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22,(4)
为确定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人工苗种繁育中适宜幼虫生长发育的最佳饵料种类、配比及投喂方式,通过测定幼虫生长速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对饵料品种、配比及投喂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饵料对单环刺螠幼虫生长和变态具有显著影响(P<0.05);单一饵料品种投喂结果显示,小球藻饵料组与球等鞭金藻饵料组的体节幼虫体长日增长率和幼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球藻饵料组的幼虫变态率(17.24%±0.89%)显著高于球等鞭金藻饵料组和其他饵料组(P<0.05),这表明小球藻是单一饵料投喂单环刺螠较好的开口饵料;混合饵料投喂结果显示,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混合饵料和小球藻+球等鞭金藻混合饵料组中,体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和幼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混合饵料组(P<0.05),但这两个混合饵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搭配投喂小球藻+球等边金藻+酵母粉混合饵料组的幼虫变态率(21.72%±0.85%)显著高于小球藻+球等鞭金藻混合饵料组和其他混合饵料组(P<0.05),这表明小球藻+球等边金藻+酵母粉的混合饵料组幼虫整体培育效果最佳;进一步的饵料配比及投喂方式研究显示,将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3种饵料按照2∶1∶1比例混合,在担轮幼虫前期只投喂小球藻+球等鞭金藻,至担轮幼虫中后期增加投喂酵母粉试验组,获得的幼虫变态率最高(24.73%±0.78%),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且幼虫发育齐整度良好;饵料日投喂量结果显示,初孵担轮幼虫适宜的日投喂量为2×104 cells/mL,随着幼虫发育饵料投喂量逐渐增加,当出现蠕虫状幼虫时日投喂量应增加至10×104 cells/mL,随着幼虫发育饵料投喂量逐渐增加,当出现蠕虫状幼虫时日投喂量应增加至10×104~12×104~12×104 cells/mL。研究表明,单环刺螠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投喂方案为,将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3种饵料按照2∶1∶1比例混合,在担轮幼虫前期只投喂小球藻+球等鞭金藻,至担轮幼虫中后期增加投喂酵母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下大型溞Daphnia magna(体长约3 mm)对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的摄食选择性。沙角衣藻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具有较高的适口性,但营养价值相对较低。按照沙角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比例分别为5×104∶35×104、20×104∶20×104、35×104∶5×104cells/m L混合投喂饥饿0、0.25、1、4、8 d的大型溞,3 h后测定大型溞的摄食率、滤水率和食物选择系数。结果表明:与饱食组和短时间饥饿(0.25、1 d)组相比,长时间饥饿(4、8 d)导致大型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摄食率和滤水率显著增加(P<0.05),而对沙角衣藻的摄食率和滤水率显著降低(P<0.05);饱食和短时间饥饿状态下大型溞优先摄食沙角衣藻,而在长时间饥饿状态下大型溞优先摄食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在长时间饥饿和短时间饥饿状态(含饱食)下的最优觅食行为不受食物中沙角衣藻与蛋白核小球藻相对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型溞的饥饿状态可以影响其对藻类食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在实验室恒定温度(20℃)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以不同藻类(小球藻、柱孢鱼腥藻170、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为基础饵料的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以小球藻为饵料的透明溞种群数量快速增加,最大种群密度为(211.22±7.22)ind./L,以铜绿微囊藻469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密度为(133.75±4.84)ind./L,为小球藻组的1/2,而以鱼腥藻170和铜绿微囊藻905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数量较少,分别为(70.00±5.69)、(50.75±4.38)ind./L。用Logistic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小球藻组和铜绿微囊藻469组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度分别为0.989和0.988。以小球藻、铜绿微囊藻469、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为饵料的4组透明溞最大种群增长速率(rmax)分别为1.468、1.030、0.424、0.405 ind./d,4组透明溞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分别为N=27.689/[1+e20.141-0.212t](R2=0.989)、N=15.094/[1+e17.659-0.273t](R2=0.988)、N=17.124/[1+e33.769-0.099t](R2=0.909)和N=11.202/[1+e20.988-0.145t](R2=0.953)。研究表明,投喂小球藻对透明溞种群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投喂有毒的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对透明溞的生长与繁殖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
为研究卤虫培养中饲料藻的利用状况,以艾比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Aibi Lake为对象,研究了艾比湖卤虫在3种不同粒径开口饵料藻(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杜氏盐生藻Dunaliella salin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驯化培养下,对不同饵料藻的摄食率及对食物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艾比湖卤虫对等鞭金藻的最大摄食率为30.6×104cells/(ind.·h),对盐藻的最大摄食率为16.6×104cells/(ind.·h),对盐藻的最大摄食率为16.6×104cells/(ind.·h),对扁藻的最大摄食率为6.7×104cells/(ind.·h),对扁藻的最大摄食率为6.7×104cells/(ind.·h),即饵料粒径越小,卤虫的摄食率越高;混合饵料试验中,不论是2种藻混合还是3种藻等密度混合,卤虫对开口饵料藻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藻(P<0.05),以盐藻为开口饵料驯化的卤虫尤为明显,对盐藻的摄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即卤虫在开口饵料驯化后,对开口饵料存在明显的习惯性摄食;卤虫的食物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混合饵料中卤虫均是优先选择等鞭金藻,其次选择盐藻,最后是扁藻。本研究结果可为卤虫培养中饵料藻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为了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采用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饵料(藻液密度为10.0×104 cells/L),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5个温度水平(12、16、20、24、28℃)和7个盐度水平(18、22、26、30、34、38、42)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8℃时夜光藻的日增长率为负值,与其他4个温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种群密度一直降低,直至种群消失为零, 16、20、24℃温度下平均日增长率均为0.18,种群最高密度变化在10.0×104 cells/L),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5个温度水平(12、16、20、24、28℃)和7个盐度水平(18、22、26、30、34、38、42)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8℃时夜光藻的日增长率为负值,与其他4个温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种群密度一直降低,直至种群消失为零, 16、20、24℃温度下平均日增长率均为0.18,种群最高密度变化在10.0×103~10.6×103~10.6×10(3 ) ind./L,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为12℃时种群密度持续增长,并达到最大值14.8×10(3 ) ind./L,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为12℃时种群密度持续增长,并达到最大值14.8×103 ind./L;夜光藻密度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y=-18.424x3 ind./L;夜光藻密度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y=-18.424x3+1 055x3+1 055x2-19 822x+132 606 (R2-19 822x+132 606 (R2=0.999 4);夜光藻在盐度为18~42时均能存活,盐度为18~26时种群密度较高,尤其在盐度为26时密度最高可达25.8×102=0.999 4);夜光藻在盐度为18~42时均能存活,盐度为18~26时种群密度较高,尤其在盐度为26时密度最高可达25.8×10(3 )ind./L,盐度为30、34条件下次之,而在高盐度38、42时生长缓慢,最高密度值仅为3.8×10(3 )ind./L,盐度为30、34条件下次之,而在高盐度38、42时生长缓慢,最高密度值仅为3.8×103、3.0×103、3.0×10(3 ) ind./L,二者间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光藻密度与盐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86 3x(3 ) ind./L,二者间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光藻密度与盐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86 3x5+12.641x5+12.641x4-717.19x4-717.19x3+19 600x3+19 600x2-257 671x+102-257 671x+105(R5(R2=0.875 6)。研究表明,夜光藻在低温低盐度条件下生长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夜光藻赤潮的发生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为寻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合适的饵料和底质,提高三角帆蚌稚蚌成活率,在水温(24±1)℃下分两个阶段测试了不同饵料和底质对三角帆蚌稚蚌的生长影响,第一阶段测试了两种底质(黄泥、黄泥加钙粉)和两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对130 d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第二阶段测试了5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卵囊藻)对3130 d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第二阶段测试了5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卵囊藻)对3160 d稚蚌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中,投喂Nanno 36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3)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1)稚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钙粉为底质的组(A2)(P<0.05),A1、A2、A3组均与投喂Shellfish diet 18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4)和池塘水养殖且不投喂的组(A5)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2组稚蚌生长最快,壳长显著高于A1、A3组(P<0.05),A1、A2、A3组极显著高于A4、A5组(P<0.01);第二阶段中,池塘水养殖组(B5)成活率显著高于卵囊藻组(B1)、小球藻组(B2)、Nanno 3600藻组(B4)(P<0.05),极显著高于四尾栅藻组(B3)(P<0.01),B5组与B4组稚蚌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B1、B2组(P<0.05),极显著高于B3组(P<0.01)。研究表明:稚蚌在160 d稚蚌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中,投喂Nanno 36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3)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1)稚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钙粉为底质的组(A2)(P<0.05),A1、A2、A3组均与投喂Shellfish diet 18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4)和池塘水养殖且不投喂的组(A5)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2组稚蚌生长最快,壳长显著高于A1、A3组(P<0.05),A1、A2、A3组极显著高于A4、A5组(P<0.01);第二阶段中,池塘水养殖组(B5)成活率显著高于卵囊藻组(B1)、小球藻组(B2)、Nanno 3600藻组(B4)(P<0.05),极显著高于四尾栅藻组(B3)(P<0.01),B5组与B4组稚蚌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B1、B2组(P<0.05),极显著高于B3组(P<0.01)。研究表明:稚蚌在130 d时添加藻类可提高稚蚌存活率,且以微拟球藻效果最好,底质中添加钙粉有利于稚蚌生长;稚蚌在3130 d时添加藻类可提高稚蚌存活率,且以微拟球藻效果最好,底质中添加钙粉有利于稚蚌生长;稚蚌在3160 d阶段,投喂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
在水温为22.024.8℃、盐度为3124.8℃、盐度为3133、pH为8.1033、pH为8.108.50的条件下,研究了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育密度(5、10、20、40、80个/mL)下,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40、80个/mL试验组幼虫不能发育至匍匐幼虫,即不能完成变态;5、10、20个/mL试验组幼虫的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阶段幼虫的发育时间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大而延长。不同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即单独投喂(小球藻、塔胞藻、新月菱形藻、金藻、海洋红酵母)与混合投喂(金藻+塔胞藻+新月菱形藻)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及幼虫各阶段发育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前期单独投喂金藻效果较好,以后混合投喂效果比较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竹蛏苗种生产过程中,培育密度为10个/mL左右较为合理,且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亚硒酸钠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0、2、4、6、8、10、20、40、60、80、100 mg/L共11个亚硒酸钠处理组,定期监测不同处理组小球藻细胞密度、吸光度值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球藻初始细胞密度为1×106 cells/mL时,添加2、4 mg/L的亚硒酸钠对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而6~100 mg/L亚硒酸钠对小球藻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试验第7天时,6~10 mg/L亚硒酸钠处理组藻细胞恢复生长,至第13天时藻细胞生长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20~100 mg/L亚硒酸钠处理组小球藻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前7 d为负值,第9天开始恢复为正值;蛋白核小球藻含硒量随亚硒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低质量浓度(2~4 mg/L)的亚硒酸钠能诱导小球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高质量浓度(20~100 mg/L)的亚硒酸钠则能够诱导藻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用40~100 mg/L亚硒酸钠处理蛋白核小球藻时,藻细胞出现三分裂、四分裂及细胞团的现象。研究表明,低质量浓度硒能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而高质量浓度硒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抗氧化酶对硒的敏感性不同,小球藻富硒培养时亚硒酸钠的适宜添加质量浓度为2~4 mg/L,且培养时间应控制在一个月内,以免藻体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为研究卤虫培养中饲料藻的利用状况,以艾比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Aibi Lake为对象,研究了艾比湖卤虫在3种不同粒径开口饵料藻(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杜氏盐生藻Dunaliella salin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驯化培养下,对不同饵料藻的摄食率及对食物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艾比湖卤虫对等鞭金藻的最大摄食率为30.6×10~4cells/(ind.·h),对盐藻的最大摄食率为16.6×10~4cells/(ind.·h),对扁藻的最大摄食率为6.7×10~4cells/(ind.·h),即饵料粒径越小,卤虫的摄食率越高;混合饵料试验中,不论是2种藻混合还是3种藻等密度混合,卤虫对开口饵料藻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藻(P<0.05),以盐藻为开口饵料驯化的卤虫尤为明显,对盐藻的摄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即卤虫在开口饵料驯化后,对开口饵料存在明显的习惯性摄食;卤虫的食物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混合饵料中卤虫均是优先选择等鞭金藻,其次选择盐藻,最后是扁藻。本研究结果可为卤虫培养中饵料藻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以氢氧化钙为絮凝剂,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絮凝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絮凝时间为6080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680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60.8 g/L和藻液pH为80.8 g/L和藻液pH为810时,最有利于小球藻的采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小球藻的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影响次序为氢氧化钙添加量>絮凝时间>藻液pH;絮凝时间与藻液pH以及氢氧化钙添加量与藻液pH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小球藻的最佳絮凝条件,当絮凝时间为77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7 g/L、小球藻液pH为9.3时,小球藻的采收率可达93.9%。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采用GIS技术、GPRS技术及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区"雨情"实时发布、"涝情"及时预警、"排涝"资源科学调度.并结合WebGIS地理技术设计和大型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组.本系统在东营市上线运行以来,对大、暴雨监测,多次利用排水模型进行预警,针对实时降雨强度进行报警,通过短信、LED显示大屏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对人民大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其目的在于集中人口、控制人口、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要发展,环境要改善,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山区人口)必须聚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利用小城镇的建设聚集农村和山区人口,做好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