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
为查明达氏鳇Huso dauricus骨骼系统构造特点,采用常规方法对达氏鳇1龄幼鱼的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达氏鳇幼鱼骨骼具有以下比较明显的特征:1龄达氏鳇幼鱼共有127~129块骨板,其中背骨板15~16个,左侧骨板39~40个,右侧骨板39~41个,左侧腹骨板10个,右侧腹骨板9个,脑颅为整块的软骨骨箱,外被坚硬的硬骨质膜片;腹骨板第4片骨板有两个细而长的刺突,以后各个骨板渐次平滑;咽颅部骨化程度很小,大部分为软骨质骨;舌颌骨十分发达,背面与脑颅的后颞窝相关节,加强了颌弓与脑颅相结合的强度和韧性,颚方骨完全游离,不与脑颅相接;腰带退化;具歪尾型尾鳍,尾鳍上叶背前缘有一系列棘状的硬鳞;颊部左右鳃膜相互连接,下颌收缩肌和鳃盖开肌十分发达,与其凶猛食性相适应。研究表明,达氏鳇具有发达的后颞窝和舌颌骨,它们之间"舌接形"的连接方式与达氏鳇凶猛的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为深入了解鲟形目鱼类骨骼生长发育过程,探究现存唯一的软骨硬鳞鱼骨骼适应性进化,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仔稚幼鱼的骨骼系统进行连续观察,总结出相应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骨化时间。结果表明:施氏鲟初孵仔鱼观察不到明显的骨元件分化;仔鱼期的骨骼元件主要集中在头部,然后逐渐长出脊索和各鳍,本阶段未观察到任何骨化骨骼;稚鱼期进入快速生长阶段,10~15日龄时脑颅、咽颅及附肢骨骼迅速发育,身体各部分骨骼基本形成,20日龄时上颌骨、齿骨及牙齿开始骨化,24日龄时顶骨、后颞骨、下鳃盖骨、肩胛骨及背骨板外侧部分开始骨化,26日龄时翼耳骨、锁骨、匙骨开始骨化,28日龄时颊骨、额骨、胸鳍硬棘开始骨化,30日龄时围框骨、侧骨板开始骨化,背骨板基本完成骨化;进入幼鱼期,鱼体骨骼基础框架基本完成发育,吻部小骨片、腹骨板,以及腹鳍、臀鳍、背鳍、胸鳍最外侧幅状鳍条均已发生骨化。研究表明:施氏鲟骨骼发育起始于孵化后,且在发育过程中,与呼吸(颌弓)、摄食(鳃弓)和游泳能力(鳍)相关的骨骼优先发育,骨骼骨化顺序与发育顺序大概一致,20日龄时首次观察到骨化的骨骼,但骨化主要集中在24~30日龄;施氏鲟骨骼骨化时间与养殖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中还观测到不同批次施氏鲟骨骼骨化起始时间相差10 d。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对高体革鯻的形态特征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体呈纺锤型,扁圆;鱼体的两侧或一侧有1至2个或多个黑色椭圆形斑;各鳍式为,背鳍ⅩⅡⅣ-12ⅩⅣ-1214,胸鳍Ⅱ-1314,胸鳍Ⅱ-1315,腹鳍I-5,臀鳍Ⅲ-815,腹鳍I-5,臀鳍Ⅲ-810,尾鳍1610,尾鳍1618;第一鳃弓外鳃耙数为2918;第一鳃弓外鳃耙数为2932;侧线鳞式为8632;侧线鳞式为86103,14103,1416/2416/2428-A。腹膜为银白色,鳔两室;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为1628-A。腹膜为银白色,鳔两室;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为1622个;左右两肾脏在后部相连,头肾近三角形;脊椎骨为25枚;体腔具脂肪块,脂肪块的重量占体重的11.95%22个;左右两肾脏在后部相连,头肾近三角形;脊椎骨为25枚;体腔具脂肪块,脂肪块的重量占体重的11.95%16.60%。高体革鯻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m+2 sm+2 st+42 t,NF为52。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
于2010年7月10日至8月31日,在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鲟鳇鱼养殖基地,在水温为16.5~21.0℃的养殖条件下,对全长为(7.60±0.58)cm、体质量为(2.42±0.45)g的43日龄达氏鳇Husodauricus稚鱼进行人工饲养,研究了达氏鳇稚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经过50 d人工饲养,达氏鳇稚幼鱼全长达到(22.16±1.34)cm,体质量达到(38.85±5.23)g;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289t-4.7875,R2=0.9984,其全长日均增长量为0.278 cm,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5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2808 e0.0554t,R2=0.9644,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729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2.081%;体质量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11L2.6495,R2=0.9978,幂指数小于3,表明达氏鳇稚幼鱼体质量生长慢于全长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Z1):41-46
本文研究了6种鲤科鱼类的呼吸面积和体重变化对鳃小片面积,鳃小片间距、呼吸面积等的影响。3种小个体种类较大个体种类相对呼吸面积大,活动性较强的凶猛鱼类相对活动呼吸面积较大,鲢鱼随体重增加鳃小片间距和相对呼吸面积非线性减小,两鳃丝数、鳃小片面积和总呼吸面积呈非线性增加。鲢鱼体重(W,g)与总呼吸面积(A,mm2)和相对呼吸面积(RA,mm2)和相对呼吸面积(RA,mm2/g)的关系式为: A=1.23×102/g)的关系式为: A=1.23×104W4W(0.781),r=0.901,n=7; RA=2.96×10(0.781),r=0.901,n=7; RA=2.96×104W4W(-0.399),r=0.947,n=7。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6)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采用人工半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研究了在水温为(16.0±0.2)℃条件下达氏鳇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达氏鳇成熟卵呈圆球形,为黄褐色或灰褐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3.19 mm,属沉性黏性卵;达氏鳇受精卵历时136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148~2592℃·h;达氏鳇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2/3,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末端到达间脑或中脑时大量仔鱼出膜;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达氏鳇胚胎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形成、心跳和出膜期8个发育阶段,共36个时期。研究表明,达氏鳇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积温略高于鲟科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
通过观察、解剖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鲥体呈纺锤形,鱼体背部为灰黑色,略带蓝绿色光泽;口端位略偏上口位,脂眼睑发达,鳞片较大,侧线不发达,鳃耙细长而致密,第1外鳃弓鳃耙数为2431+4731+4755;鳍式分别为D.3-1355;鳍式分别为D.3-1316,P.1-1616,P.1-1617,V.1-8,A.117,V.1-8,A.12-172-1719,C.23;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肠长和肛前体长的3.48倍、4.19倍、6.88倍、2.12倍和1.44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60倍、5.13倍和3.99倍,体高是体宽的2.27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71倍;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长且细,有9219,C.23;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肠长和肛前体长的3.48倍、4.19倍、6.88倍、2.12倍和1.44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60倍、5.13倍和3.99倍,体高是体宽的2.27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71倍;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长且细,有92115条;鳔2室,与体腔等长;体长(L)与体质量(W)的幂指数关系为W=0.0096L3.1429(n=47,R2=0.9753),肥满度系数为1.53;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4 sm+44 t,NF=52。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稚鱼经2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30 mg/L的5个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伯利亚鲟幼鱼经6030 mg/L的5个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伯利亚鲟幼鱼经60180 mg/L的丁香酚麻醉10 min后,各试验组间幼鱼血液中磷离子、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尿素、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90180 mg/L的丁香酚麻醉10 min后,各试验组间幼鱼血液中磷离子、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尿素、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9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12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12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浓度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蛋白与乳酸脱氢酶浓度波动较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8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浓度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蛋白与乳酸脱氢酶浓度波动较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830 mg/L丁香酚可应用于西伯利亚鲟稚鱼的短途运输中,6030 mg/L丁香酚可应用于西伯利亚鲟稚鱼的短途运输中,6090 mg/L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6):113-1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年来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重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1.3±0.6)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