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5)
对2006—2011年从广西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分离的链球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二重PCR鉴定,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对经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临床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共有22株临床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RAPD分析发现,所有菌株的电泳结果均在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带型相同;结合Bachrach的研究结果,推测本试验中所分离的22株海豚链球菌的血清型均为Ⅰ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治鱼类海豚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5)
目的了解衡阳市女性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带菌状况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衡阳市3家教学医院的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棉签拭子样本,对其中的无乳链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并对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血清型、菌毛岛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为0.88%(3/339)。1株分离株保存失败,另外2株分离株HY66和HY9-2均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并携带ermB和tetO耐药基因。此外,HY9-2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耐药,还携带tetM和tetL耐药基因。2株分离株的血清型为Ⅲ型,同时携带PI-1和PI-2a菌毛岛。结论衡阳市女性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带菌率低。分离株都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为防治无乳链球菌的感染,应加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监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185-191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鮰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鮰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鮰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采用PCR血清型鉴定方法,对2007—2012年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云南等地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获得的168株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159株为Ⅰa血清型,6株为Ⅰb血清型,3株为Ⅲ血清型。各区域流行菌株血清型也存在差异:从广西自治区7个地区50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61株无乳链球菌中,有54株为Ⅰa型,4株为Ⅰb型,3株为Ⅲ型;从广东省10个地区59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64株无乳链球菌中,有63株为Ⅰa型,1株为Ⅰb型;从海南省5个地区26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33株无乳链球菌中,有32株为Ⅰa型,1株为Ⅰb型;从福建省漳州6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6株和从云南省文山4个养殖场的罗非鱼中分离的4株均为Ⅰa型。研究表明,2007—2012年中国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株血清型存在Ⅰa、Ⅰb和Ⅲ3种血清型,Ⅰa型为主要血清型,研究结果可为准确分析中国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规律和特点提供数据,为该病防治及疫苗候选菌株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为探讨2017年福建省漳州市某养殖场红罗非鱼出现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以常规方法从患病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脑组织中分离优势菌株,采用形态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优势菌进行鉴定,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和毒力基因等分型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分子特征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对2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病鱼脑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具致病力的不溶血(即γ溶血)无乳链球菌,该分离株是Ⅰa-ST7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cfb~+-hylB~+-fbsA~+-fbsB~+-lmb~--scpB~--cpsE~+-sip~+,且对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等13种药物敏感,对氟罗沙星、青霉素G、多粘菌素B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而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本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红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疫病监测、疫苗研制和药物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为了调查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菌感染情况,选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共分离得到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氏菌毒力基因的PCR扩增显示,22株菌均含有kat B、fim A、gad B、esa V等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并致大菱鲆累积死亡率均为100%;ERIC-PCR结果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模式菌株(ATCC15947)与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均为Ⅱ型,与ATCC15947菌株为Ⅰ型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为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为了调查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菌感染情况,选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共分离得到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氏菌毒力基因的PCR扩增显示,22株菌均含有kat B、fim A、gad B、esa V等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并致大菱鲆累积死亡率均为100%;ERIC-PCR结果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模式菌株(ATCC15947)与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均为Ⅱ型,与ATCC15947菌株为Ⅰ型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为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
为研究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某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场出现的以突眼、腹水、红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原因,用平板划线法从患病濒死大菱鲆(体质量为195~535 g)肝、肾、脾、心等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PCR特异性扩增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等方法对优势菌进行鉴定,检测其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并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病鱼分离获得的菌株为γ溶血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理生化特征为能水解七叶苷,不能水解精氨酸、赖氨酸等,能利用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产酸,不能利用枸橼酸、鼠李糖、尿素等;经16S rRNA序列比对、链球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等鉴定其为副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uberis;该菌株的毒力基因型为scp B--bca--bca--bac--bac--lmb--lmb--fbs A--fbs A--cfb--cfb--cps D--cps D--pav A--pav A--bib A--bib A+-sip+-sip+-cyl E+-cyl E--hyl B--hyl B+;将分离菌株制备成6.3×10+;将分离菌株制备成6.3×107、6.3×107、6.3×108、6.3×108、6.3×109、6.3×109、6.3×10(10) CFU/mL 4个浓度,腹腔注射健康大菱鲆,得到菌株对受试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6.9×10(10) CFU/mL 4个浓度,腹腔注射健康大菱鲆,得到菌株对受试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6.9×108 CFU/mL;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利福霉素类等6类14种抗生素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及呋喃类等3类6种抗生素耐药,对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本研究中首次报道了中国鱼源副乳房链球菌自然感染发病,可为鱼源副乳房链球菌分子特性研究、致病机理、药物防治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探讨2017年福建省漳州市某养殖场红罗非鱼出现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以常规方法从患病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脑组织中分离优势菌株,采用形态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优势菌进行鉴定,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和毒力基因等分型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分子特征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对2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病鱼脑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具致病力的不溶血(即γ溶血)无乳链球菌,该分离株是Ⅰa-ST7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bca+-cfb+-cfb+-hylB+-hylB+-fbsA+-fbsA+-fbsB+-fbsB+-lmb+-lmb--scpB--scpB--cpsE--cpsE+-sip+-sip+,且对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等13种药物敏感,对氟罗沙星、青霉素G、多粘菌素B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而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本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红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疫病监测、疫苗研制和药物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
2008年9月,辽宁省某养殖场养殖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暴发链球菌病,患病鱼鳃盖内侧发红,体表无明显症状。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从脑部分离出纯度较高的细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了该菌的致病性。对该细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及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致病菌(ZG0990)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相似性最高(99.48%)。药敏试验表明,该致病菌对青霉素G、先锋Ⅴ和呋喃妥因等多种药物敏感,并且将青霉素G按质量分数为0.1%的量拌饲投喂病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