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娇 《中华民居》2014,(5):29-32
正阿来小说《尘埃落定》里展现的中国土司历史,在贵州一处考古现场"可触摸"。获评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被考古界认为给土司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神秘的土司制度从文献资料、文学作品的展示走向"现实呈现"。  相似文献   

2.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夏商周以来,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均留下了大量的古代遗迹,而宋元之前的古遗迹多以考古遗址的状态叠压重合在现代城市下。在现代城市的扩建及改造过程中,常伴随着大量"碎片化"考古遗址的发现。随着文物保护工作以及城市更新及转型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类"碎片化"考古遗址的价值,并尝试着在新建的公共建筑中保存并展示这些遗址。文章通过对两个遗址上的公共建筑案例——希腊国家银行管理楼(马里奥·博塔,雅典,2002)、主教广场办公楼(诺曼·福斯特,伦敦,2005)的研究,从"物、场、事"三个维度对这两个实例进行了对比,总结出"碎片化"考古遗址与现代公共建筑的并置应兼顾"遗址保护""环境协调""事件融入"三方面内容,并指明"事件融入"是此类新旧元素并置的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4.
杨逍 《住宅产业》2022,(Z1):119-124
贵州土司制度历史悠久,土司建筑遗存较多。水西彝族土司是贵州土司制度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遗存保持完善,然而关于贵州土司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却较少,也不深入、不系统。本文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水西彝族土司建筑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为水西土司村落与建筑、土司遗址与遗产等在内的保护和传承、继承和发扬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数据支撑,以丰富和完善贵州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5.
庞骏  张杰  王贵勇 《规划师》2009,25(10):60-65
史前遗址是按照时间序列划分的一种遗址类型。此类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往往因历史跨度大、现存遗存可识辨的难度大、可查询的历史资料稀少等因素而困境重重。为解决史前遗址保护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宜兴市骆驼墩史前遗址保护规划在现有制度的框架下,重视前期考古文献的研究,以史前遗址的本质特征为基础,采用“就重避轻”的评估方法,采用“圈层式”的区划划定方法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和展示措施,以促进遗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理念南越王宫遗址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两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该项目以保护为前提,以考古发掘和研究为基础,以遗产本体为价值核心,围绕凸显南越王宫御苑和反映广州两千多年城市发展历史的遗迹、遗物进行设计。项目经科学规划、分类保护、合理利用,将本体展示、地表模拟、标识展示、陈列展示和声光电科技展示相结合,不仅呈现出南越国宫署遗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刘佳  卢光大 《山西建筑》2010,36(31):49-50
以区府广场改造规划为例,对宿迂市明清古城墙遗址保护规划进行了探讨,通过及时调整规划设计,将明清古城墙遗址与区府广场地下人防结合,从而达到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有效保护了历史遗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重见大明宫     
《城市环境设计》2022,(5):114-123
<正>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建设的第一个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当时的大明宫遗址方圆3.84km2,全部为棚户区、村落、市场及垃圾占据,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东方古迹遗址保护的典范、中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的示范园以及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模式。规划全面统筹了土地置换、居民安置、资金统筹、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展示及利用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定义遗址:城堡废址、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渠、水井、窖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涟、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定义三类:文物、建筑群、遗址。其中,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2]。《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章程》定义"遗址":包括一  相似文献   

10.
吴越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虽定都杭州,但安国衣锦军(现杭州市临安区)是钱镠的诞生地,在吴越国"一军十三州"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吴越国见证了朱温后梁篡唐、五代十国战乱、钱俶纳土归宋,被誉为"五代十国唯一的净土,乱世中百年不衰".临安作为钱王故里,存在着以吴越国王陵、功臣塔和功臣寺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的一系列历史遗迹.2018年被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由此展开了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文章以临安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探讨城市型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如何既能保护遗址安全、展示文化内涵,又能协调城市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多样化的考古遗址,文物保护界、建筑规划界的工作人员关于遗址展示的理论与实践却明显准备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吉野里国家历史公园遗址展示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日本在遗址保护、修复、展示、建设、管理等方面新的理念和技求,从而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更充分发挥遗址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辽祖陵是富于传奇色彩的辽代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及皇后述律氏的陵园。龟跌山遗址经考古发掘认定是辽祖陵太祖纪功碑及碑楼所在。该处地势高亢,是俯瞰祖州城,回顾祖陵龙门、眺览对面漫岐嘎山的最佳地点,可总览整个辽祖陵及祖州城遗址全局,处于极为显要的位置。石龟趺是辽祖陵暴露于地表最重要的遗存之一,考古发掘后的碑楼墙体、地面、台基、踏步形态清晰。在明确遗址的文物价值基础上,在权衡复原与保护性建筑两条思路之后,从最大可能保护"真实性"并加以展示的原则出发,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对史前遗址保护与展示十分重视,随着考古工作推进,越来越多的史前遗址被发现,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了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以龙虬庄遗址为例,探讨以遗址价值研究为基础,采取与同时期遗址对比方式,分析遗址价值特征,确定遗址价值特征载体,并基于遗址价值研究结论确定遗址展示主题及构建遗址价值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郑伟  刘志聪  李世瑾  张慧 《中国园林》2022,(S1):132-137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在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之间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的有益尝试,通过遗址的保护展示及其价值的阐释,使得遗址公园的内涵更加丰富、呈现方式更加多样。采用EPC建设实施模式,文物考古、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及后期运营各团队通力合作,将文物遗址的悠久历史和所蕴含的宝贵价值传达给公众,为探索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遗址分类的角度对历史单体建筑遗址进行定义,分析总结其特性,并从保护方式与保护实施方向两方面对历史单体建筑遗址的保护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究,最后指出在保护遗址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展示遗址物质层面及非物质层面的遗存是值得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重要文化遗产,它是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遗存,对它们的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2005年7月至11月岱庙西华门的考古及城台的修复,展示了西华门较高的文物价值,也体现了古建筑保护的科学性。西华门是  相似文献   

17.
许葳 《华中建筑》2014,(1):142-145
明清时期,恩施容美土司贵族充分吸收汉文化的养分,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独到的理解。容美土司第14代司主田舜年便在此时提出了"山川待人"的山水自然观念,并将其充分反映在园林营造中。该文旨在探求容美土司阶层"山川待人"自然观的内在情理及外在的园林化表达,重点探讨容美土司阶层是从怎样的角度出发,又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该文深入分析了在"山川待人"的影响下,容美土司阶层营造园林时精神上表现出的"天然简约"的审美追求以及实践中表现出的善于"因借"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文物局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义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1]。新概念的提出揭示了遗址保护的新思路,即在确保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公园这一载体充分展示其内在价值,使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共生共荣、和谐发展[2]。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及第二批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3],古窑遗址也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铜官窑遗址、吉州窑遗址等。  相似文献   

19.
国内信息     
<正>中国土司遗址申遗成功7月4日,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3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元、明、清朝中央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中央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世袭统治当地人民。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此次联合申遗的项目,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  相似文献   

20.
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谦  李晓雪 《风景园林》2016,(10):105-112
广州药洲遗址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历经时代变迁,是岭南古典园林高峰时期南汉宫苑现存唯一的园林地面遗存。2015年,药洲遗址新一轮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以原真性、完整性为原则,突显药洲遗址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价值,以南汉宫殿遗址的考古出土文物为依据,从遗址本体保护与景观环境两个层面,对景观环境、园林空间、建筑构造细部与色彩方面进行更新设计,并从城市角度重新思考遗址与延续城市文脉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