C在性腺等级Ⅲ期、δ(15)N在性腺等级Ⅱ期最大(P<0.05);营养生态位分析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具有较低的生态位(SEAc=1.46(15)N在性腺等级Ⅱ期最大(P<0.05);营养生态位分析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具有较低的生态位(SEAc=1.462‰),其δ2‰),其δ(13)C、δ(13)C、δ(15)N受同位素基线和摄食作用的共同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小,秘鲁公海茎柔鱼具有较高的生态位(SEAc=2.18(15)N受同位素基线和摄食作用的共同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小,秘鲁公海茎柔鱼具有较高的生态位(SEAc=2.182‰),其δ2‰),其δ(13)C、δ(13)C、δ(15)N主要受摄食作用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大,此外,两海域茎柔鱼雌性个体都较雄性个体拥有更高的生态位。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气候条件下,茎柔鱼在秘鲁外海具有较低的营养生态位,并且拥有狭窄的摄食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4)
为了对未来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灾变年份进行预测,采用灰色系统年灾变预测GM(1,1)模型方法,根据1990—2014年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建立了多种灰色年灾变预测GM(1,1)模型,并比较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建立的丰歉年灾变预测模型的精度,选择最优模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丰歉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的丰年将发生在2020、2034、2052年,歉年将发生在2067、2125、2272年。研究表明,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的灾变预测最优模型参数|a|<0.3,为一级精度模型,可用于该资源丰度的长期灾变预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
为开展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洄游路线的研究,根据中国2000—2003、2007—2009、2016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大型拖网渔捞日志及生物学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 a, Chl-a)等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频率分布法对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以2~4龄为优势叉长的智利竹筴鱼鱼群自智利和秘鲁沿岸海域向西洄游,于5月到达39.5°S、78°W附近海区后,向西北方向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10月鱼群到达33°S、85°W附近海域后,折向西南方向进行产卵前的索饵洄游,11月—翌年3月鱼群到达产卵场37°~39°S、85°~88°W海区;翌年3—4月自产卵场向西南方向进行索饵洄游,翌年5月到达41°S、87°W附近海区后,折向西北方向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翌年10月鱼群到达36.5°S、95°W附近海区后,折向西南方向进行产卵前的索饵洄游。研究表明:智利竹筴鱼鱼群5—10月向西北方向洄游,10月—翌年4月向西南方向洄游;同一经度上较大个体竹筴鱼偏向南,同一纬度上较大个体竹筴鱼偏向西南,呈S形向西进行洄游。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
为开展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的时空分布研究,根据2011—2018年间4—8月中国大型拖网渔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盐度(SSS)、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表面温度异常值(SSTA)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和神经网络对智利竹筴鱼集群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2011—2017年相同月份集群重心的平均值,确定出每月的固定集群重心,随着月份的增长,固定集群重心呈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SSTA指数升高时,集群重心呈现向西北偏移趋势,SSTA指数降低时,呈现向东南偏移趋势;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出2018年4—8月的集群重心,产量验证结果显示,4、5月集群重心范围内的实际产量分别占整个渔场总产量的82%、79%,6月、7月和8月智利竹筴鱼密度降低,占比分别为60%、56%、48%。研究表明,近年来智利竹筴鱼渔场位置发生了新的变化,集群重心由西北向东北方向移动,SSTA指数在经度上与集群重心呈现显著负相关,在纬度上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茎柔鱼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前列腺、精荚囊、阴茎、生殖孔等组成,其中精巢由众多精小叶组成,精小叶间彼此紧密相连,精小叶中分布着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在精小叶中由外向内发育,成熟精子分布在精小叶中央(小叶腔),通过小叶腔把精子输送至精荚;茎柔鱼雄性性腺发育分为5个时期,Ⅰ、Ⅱ为未成熟期,Ⅲ、Ⅳ、Ⅴ为成熟期,茎柔鱼雄性性腺为不同步发育,性腺发育成熟后仍存在早期阶段的生殖细胞。研究表明,用传统的肉眼判别方法与组织切片判别方法得出的茎柔鱼雄性性腺发育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性腺发育的未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
根据1990—2001年中西太平洋海域(20°N25°S,175°W以西)鲣Katsy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产量和作业频次,结合海水表面温度(SST)数据,以高产频次的相对比值表示栖息地适应指数(HSI),采用3种方法建立HSI-SST模型。根据建立的3个模型,利用1990—2001年各月HSI值与实际作业产量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优HSI-SST模型;最后,利用2003年SST数据计算其各季度HSI值,用来验证预测中心渔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模型A时,主要产量分布在HSI>0.4的区域;采用模型B时,主要产量分布在HSI>0.6的区域;采用模型C时,主要产量分布在HSI>0.8的区域,因此认为模型C更符合鲣资源分布的特征。利用模型C估算2003年各季度HIS值,高产主要分布在HSI>0.8的区域,这进一步说明,模型C能较为准确地预报鲣中心渔场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 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试验结束后分析其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驼背鲈幼鱼在水温为24~32℃时均能较好生长,水温28℃时其生长性能最佳,体质量增长率达(55.81±8.15)%,显著高于24、32℃组(P<0.05);驼背鲈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4、28、32℃时耗氧率分别为(0.20±0.01)、(0.23±0.02)、(0.28±0.02)mg/(g·h),窒息点分别为(1.55±0.04)、(1.81±0.06)、(2.18±0.12) mg/L;温度系数(Q_(10))分析发现,试验鱼对高温区间(28~32℃)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低温区间(24~28℃);驼背鲈幼鱼的临界耐受温度随养殖温度升高而升高,24~32℃下的临界高温(θ_(C,h))和临界低温(θ_(C,l))分别为37.12~41.05℃和12.70~17.76℃,正常生长水温下驼背鲈对升温的敏感性弱于降温;32℃组幼鱼肝脏和鳃组织HSP7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背鲈幼鱼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32℃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适宜水温28℃时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1 h取样;水温缓降试验水温由24℃按1℃/3 h的降温速度降至20℃,维持3 d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3 d取样,并测定试验鱼血液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温骤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在8℃时均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LT活力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在20℃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波动变化,在各控温点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CREA)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P<0.05)。在水温缓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RBC、HGB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T活力在12℃时显著升高并达最大值,AST活力在20、12℃时显著升高,AKP活力除16℃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CHOL含量在16、1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TP和CRE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之处是TP含量不能恢复至初始水平;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褐篮子鱼能够存活的最低温度为12℃,8~9℃是褐篮子鱼的致死温度下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两处住宅用房安装中央空调的事例,现场查勘、验算与鉴定,证实了在住宅用房的混凝土梁上钻孔洞安装中央空调管线的做法,影响了房屋结构的安全,同时给出了加固处理意见,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Conclusions 1. The effect of relative penetration on the change in magnitude of settlement is substantial. With the same specific pressure on the base the settlement of the model decreases as the relative penetration increases.2. Published data on values of unit friction forces along lateral surfaces of deep foundations were confirmed. The maximum value of resistance along the side surface was 2 tons/m2.3.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realtionship between the settlement of the model and its diameter is nonlinear.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working out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foundations of deep footings from deformations especially if one considers that in this case the foundation carries substantial pressures and deforms under conditions of strongly developed shear regions.Translated from Osnovaniya, Fundamenty i Mekhanika Gruntov, No. 6, pp. 11–12, November–December, 1971.  相似文献   

13.
郑怀平 《安徽建筑》2013,(5):189-190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已启动新一轮测量标志普查工作。与过去不同,此次普查在资料汇集、调查人员组织、调查资料归档与调用等方面做了较大变革,文章简明阐述了变革后的测量标志普查资料汇集技术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连水产学院图书馆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引起环境共鸣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Planning》2013,(12)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碳化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本文建议采用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已知的混凝土碳化序列,较精确地预测未来时刻的碳化深度。文章最后以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