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5)
为探究长江下游镇江段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特征及资源利用状况,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逐月进行采样,采用宽25 m、高6 m、网目2 cm的定置网具,共采集鳊1271尾,运用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ELEFANⅠ方法估算鳊生长参数及死亡参数,并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鳊资源数量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镇江段6月和7月采集鳊数量最多,分别为180尾和174尾,采样质量则是2月和5月最高,分别为14.66 kg和14.31 kg;鳊的数量占总渔获数量18.53%,总渔获数量仅少于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采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12.86%,低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鳊体长为51.98~330.00 mm,平均为(161.03±40.50) mm,体质量为2.15~584.00 g,平均为(85.02±70.25) g,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为W=1.0×10(-5)L(-5)L(3.0309)(R(3.0309)(R2=0.953,n=127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渐近体长(L_∞)为391.35 mm,渐进体质量(W_∞)为720.79 g,年生长系数(k)为0.51,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_0)为-0.32 a,体质量生长年龄拐点为1.85 a;应用体长转换渔获量曲线法估算年总死亡系数(Z)为2.52,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0.88,年捕捞死亡系数(F)为1.64,年开发率(E)为0.65,表明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对长江镇江段鳊应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开捕体长,最适开捕体长为234.81 mm,对应年龄1.49 a,禁渔期进一步延长至8月底,以加强对镇江段鳊及其他经济鱼类补充群体的有效保护,促进资源养护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4)
为研究太湖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的种群结构、生长特征、死亡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于2014年1—12月使用虾笼网在太湖水域逐月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1207尾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穗鱼样本标准体长为27.03107.36 mm,平均为(60.03±13.29)mm,体质量为0.4107.36 mm,平均为(60.03±13.29)mm,体质量为0.421.2 g,平均为(4.51±3.16)g;其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拟合关系式为W=2.1606×10-5L2.9537(R2=0.9323,n=120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L∞=112.88 mm、K=0.46、t0=-0.51 a,体质量生长拐点为1.84a;应用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估算总死亡系数(Z)为1.87,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为1.07,捕捞死亡系数(F)为0.80,开发率(E)为0.43。研究表明,太湖水域麦穗鱼面临的捕捞压力较轻,处于适度利用状态,这与太湖水域无针对性捕捞且设有禁渔期有关,同时开捕期内肉食性鱼类面临的捕捞压力也有利于小型鱼类种群增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
为研究太湖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的种群结构、生长特征、死亡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于2014年1—12月使用虾笼网在太湖水域逐月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1207尾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穗鱼样本标准体长为27.03~107.36 mm,平均为(60.03±13.29)mm,体质量为0.4~21.2 g,平均为(4.51±3.16)g;其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拟合关系式为W=2.1606×10-5L2.9537(R2=0.9323,n=120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L∞=112.88 mm、K=0.46、t0=-0.51 a,体质量生长拐点为1.84a;应用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估算总死亡系数(Z)为1.87,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为1.07,捕捞死亡系数(F)为0.80,开发率(E)为0.43。研究表明,太湖水域麦穗鱼面临的捕捞压力较轻,处于适度利用状态,这与太湖水域无针对性捕捞且设有禁渔期有关,同时开捕期内肉食性鱼类面临的捕捞压力也有利于小型鱼类种群增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为探究长江下游镇江段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特征及资源利用状况,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逐月进行采样,采用宽25 m、高6 m、网目2 cm的定置网具,共采集鳊1271尾,运用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ELEFANⅠ方法估算鳊生长参数及死亡参数,并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鳊资源数量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镇江段6月和7月采集鳊数量最多,分别为180尾和174尾,采样质量则是2月和5月最高,分别为14.66 kg和14.31 kg;鳊的数量占总渔获数量18.53%,总渔获数量仅少于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采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12.86%,低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鳊体长为51.98~330.00 mm,平均为(161.03±40.50) mm,体质量为2.15~584.00 g,平均为(85.02±70.25) g,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为W=1.0×10~(-5)L~(3.0309)(R~2=0.953,n=127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渐近体长(L_∞)为391.35 mm,渐进体质量(W_∞)为720.79 g,年生长系数(k)为0.51,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_0)为-0.32 a,体质量生长年龄拐点为1.85 a;应用体长转换渔获量曲线法估算年总死亡系数(Z)为2.52,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0.88,年捕捞死亡系数(F)为1.64,年开发率(E)为0.65,表明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对长江镇江段鳊应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开捕体长,最适开捕体长为234.81 mm,对应年龄1.49 a,禁渔期进一步延长至8月底,以加强对镇江段鳊及其他经济鱼类补充群体的有效保护,促进资源养护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
为了解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资源现状,根据2017—2018年瓦氏雅罗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其体质量和体长组成,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_t=351.75×(1-e(-0.26(t+0.544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840.04×(1-e(-0.26(t+0.544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840.04×(1-e(t+0.5448))(t+0.5448))(3.173);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896 a,群体临界年龄为3.361 a;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945,年自然死亡率(M)为0.443,年捕捞瞬时死亡率(F)为0.502,年开发率E为53.1%;推算结果显示,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共计约199.27万尾,资源生物量为258.27 t;基于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现状,计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224.34~240.89 mm,开捕体质量为201.61~252.71 g。研究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种群资源虽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但目前仍可通过标准捕捞规格等方式对种群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为评估獐子岛深水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生长特性及其资源变动情况,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析了该海域大泷六线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生长方程、各项生长参数和生长特征变化情况,运用FISATⅡ软件评估了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的可捕资源量,分析了投放人工鱼礁对大泷六线鱼生长特性及资源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大泷六线鱼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及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随年份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优势体长组和优势体质量组随年份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优势体长组为161200 mm,优势体质量组为81200 mm,优势体质量组为81120 g;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75 a,种群生物量增长的临界年龄为3.73 a,总瞬时死亡率为0.483/a;根据体长股分析法,计算出鱼礁区(800 hm120 g;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75 a,种群生物量增长的临界年龄为3.73 a,总瞬时死亡率为0.483/a;根据体长股分析法,计算出鱼礁区(800 hm2)大泷六线鱼可捕资源量为1571.6 t(约196.4 g/m2)大泷六线鱼可捕资源量为1571.6 t(约196.4 g/m2)。研究表明,合理的捕捞限制应为3.73 a,最小不低于3 a,对体长小于281.6 mm、体质量小于273.7 g的大泷六线鱼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为研究岗更湖(岗更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2017年7月和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岗更湖采集224尾样本,以其耳石为鉴定材料,对瓦氏雅罗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物中瓦氏雅罗鱼雌性体长范围为120~264 mm,体质量范围为31.9~367.8 g,雄性体长范围为100~253 mm,体质量范围为16.7~310.9 g;雌性群体年龄组成为1~7 a,雄性群体年龄组成为1~6 a;体长与体质量关系式为W_雌=2.333×10(-5)L(-5)L(2.973)(R(2.973)(R2=0.961,n=120),W_雄=1.220×102=0.961,n=120),W_雄=1.220×10(-5)L(-5)L(3.084)(R(3.084)(R2=0.949,n=10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显示,瓦氏雅罗鱼雌性和雄性的渐进体长(L_∞)分别为497.370、415.926 mm,渐进体质量(W_∞)分别为2 427.41、1 456.82 g,生长系数(k)分别为0.199、0.270,理论上体长等于零时的年龄(t_0)分别为-0.216、-0.149a;通过生长加速度方程估算出雌、雄个体的拐点年龄分别为5.3、4.0 a,对应的体长分别为330.1、281.0 mm。研究表明,岗更湖瓦氏雅罗鱼生长属于快速生长类型,为合理开发及可持续性利用岗更湖该鱼的种群资源,建议捕捞规格在5 a以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为研究乌江流域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的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和资源利用现状,补充该鱼的乌江种群数据,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对采集自乌江中游支流石阡河(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麓)的253尾切尾拟鲿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比了其脊椎骨、主鳃盖骨、微耳石和星耳石的年轮清晰度和规律性,并选择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切尾拟鲿年龄结构包括1~5龄,其中1龄占80.2%;体质量与体长的幂函数方程为W=7.4×10~(-5)L~(2.652)(R~2=0.941);选择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作为体长(L)、体质量(W)与年龄(t)的拟合关系式,即L_t=469.757[1-e~(-0.127(t-0.228))],W_t=901.653[1-e~(-0.127(t-0.228))]~(2.652);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无拐点,而体质量均有,拐点年龄为7.91 a,对应体长为292.62 mm,体质量为256.96 g;用Pauly相关公式探讨了切尾拟鲿的资源利用现状,年开发率为0.846,年总死亡系数为2.040,年自然死亡系数为0.315;假设开发率不变,当起捕体长为241 mm时,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0.022 62)和生物量(0.026 85)达到最大,对应年龄为5.44 a,体质量为153.6 g。研究表明,当前切尾拟鲿处于严重小型化和低龄化状态,为切实保护该鱼资源建议配合保护区做好禁渔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5)
为研究乌江流域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的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和资源利用现状,补充该鱼的乌江种群数据,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对采集自乌江中游支流石阡河(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麓)的253尾切尾拟鲿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比了其脊椎骨、主鳃盖骨、微耳石和星耳石的年轮清晰度和规律性,并选择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切尾拟鲿年龄结构包括1~5龄,其中1龄占80.2%;体质量与体长的幂函数方程为W=7.4×10(-5)L(-5)L(2.652)(R(2.652)(R2=0.941);选择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作为体长(L)、体质量(W)与年龄(t)的拟合关系式,即L_t=469.757[1-e2=0.941);选择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作为体长(L)、体质量(W)与年龄(t)的拟合关系式,即L_t=469.757[1-e(-0.127(t-0.228))],W_t=901.653[1-e(-0.127(t-0.228))],W_t=901.653[1-e(-0.127(t-0.228))](-0.127(t-0.228))](2.652);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无拐点,而体质量均有,拐点年龄为7.91 a,对应体长为292.62 mm,体质量为256.96 g;用Pauly相关公式探讨了切尾拟鲿的资源利用现状,年开发率为0.846,年总死亡系数为2.040,年自然死亡系数为0.315;假设开发率不变,当起捕体长为241 mm时,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0.022 62)和生物量(0.026 85)达到最大,对应年龄为5.44 a,体质量为153.6 g。研究表明,当前切尾拟鲿处于严重小型化和低龄化状态,为切实保护该鱼资源建议配合保护区做好禁渔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
为评估獐子岛深水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生长特性及其资源变动情况,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析了该海域大泷六线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生长方程、各项生长参数和生长特征变化情况,运用FISATⅡ软件评估了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的可捕资源量,分析了投放人工鱼礁对大泷六线鱼生长特性及资源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大泷六线鱼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及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随年份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优势体长组和优势体质量组随年份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优势体长组为161~200 mm,优势体质量组为81~120 g;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75 a,种群生物量增长的临界年龄为3.73 a,总瞬时死亡率为0.483/a;根据体长股分析法,计算出鱼礁区(800 hm~2)大泷六线鱼可捕资源量为1571.6 t(约196.4 g/m~2)。研究表明,合理的捕捞限制应为3.73 a,最小不低于3 a,对体长小于281.6 mm、体质量小于273.7 g的大泷六线鱼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