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6)
为了研究西非近海海域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对2014年5—8月西非近海海域(7°E11°E、1°S11°E、1°S5°S)3个航次采集的738尾真鲷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航次真鲷体长范围为705°S)3个航次采集的738尾真鲷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航次真鲷体长范围为70272 mm,平均体长为166 mm,第二航次体长范围为85272 mm,平均体长为166 mm,第二航次体长范围为85275 mm,平均体长为178 mm,第三航次体长范围为103275 mm,平均体长为178 mm,第三航次体长范围为103231 mm,平均体长为155 mm,3个航次真鲷样本的体长组成无显著性差异(F=1.94,P>0.05);体长与体质量关系表明,雌性生长速度快于雄性;渔获物中性别组成接近1∶1;雌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Ⅲ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30231 mm,平均体长为155 mm,3个航次真鲷样本的体长组成无显著性差异(F=1.94,P>0.05);体长与体质量关系表明,雌性生长速度快于雄性;渔获物中性别组成接近1∶1;雌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Ⅲ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30150、150150、150170 mm,不同性腺成熟度雌性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10170 mm,不同性腺成熟度雌性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10130、150130、150170mm,不同性腺成熟度的雄性个体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含物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整个渔获物样本的71%;不同摄食等级的个体体质量间有显著性差异(F=21.747,P<0.05)。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5)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26°00′35°00′N、121°00′35°00′N、121°00′127°00′E以西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中南部;全年平均渔获率为0.143 kg/h,数量分布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平均渔获率为0.298 kg/h,其次是冬季,为0.143 kg/h,春季最低,只有0.032 kg/h;渔获物体长为27127°00′E以西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中南部;全年平均渔获率为0.143 kg/h,数量分布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平均渔获率为0.298 kg/h,其次是冬季,为0.143 kg/h,春季最低,只有0.032 kg/h;渔获物体长为27650mm,平均为268 mm,体重为0.6650mm,平均为268 mm,体重为0.66 715 g,平均为806 g,冬季渔获个体最大(292 mm,951 g),夏季最小;4—5月为黄鮟鱇的集中产卵时间;黄鮟鱇分布海域的底层水温为6.436 715 g,平均为806 g,冬季渔获个体最大(292 mm,951 g),夏季最小;4—5月为黄鮟鱇的集中产卵时间;黄鮟鱇分布海域的底层水温为6.4320.01℃,平均为13.02℃;底层盐度为30.3720.01℃,平均为13.02℃;底层盐度为30.3735.03,平均为32.90;水深分布为17.035.03,平均为32.90;水深分布为17.0107.2 m,平均为64.4 m,密集分布区的水深为40107.2 m,平均为64.4 m,密集分布区的水深为4080 m。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80°E;7月为157°161°E、167°161°E、167°169°E和179°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60°E;10月为146°147°E、151°147°E、151°160°E;11月为145°160°E;11月为145°148°E、150°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根据2011年6—8月中国资源探捕渔船在摩洛哥专属经济区海域(21°00'26°00'N、15°30'26°00'N、15°30'20°00'W)采集的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的雌雄性比为0.93∶1,叉长小于170 mm和大于230 mm的样本中雌雄性比均较大,分别为2.67∶1和3.3∶1,其余叉长范围的雌雄性比为(0.6620°00'W)采集的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的雌雄性比为0.93∶1,叉长小于170 mm和大于230 mm的样本中雌雄性比均较大,分别为2.67∶1和3.3∶1,其余叉长范围的雌雄性比为(0.661.12)∶1;雌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1.12)∶1;雌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270 mm,优势叉长为190270 mm,优势叉长为190230 mm,占雌性总数的81.51%,雄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230 mm,占雌性总数的81.51%,雄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250 mm,优势叉长为190250 mm,优势叉长为190230 mm,占雄性总数的84.47%;雌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230 mm,占雄性总数的84.47%;雌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150 g,占雌性总数的85.46%,雄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150 g,占雌性总数的85.46%,雄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150 g,占雄性总数的93.44%;沙丁鱼体质量与叉长的关系方程为W雌性=7×10-6L3.1076(R2=0.8483,P<0.001),W雄性=9×10-6L3.0653(R2=0.8140,P<0.001);雌性个体中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繁殖后个体分别占76.47%、19.64%、3.89%,雄性个体中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繁殖后个体分别占69.04%、30.08%、0.88%;经拟合,半数雌性个体达初次性成熟时的叉长为228.14 mm,半数雄性个体达初次性成熟时的叉长为219.78 mm;对所取样本进行摄食情况分析,发现胃级为0级和1级的样本最多且所占比例相近,但未出现胃数为4级的样本。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
基于1998—2007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叶绿素a浓度、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等环境数据,应用GAM模型对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逐步回归分析了CPUE与各因子的差异显著性,然后利用渔业地理信息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对标准化后的黄鳍金枪鱼CPUE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时空因子(年份、月份、经度和纬度)和环境因子(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和叶绿素a浓度)对黄鳍金枪鱼CPUE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纬度对CPU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经度、叶绿素a、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年份和月份;1998—2007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均CPUE最大值(2.43 t/d)出现在1999年,月均最大值(2.36 t/d)出现在10月份,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较高的海域出现在10°S、155°W,5°S、155°W170°W,5°S、140°E170°W,5°S、140°E175°E和5°N、165°E175°E和5°N、165°E170°E四点连线之内;黄鳍金枪鱼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分别为叶绿素a浓度0.152170°E四点连线之内;黄鳍金枪鱼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分别为叶绿素a浓度0.1520.168 mg/m3、海表温度28.450.168 mg/m3、海表温度28.4528.84℃、海面高度为70.0028.84℃、海面高度为70.0077.04 cm。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
通过获取的Modis和SeaWiFS遥感数据,包括2001、2002、2004、2005年东黄海秋季海表水温和叶绿素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环境数据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得出小黄鱼最佳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利用Surfer软件绘制小黄鱼不同年份秋季HSI的分布,得出32°N33°N、122°30′33°N、122°30′123°30′E海域范围内小黄鱼的HSI值较高(HSI>0.5),比较适合小黄鱼索饵栖息,而在30°N以南、125°E以东海域HSI指数值较低(HSI<0.5),不太适合其索饵栖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是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获鱼种之一,为了开展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根据2009—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及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长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11.34%,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时间(周),贡献率为6.35%;该渔场全年均可作业,5—7月CPUE值高于1—3月和10—12月,其中5月中旬—7月下旬为鱼汛盛期;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在10°S30°S、162°E30°S、162°E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0.05 mg/m0.05 mg/m3,最适SSHA范围为03,最适SSHA范围为020 cm。研究表明,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时间(周)、纬度、SST、经度、SSHA和Chl-a。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7)
<正>茄子又名落苏,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食用幼嫩浆果,可炒、煮、煎食、于制和盐渍。除此以外茄子还含有少量茄碱成,其纯品为白色结晶体,有降低胆固醇,增强肝脏的生理功能。茄子生长适温为22℃30℃,白天适宜25℃30℃,白天适宜25℃28℃,夜间为17℃28℃,夜间为17℃20℃。17℃以下生长缓慢,夜间温度15℃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 mm,优势体长为180362.8 mm,优势体长为180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依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中所获得的虾蛄类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虾蛄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虾蛄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共有虾蛄类种类11种,隶属3科、7属,其中优势种有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脊条褶虾蛄Lophosquilla costata和无刺口虾蛄Oratosquilla inornata,它们在春、夏、秋、冬季的渔获量之和分别占该季节总渔获量的97.54%、98.75%、99.85%、99.35%。不同季节的渔获率变化明显,其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生物量平面分布结果表明,春、秋季虾蛄类渔获率以长江口渔场和江外渔场相对较高,夏、冬季以舟山渔场为最高。总体来说,虾蛄类数量分布分散,没有十分明显的密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