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3)
法官正确行使审判权是保障民事裁判公正的关键。在现行的民事审判中,由于法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公众对审判结果的要求不尽相同,使得我国现阶段的民事裁判理由的相关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民事裁判理由的实质性内容、影响法官选择裁判理由的因素等方面入手,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裁判理由相关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6)
面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裁判者无法回避裁判,事实推定作为较为便捷、高效率的操作方式,成为裁判者的选择,裁判者以此认定案件事实,摆脱裁判困境。事实推定作为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其应受到一定的规制,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方可启动事实推定。进行事实推定时,应把握基础事实与待证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推定的根据(经验法则、基础事实)应当具备客观性。事实推定除了要确保推定根据的客观性之外,推定的过程应符合一定的推理形式,另外裁判者在进行事实推定的时仍应体现推定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148-149
民俗习惯作为本土化的资源,一直扮演着维护社会秩序的角色。深入分析民俗习惯的法律价值,探索民俗习惯对民事审判的重要性,已是当前的研究重点。本文从民事审判中运用民俗习惯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民事审判中民俗习惯的运用问题和相关措施,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关于证据及证明标准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火因证明标准,教科书中只作了原则说明,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亦没有作出相关规定,参照民事及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笔者认为,火因证明标准应分三个层次,即:确定无疑;接近确定无疑;有确定事实的推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随着智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远程审判的探索实践正在进行,智能化技术和新型审判方式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的民事诉讼方式、观念、文化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因此与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形成了冲突。民事诉讼法必须尽快对司法审判智能化的趋势予以积极回应,寻找消极张力的路径,探索且引导司法审判智能化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实现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价值,搭建技术规范体系的同时让民众在互联网络社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8)
由于毒品犯罪的隐秘性,行为人归案后往往否认主观明知,因此毒品犯罪中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历来是审判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具体案例分析推定的适用,并对合理使用推定规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5)
言词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其虽能够系统全面地证明案件事实,但其主观性较大,稳定性较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公诉证据审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实务中,诈骗、强奸、伤害等案件的言词证据认定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强奸、诈骗、伤害三类案件为视角,就案件中言词证据如何调查核实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8.
周兰萍 《建筑》2015,(2):34-35
<正>在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立法中应明确规定,因实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以及履行、解释、变更、终止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权协议而产生的争议,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予以解决。PPP项目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历来有争议,主要表现为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之争。笔者认为,PPP项目及PPP特许权协议中确实涉及诸多政府的行政行为,实践中也有很多PPP项目的政府承诺是以行政文件的形式作出的。但将PPP特许权协议定性为民事合同不仅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作为检察系统四大检察监督职能之一的民事检察,其力度一直处于需强化的状态。目前,在民事检察业务中,民事诉讼监督类型又是主要业务。作为检察系统办案主力军的基层检察院,是受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的主要窗口,较之法律规定的民事办案规范,实务中因为案件数量大、种类复杂、办案队伍人数不足等等原因,在案件办理中会涌现一些实践操作问题,尤其是在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些实务问题,对于规范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办理、提高民事监督的司法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0)
在民事司法领域中,疑难案件大量存在且判决适用的任意性破坏了法律预测功能。本文拟对民事事实疑难案件引入法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进行分析,以彭宇案为例,将成本收益所指向的分析对象落脚到具体行为中,通过时间维度将其区分为:现在行为,过去行为以及未来行为。现在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向法官在当下做出的裁判行为;过去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向当事人在过去已经做出的事实行为;未来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指向当事人在未来将要做出的事实行为。上述三个不同的行为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法经济学分析模型,但针对不同类型的民事事实疑难案件来说效力并不相同,笔者将基于上述模型分析提炼出一套解决民事事实疑难案件的可行方案,从而为此类案件的判决提供更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