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15)
<正>金兰之交:【释义】坚固如金属,芳香如兰花的友谊。指十分亲密的朋友或结拜兄弟。【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君子之交:【释义】意为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出处】《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环。"/《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莫逆之交:【释义】莫逆:彼此心意相通,没有抵触,形容非常情投意合;交:交往,友谊。指情投意、十分要好的朋友。【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29-130
中国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为立文之首,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颜色。金波的《流萤》是翠绿色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儿童为本位,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以颜色描写为核心,营造了一个青翠的、闪亮的、动感的翠绿诗境与梦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正>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3)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对于"传移模写",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传移模写"是要求画家综合运用绘画知识,在模写过程中达到传神的目的,以便更好地传达画家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2)
<正>"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点,也是古代政治体制的出发点①,因其所具有唯一性而被历代学者所奉为毕生追求之目标。《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诸子略"中所举无不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道"一词最先由老子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②按老子的叙述,"道"似乎  相似文献   

6.
正可持续性建筑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之"。意思是宇宙之气永远处于整齐、和谐、有序的运化之中,这与庄子所谓"通天下之气"是一个意思。可见,人与天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认为:天与人原本就是合一的。道家就以"究天人之秘,合天人为一"为根本。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相似文献   

7.
作品欣赏     
《Planning》2014,(11)
<正>作者简介:沙芹,工作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名称:《节水招贴》;作者简介:柴晓娜,工作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作品名称:"天·地·仁·和";作者简介:秦潞,工作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名称:绿叶;作者简介:夏梦莹,工作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名称:睡莲的家。  相似文献   

8.
敬畏心     
《Planning》2019,(5)
<正>"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释义】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有德有位之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天命而无所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张鲁归 《园林》2008,(11):86-86
比例与对比"夫病有二:一曰无形,二曰有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高于山,桥不登于岸,可度形之类也。——五代后梁·荆洁《笔法记》"虽云丈山尺树,寸鸟分人,特约略耳。若拘此说,假如一尺之山,当作几大人物为是?盖近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物称之。"  相似文献   

10.
木字,说文中如此解释: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爻字,《易·系辞下》曰:"道有变动,故曰爻"。木与爻结合,是为从无处不在的道中提炼出对艺术美的高度总结,也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尊重自然,尊重人文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