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
通过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幼体的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轮虫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幼体的24 h LC50为2.25 mg/L,48 h LC50为1.99 mg/L,应用Turubell公式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47 mg/L;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总生殖量、平均生殖次数和每次生殖个数均随聚维酮碘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产前发育期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这些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世代周期(T)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rm、λ、T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0.1 mg/L低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产前发育时间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种群增长、繁殖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虫形态可塑性的进化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培养于晶囊轮虫培养过滤液中的臂尾轮虫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轮虫的被甲棘刺显著增长,而轮虫的被甲长和被甲宽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
<正>1轮虫及休眠卵概述轮虫是浮游动物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类群,它分布范围广,体型小,生长迅速且较容易饲养繁殖,常作为水产行业中的开口饵料使用,其营养丰富,形体微小(长约0.04~2.00 mm,多数不超过0.50 mm),且含有活性物质,是鱼和虾蟹等无脊椎动物最好的开口饵料之一。常见的轮虫有萼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等。轮虫休眠卵是单巢目轮虫在不利条件下形成的滞育结构,是轮虫有性生殖的产物,对轮虫抵御不良环境及保种、繁衍和散布有重要意义。当下的轮虫研究多见于褶皱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且主要是在其休眠卵的形成、保存和萌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106-111
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 (B urceus)、褶皱臂尾轮虫 (B plicatilis)和卜氏晶囊轮虫 (Asplanchnabrightwelli)的休眠卵用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处理后的卵壳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发现不同种轮虫休眠卵的外表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差异 ,大部分表面有孔 ,卵壳有不同程度的龟裂。新鲜休眠卵用盐度为 1 0的食盐溶液处理后 ,龟裂不明显 ;隔年休眠卵经饱和食盐水处理后 ,龟裂明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239-242
研究了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短角异剑水蚤在盐度为34±1,温度为(24±1)℃的情况下,胚胎发育的时间为4045 h,无节幼体发育时间为3.545 h,无节幼体发育时间为3.54 d,桡足幼体的发育时间为54 d,桡足幼体的发育时间为56 d,从受精卵到发育为成体累计需要116 d,从受精卵到发育为成体累计需要1112 d。短角异剑水蚤雌体在交配后可连续挂卵,并孵化出多胎幼体而无需再次受精。无节幼体孵出312 d。短角异剑水蚤雌体在交配后可连续挂卵,并孵化出多胎幼体而无需再次受精。无节幼体孵出34 h内即可摄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
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Si)和光棘球海胆S.nudus(Sn)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对自繁后代(Si♀×Si♂、Sn♀×Sn♂)和杂交子代(Si♀×Sn♂、Sn♀×Si♂)的幼体发育进行观察,详细描述了幼体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并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对自繁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各幼体时期的畸形率和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海胆的受精率均显著低于自繁海胆(P<0.05),Si♀×Sn♂杂交海胆在18℃时的孵化率与自繁海胆无显著性差异(P>0.05);Si♀×Sn♂杂交海胆幼体形态融合了两种自繁幼体的特征;温度对光棘球海胆自繁和杂交海胆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间球海胆在22℃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而光棘球海胆的最适受精和孵化温度为18℃,Si♀×Sn♂杂交海胆最适受精温度为22℃,而最适孵化温度为18℃;温度对海胆幼体发育的畸形率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3种海胆幼体的最适生长水温均为18℃,Si♀×Sn♂杂交海胆在四腕幼体时期的畸形率最低,体长最小,除在八腕幼体时期畸形率最高外,在六腕幼体和八腕幼体时期的畸形率和生长性状均是介于自繁幼体之间。研究表明,Si♀×Sn♂杂交海胆在胚胎发育早期具有母本的热耐受性和生长劣势,但是随着幼体的生长发育,母性效应逐渐减弱,其在生长方面逐渐体现出父本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
研究了5种浮游动物(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大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饵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摄食和碟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对蒙古裸腹溞、大尾猛水蚤、短角异剑水蚤和褶皱臂尾轮虫都是在上午8:00摄食量最大;海月水母对卤虫无节幼体和轮虫的个体摄食率最大,分别为42.8、42.0个/(个.h)。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海月水母碟状体的生长率最大,达到8.8%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6.1%和3.1%6.1%和3.1%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700、150700、150300个/L和250300个/L和250450个/L。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
为了探索池塘赤潮的有效防控措施,在温度为2225℃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有害藻类(异冒藻Heterocapsa sp.、裸甲藻Gymnodinium sp.)对轮虫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发育期溞状幼体的毒性,并将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有害藻中,观察有害藻对溞状幼体各个时期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裸甲藻密度为2.000×105cells/m L时,Ⅰ、Ⅱ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仅有13.33%,裸甲藻对溞状幼体后期发育毒性不显著;在同样密度的异冒藻藻液中,Ⅰ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为11.67%;在两种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轮虫对有害藻摄食效果的试验中,两种藻密度为1.728×105cells/m L时,轮虫96 h内几乎不繁殖,当藻液密度为0.288×105cells/m L时,异冒藻和裸甲藻液中的轮虫数量在96 h后分别增加到原来的5倍和8倍。研究表明,两种有害藻能够严重影响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早期的存活和发育,其饵料生物轮虫在较高密度情况下可以通过摄食的方式控制有害藻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6)
为探明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Si)与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Ac)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幼体发育规律,对中间球海胆和紫海胆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水温和精子种类对海胆受精卵卵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并对自繁和杂交海胆幼体发育时间和体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受精前中间球海胆卵径(86.64μm±4.21μm)极显著小于紫海胆(95.62μm±3.80μm)(P<0.01);在21℃和24℃下,自交组Si♀×Si♂受精卵卵径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杂交组Si♀×Ac♂(P<0.05或P<0.01),而杂交组Ac♀×Si♂和自交组Ac♀×Ac♂受精卵卵径则不受水温(24℃和26℃)的影响;相同温度下,种间杂交受精率均极显著低于自繁受精率(P<0.01),Si♀×Si♂组(或Si♀×Ac♂组)受精率在21℃和24℃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杂交组Ac♀×Si♂在26℃下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24℃下(分别为38.91%±8.25%和0.79%±1.11%)(P<0.01);杂交组Si♀×Ac♂在21℃下的孵化率(87.96%±4.18%)极显著低于自交组Si♀×Si♂(99.64%±0.81%)(P<0.01),而在24℃下,这两组海胆均不能孵化,杂交组Ac♀×Si♂在24℃下的孵化率(9.32%±4.33%)极显著低于自交组Ac♀×Ac♂(100%)(P<0.01),而在26℃下则不能孵化;Ac♀×Ac♂组和Ac♀×Si♂组在24℃下经5 d即可发育至八腕幼体,Si♀×Ac♂组在21℃下经9 d发育至八腕幼体,Si♀×Si♂在21℃下经12 d发育至八腕幼体。研究表明,杂交组Si♀×Ac♂适宜在24℃下受精,21℃下孵化,而杂交组Ac♀×Si♂则适宜在26℃下受精,24℃下孵化,杂交组Ac♀×Si♂可能更具备高温耐受能力,可作为耐高温品种培育的重点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119-124
在几种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 pH范围内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 (Brochionuspli catilis)的增殖速率 ,并根据增殖速率值确定最适宜褶皱臂尾轮虫增殖所需的Zn2 +、Co2 +、Ca2 +质量浓度分别约为 0 4、 4 0、 1 50 0mg/L ,pH值约为 9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