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6)
邝丽莎的代表作品《上海女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亲姐妹珍珠和梅从上海移民到美国华人街的传奇经历。做为华人女性,她们面临着西方霸权和传统父权的双重压迫,她们处于整个社会边缘的边缘,承受着比华人男性更大的压力和困境。她们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产生了身份的焦虑与迷失,并在建构女性主体身份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寻。本文结合后殖民与女性主义理论,从身份建构角度论述两姐妹的身份问题,探讨她们如何从姐妹亲情和故国回望中汲取力量反抗双重压迫,逐步从边缘向中心靠拢,在经济、家庭、文化三个方面建构女性主体身份。在全球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邝丽莎通过两姐妹身份的探求,不仅强调了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必要性,而且表达了一种中西文化相互包容、和谐共荣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展现了第二代华裔女性如何挣扎在父母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中,一方面她们很难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难以真正领悟故土传统价值观念的真谛,处于两种文化的边缘,在夹缝中进退维谷。通过对母女两代人的矛盾冲突及美国女儿婚姻的不幸的解读,探讨了被白人主流社会和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的"边缘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一经发表,便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在《女勇士》中,汤婷婷从自身华裔女性的视角出发,努力解决华裔女性性别和种族身份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女勇士》中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从母亲讲述的中国经典传说、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自我的想象中汲取力量,反抗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进而形成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建构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Matrix是西方第一个明确以女性主义为主张的女性建筑事务所。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她们试图挑战父权制下的建筑体系并发展一种女性主义的设计方法,是西方将女性主义理论运用到建筑空间实践中的先锋者。本文回溯了Matrix组建时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分析她们以建筑师的身份采取集体合作工作模式、以女性为主体的参与式机制、以技能培训为辅助的女性建筑教育介入的方法来促进女性解放并重构建筑的空间生产。基于女性主义社会建构论的观念,解读Matrix是如何以性别批判的视角来看待和认知城市空间与女性主义建筑,并结合具体建筑案例分析女性视角下的包容性建筑设计。最后本文探讨了以Matrix为代表的女性建筑师及其女性主义建筑观念与实践对于当下建筑学科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146-147
从土家族"口传身授"的记忆传统之中,发掘土家族女性的形象及其被建构的身份,回应身份与记忆之间关系的争论。基于血液问题的基本分类,土家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被赋予两种身份:作为母亲的神圣身份与作为污染的消极身份。土家族女性的口传形象与实际生活中操演的身体记忆不谋而合,可以推论出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构成了口传记忆中女性形象的来源。与此同时,土家族女性还受到了来自社会结构的压力和约束,后者形塑了她们的身体记忆和身份面貌。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8)
萧红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女作家,始终关注着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她以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深入劳动妇女的生活,塑造了一群受侮辱、被迫害的女性形象,抒写了社会动荡时期女性群体如动物般麻木的生存状态和她们所背负的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枷锁。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女性的生命苦难为中心视点,具体从封建文化束缚、男权压迫、女性自身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揭示千百年来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进一步彰显萧红作品鲜明浓厚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6):204-205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她们大多数还未满18岁就进城打工,扩展着人生半径的同时却遭遇着城市工业产物的排斥,没有了"根",选择继续"飘荡"在各个城市中,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双重"边缘人"。本论文以区域经济学视角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罗列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遭受到的就业歧视现象。针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受就业歧视和为促进其劳动力流动从政府、工厂企业、社会团体、大众传媒以及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英国文坛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她的作品主题多涉及家庭与婚姻中的女性内心的孤独感与幻灭感。《莳萝泡菜》揭示了女主人公维拉在生活与内心上面临的双重困境,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分析男性对女性的凝视与女性反凝视男性,从而颠覆男权文化统治,重新建构女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6):48-50
在安妮塔·拉奥·巴达米的家族小说中,祖母形象构成了重要的女性人物群像。她们一般是家庭中最年长、生命经验最丰富的女性形象,承载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巴达米注重挖掘这些女性如何面对她们经历的苦难,展现她们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气质。面对不幸的婚姻,父权制对"母性神话"的赞扬,以及个体的疾病与死亡三个方面,凸显了祖母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一个人在正常的生活之中,总是在为自己不同的身份得到更好认可而努力着,所以,对身份的探求便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处于族裔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家们。当代华裔女作家们,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作品中女性形象进行完美展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华裔女性作家们,从平常人的冷暖生活出发,从多个角度对我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