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3)
基于1998—2007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叶绿素a浓度、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等环境数据,应用GAM模型对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逐步回归分析了CPUE与各因子的差异显著性,然后利用渔业地理信息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对标准化后的黄鳍金枪鱼CPUE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时空因子(年份、月份、经度和纬度)和环境因子(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和叶绿素a浓度)对黄鳍金枪鱼CPUE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纬度对CPU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经度、叶绿素a、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年份和月份;1998—2007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均CPUE最大值(2.43 t/d)出现在1999年,月均最大值(2.36 t/d)出现在10月份,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较高的海域出现在10°S、155°W,5°S、155°W170°W,5°S、140°E170°W,5°S、140°E175°E和5°N、165°E175°E和5°N、165°E170°E四点连线之内;黄鳍金枪鱼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分别为叶绿素a浓度0.152170°E四点连线之内;黄鳍金枪鱼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分别为叶绿素a浓度0.1520.168 mg/m3、海表温度28.450.168 mg/m3、海表温度28.4528.84℃、海面高度为70.0028.84℃、海面高度为70.0077.04 cm。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5):366-371
依据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获量和海水表层温度等环境数据,研究了延绳钓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及渔场区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具有纬向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10°S两侧和25~30°S之间的西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5.8℃,中位数为27.0℃,多数渔场区平均海水表层温度为22~29℃;渔场区海水表层温度数据分布偏向高温区,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平均CPUE和平均产量分布变化一致,温度为17~18℃的海域渔场平均CPUE和平均产量最高;不同温度下总渔获量分布呈双峰型,分别为20℃和29℃附近海域;捕捞群体在高温海域(≥24℃)和低温海域(<24℃)有所不同,高温海域长鳍金枪鱼的个体相对较大;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南方涛动指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6)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是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获鱼种之一,为了开展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根据2009—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及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长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11.34%,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时间(周),贡献率为6.35%;该渔场全年均可作业,5—7月CPUE值高于1—3月和10—12月,其中5月中旬—7月下旬为鱼汛盛期;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在10°S~30°S、162°E~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0.05 mg/m~3,最适SSHA范围为0~20 cm。研究表明,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时间(周)、纬度、SST、经度、SSHA和Chl-a。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3)
利用2005年(1—12月)伯利兹船队在帕劳群岛共和国生产作业的渔捞日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ANOVA)比较了月光天(农历初八至二十二)与月黑天(初一至初七、初二十三至三十)、不同投绳时间之间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渔获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渔获率在月光天和月黑天均无显著性差异;大眼金枪鱼渔获率在不同投绳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黄鳍金枪鱼的渔获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月相对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渔获率无显著影响。为了获得较高的大眼金枪鱼渔获率,实际作业中应选择02:00—08:00(当地时间)作为投绳时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是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获鱼种之一,为了开展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根据2009—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及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长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11.34%,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时间(周),贡献率为6.35%;该渔场全年均可作业,5—7月CPUE值高于1—3月和10—12月,其中5月中旬—7月下旬为鱼汛盛期;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在10°S30°S、162°E30°S、162°E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0.05 mg/m0.05 mg/m3,最适SSHA范围为03,最适SSHA范围为020 cm。研究表明,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时间(周)、纬度、SST、经度、SSHA和Chl-a。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
随着人工集鱼装置(FAD)在热带大洋海域的广泛使用,金枪鱼围网渔业产量大幅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生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生物学与生态学产生的影响,从人工集鱼装置下黄鳍金枪鱼的行为方式,生物学与生态学影响,以及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集鱼装置与黄鳍金枪鱼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人工集鱼装置的大规模使用可能会潜在地影响黄鳍金枪鱼原有的行为规律,但因标志、个体数量和试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人工集鱼装置会影响到黄鳍金枪鱼种群的健康与生长以及摄食习惯;一些新技术和手段(水下声学装置、标志放流、卫星定位等)的发展也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但无法掌握鱼群较长时间内的行为规律,标志放流技术,尤其是档案式标志放流将成为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式,同时应将研究重点从对单个人工集鱼装置的研究提升到对网络式分布的人工集鱼装置上,从而阐明人工集鱼装置是否会对黄鳍金枪鱼的行为产生交互影响,漂流人工集鱼装置的相关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和沿海国出台的相关措施也使得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前景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
随着人工集鱼装置(FAD)在热带大洋海域的广泛使用,金枪鱼围网渔业产量大幅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生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生物学与生态学产生的影响,从人工集鱼装置下黄鳍金枪鱼的行为方式,生物学与生态学影响,以及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集鱼装置与黄鳍金枪鱼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人工集鱼装置的大规模使用可能会潜在地影响黄鳍金枪鱼原有的行为规律,但因标志、个体数量和试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人工集鱼装置会影响到黄鳍金枪鱼种群的健康与生长以及摄食习惯;一些新技术和手段(水下声学装置、标志放流、卫星定位等)的发展也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但无法掌握鱼群较长时间内的行为规律,标志放流技术,尤其是档案式标志放流将成为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式,同时应将研究重点从对单个人工集鱼装置的研究提升到对网络式分布的人工集鱼装置上,从而阐明人工集鱼装置是否会对黄鳍金枪鱼的行为产生交互影响,漂流人工集鱼装置的相关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和沿海国出台的相关措施也使得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前景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
利用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分析了1950—2003年印度洋金枪鱼渔业平均营养级(TLi)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TLi于1950—1960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0—198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1990年以后趋于稳定;TLi与金枪鱼渔业产量,于1950—1960年两者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1960—1970年随渔业产量的增加TLi也增加,1970—1980年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1980—1990年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1990年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TLi趋于稳定;FIB指数于1951—1956年呈直线增长趋势,1957—1975年呈波动式增长,1976年以后基本上呈直线增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3)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74120 cm,优势叉长为105120 cm,优势叉长为105110cm,约占总数的47.8%,平均叉长为(107.2±4.99)cm。2)长鳍金枪鱼叉长(LF,cm)与加工后重(WD,kg)的关系可表达为WD=1.7146×10-5LF3.0197(总体),WDM=7×10-5L2F.M7229(雄性),WDF=2×10-6L3F.F5354(雌性)。3)调查期间,长鳍金枪鱼性腺成熟度以Ⅳ级为主,约占总数的43.1%。4)当长鳍金枪鱼叉长小于100 cm时,摄食等级以0级和2级为主;当叉长为100110cm,约占总数的47.8%,平均叉长为(107.2±4.99)cm。2)长鳍金枪鱼叉长(LF,cm)与加工后重(WD,kg)的关系可表达为WD=1.7146×10-5LF3.0197(总体),WDM=7×10-5L2F.M7229(雄性),WDF=2×10-6L3F.F5354(雌性)。3)调查期间,长鳍金枪鱼性腺成熟度以Ⅳ级为主,约占总数的43.1%。4)当长鳍金枪鱼叉长小于100 cm时,摄食等级以0级和2级为主;当叉长为100120 cm时,空胃率达39%以上,且随叉长的增长而递增。当叉长为91120 cm时,空胃率达39%以上,且随叉长的增长而递增。当叉长为91110 cm时,摄食饱满指数随叉长增长而上升;当叉长为111110 cm时,摄食饱满指数随叉长增长而上升;当叉长为111120 cm时,饱满指数随叉长递增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项目于2006年2—11月在东太平洋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的数据,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seus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个体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大个体大眼金枪鱼的高,叉长小于140 cm的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4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小,5—11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月大眼金枪鱼的空胃率相对较高,5—11月大眼金枪鱼空胃率均低于15%;200~350 m水层中大眼金枪鱼的摄食活动非常活跃。各月份(χ2=227.95,P<0.0001)和不同叉长组(χ2=364.61,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水层(χ2=178.50,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