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4):249-256
用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C(分别为0、0.5、1、2、4 g/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2个月,研究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1 g/kg,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其脾体指数(P<0.05),然而对大口黑鲈的饲料系数、成活率、肥满度、内脏比指数以及肝体指数等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前5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P<0.05),第6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为2g/kg以上时,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活力(P<0.05);试验前3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后30 d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证明,维生素C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5)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对锦鲤Cyprinus carpio L.性腺脂肪酸组成、繁殖力和仔鱼成活率的影响,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的3龄红白锦鲤雌雄亲鱼各300尾[雌鱼(2649.0±257.5)g,雄鱼(2349.0±283.9)g],分别投喂含有4种不同比例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复合益生菌饲料,即A组(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菌数比例为1∶1∶1)、B组(1∶1∶5)、C组(2∶3∶3)、D组(4∶2∶3)、E组(对照组,不含复合益生菌),养殖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各益生菌组雌鱼性腺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C_(18∶1n-9)、C_(18∶2n-6)及C_(18∶3n-3)等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含量最高,且B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益生菌组雌鱼性成熟系数、绝对繁殖力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均高于对照组,仅B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组雄鱼性成熟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亲鱼配组后,各益生菌组雌鱼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各时期仔鱼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饲料能显著促进锦鲤的性腺发育,增强雌鱼的繁殖性能和仔鱼成活率,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粪肠球菌的比例为1∶1∶5(B组)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用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0、500、1 000、1 500 U/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23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56 d,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 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胃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4%和20.09%,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鱼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鱼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的胃淀粉酶活性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4)
以体质量为40 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冰鲜杂鱼(对照)、A配合饲料(脂肪含量8.2%)和B配合饲料(脂肪含量14.5%),饲养试验共进行3个月,试验结束时测量各组鱼的生长性状,并检测其肝脏中两种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喂食冰鲜杂鱼的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喂食两种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P<0.05);喂食B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肝脏中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喂食A配合饲料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表达量也越高。研究表明,脂蛋白脂肪酶LPLtype1和LPLtype2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具有分解贮存在肝脏细胞中多余脂肪的功能,且LPLtype2与LPLtype1基因可能存在更加精细的分工,LPLtype2比LPLtype1更易受饲料脂肪含量的调节,推测LPLtype2在参与分解肝细胞的脂肪中可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0):60-64
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平行,其中1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为饲喂添加0.1%、0.5%、1.0%"百草霜"鳗鲡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水温26~28℃,溶解氧5.0~6.0 mg/L,pH 6.5~7.5,饲养周期为56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百草霜"对大刺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4.76%和16.18%(P<0.05),而0.1%组饲料系数降低了30.23%(P<0.05)。添加"百草霜"未影响大刺鳅成活率(P>0.05)。胃蛋白酶在0.5%组最高(P<0.05);肠道及肝脏淀粉酶活力随着"百草霜"浓度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1%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1%和0.5%的大刺鳅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1%组达到最大(P<0.05),各组肝脏SOD、AKP、AC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1%~0.5%的"百草霜"能显著提高大刺鳅酶活性,满足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为研究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功能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2.28±0.2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T1,对照)、0.5%(T2)、1.0%(T3)、2.0%(T4)和5.0%(T5)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不同的处理组,试验在15个200 L方形聚乙烯水槽中进行,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水平牛磺酸的饲料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提高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在2.0%添加量时T-AOC达到峰值,而MDA含量下降到最低(P<0.05),SOD、CAT和GSH-PX在添加量为1.0%时酶活力达到峰值(P<0.05);肝脏AKP活力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1.0%添加量时达到最大值(P<0.05),但牛磺酸对肝脏AC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牛磺酸水平的饲料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肠道脂肪酶活力,2.0%添加量时脂肪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牛磺酸添加量对肠道蛋白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1.0%、2.0%、5.0%添加量时红鳍东方鲀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0%添加量时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通过对T-AOC、肠道消化酶和体表黏液溶菌酶这3个指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1.35~2.21 g/100 g(干饲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但过多的牛磺酸会导致抗氧化及免疫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为研究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功能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2.28±0.2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T1,对照)、0.5%(T2)、1.0%(T3)、2.0%(T4)和5.0%(T5)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不同的处理组,试验在15个200 L方形聚乙烯水槽中进行,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水平牛磺酸的饲料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提高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在2.0%添加量时T-AOC达到峰值,而MDA含量下降到最低(P<0.05),SOD、CAT和GSH-PX在添加量为1.0%时酶活力达到峰值(P<0.05);肝脏AKP活力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1.0%添加量时达到最大值(P<0.05),但牛磺酸对肝脏AC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牛磺酸水平的饲料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肠道脂肪酶活力,2.0%添加量时脂肪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牛磺酸添加量对肠道蛋白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1.0%、2.0%、5.0%添加量时红鳍东方鲀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0%添加量时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通过对T-AOC、肠道消化酶和体表黏液溶菌酶这3个指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1.35~2.21 g/100 g(干饲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但过多的牛磺酸会导致抗氧化及免疫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为研究牛膝多糖对血鹦鹉部分非特异性免疫与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8.0±3.5)g的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synspilum♀为试验对象,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8%、14%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并在高脂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0.05%、0.10%、0.20%、0.40%的牛膝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试验共分为6个处理组(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A~D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5尾血鹦鹉,用基础饲料及5种试验饲料分别投喂6组试验鱼,养殖周期为28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第7、14、21、28天取样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呈降低趋势,且在添加量为0.20%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糖(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力也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牛膝多糖作为添加剂,可提高血鹦鹉肝脏抗氧化能力与LZM活力,同时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建议牛膝多糖添加量为0.40%,并连续投喂14 d。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
为研究牛膝多糖对血鹦鹉部分非特异性免疫与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8.0±3.5)g的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synspilum♀为试验对象,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8%、14%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并在高脂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0.05%、0.10%、0.20%、0.40%的牛膝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试验共分为6个处理组(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AD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5尾血鹦鹉,用基础饲料及5种试验饲料分别投喂6组试验鱼,养殖周期为28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第7、14、21、28天取样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呈降低趋势,且在添加量为0.20%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糖(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力也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牛膝多糖作为添加剂,可提高血鹦鹉肝脏抗氧化能力与LZM活力,同时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建议牛膝多糖添加量为0.40%,并连续投喂14 d。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脏肿大,胃肠空虚,肾脏肿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也未检测到大量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呈弥漫性坏死;参考Gen Bank中弹状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检测引物,以从自然发病鱼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检测结果显示,病鱼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片段相符的特异性产物;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杂交鳢弹状病毒(HSHV)、鳜鱼弹状病毒(SCR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95.3%。因此,初步诊断引起大口黑鲈鱼种急性死亡的病原为弹状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