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2)
以从大连沿海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中提取的褐藻多糖硫酸酯为原料,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对萱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后各组分的硫酸根、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的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0.64%、10.47%、11.93%、21.13%,多糖含量分别为46.56%、55.88%、50.06%、73.65%;通过单糖分析、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显示F-1、F-2含有鼠李糖,F-0、F-3出现岩藻糖的C6信号峰。本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开发萱藻资源、了解其功效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4)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加量2.95%、酶解温度50℃、p H值5.5、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4.28%;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试验显示,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ST、ALT、LDH活性和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肝脏GSH含量和SOD活性。研究表明,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具有显著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为探究不同树脂对于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的分离纯化效果及分离纯化后各组分的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以酶解法制备的裙带菜孢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UPS-FUC)为原料,选取11种不同种类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筛选对其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以维生素C(VC)为对照物,研究了5个组分的多糖对于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能力,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氯化钡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测定各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确定了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为D315;当其上样液的pH为8.0时,分离纯化后可得到5个组分的多糖,其回收率分别14.90%、11.45%、17.21%、13.54%、12.67%,各组分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9.95%、63.47%、46.98%、47.80%、44.45%;各组分对两种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抑制·OH和O■·的最低IC_(50)值分别为F1组分的1.13 mg/mL和2.95 mg/mL,且其抗氧化活性与组分中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在上样液pH为8.0条件下分离效果最好,其分离得到的5个组分中F1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且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对裙带菜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脂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为探究不同树脂对于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的分离纯化效果及分离纯化后各组分的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以酶解法制备的裙带菜孢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UPS-FUC)为原料,选取11种不同种类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筛选对其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以维生素C(VC)为对照物,研究了5个组分的多糖对于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能力,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氯化钡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测定各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确定了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为D315;当其上样液的pH为8.0时,分离纯化后可得到5个组分的多糖,其回收率分别14.90%、11.45%、17.21%、13.54%、12.67%,各组分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9.95%、63.47%、46.98%、47.80%、44.45%;各组分对两种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抑制·OH和O■·的最低IC_(50)值分别为F1组分的1.13 mg/mL和2.95 mg/mL,且其抗氧化活性与组分中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在上样液pH为8.0条件下分离效果最好,其分离得到的5个组分中F1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且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对裙带菜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脂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
为研究树皮藻Ecklonia maxima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以产自南非的树皮藻为原料测定其基本成分,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柱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树皮藻干基中基本营养成分分别为灰分18.59%、蛋白质9.16%、脂肪0.74%;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纯化得到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SPF1、SPF2、SPF3、SPF4,收集冻干各组分,检测各组分得率分别为18.19%、24.02%、5.61%、4.23%,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2.07%、5.44%、15.58%、19.30%;4个组分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木糖,其中SPF3、SPF4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岩藻糖含量分别为70.92%和86.20%,4个组分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SPF1、SPF2在13C核磁共振谱177×10-6附近均出现糖醛酸C6信号峰,SPF3、SPF4在18×10-6附近均出现信号峰,为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
为研究树皮藻Ecklonia maxima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以产自南非的树皮藻为原料测定其基本成分,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柱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树皮藻干基中基本营养成分分别为灰分18.59%、蛋白质9.16%、脂肪0.74%;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纯化得到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SPF1、SPF2、SPF3、SPF4,收集冻干各组分,检测各组分得率分别为18.19%、24.02%、5.61%、4.23%,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2.07%、5.44%、15.58%、19.30%;4个组分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木糖,其中SPF3、SPF4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岩藻糖含量分别为70.92%和86.20%,4个组分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SPF1、SPF2在13C核磁共振谱177×10-6附近均出现糖醛酸C6信号峰,SPF3、SPF4在18×10-6附近均出现信号峰,为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
为探究苷苔Ecklonia cava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EC-FUC)的组成结构,以产自韩国济州岛海岸的苷苔Ecklonia cava中提取的EC-FUC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S-400凝胶柱层析对EC-FUC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Ba Cl2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含量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别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分析多糖结构。结果表明:EC-FUC纯化后得到ECF-1、ECF-2和ECF-3组分,其总糖含量分别为41.7%、57.79%、75.78%,硫酸根含量分别为3.68%、3.41%、18.03%,回收率分别为6.27%、8.77%、16.19%,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 430、16 430、222 460;ECF-1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ECF-2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和岩藻糖,ECF-3单糖组成主要为岩藻糖和葡萄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显示,ECF-1、ECF-2和ECF-3硫酸基主要连接在岩藻糖的C2、C3位置;13C核磁共振分析显示,ECF-2中存在甘露糖醛酸,ECF-3在17.97×10-6处出现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本研究结果可为苷苔藻聚糖硫酸酯组成结构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6)
为探究苷苔Ecklonia cava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EC-FUC)的组成结构,以产自韩国济州岛海岸的苷苔Ecklonia cava中提取的EC-FUC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S-400凝胶柱层析对EC-FUC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Ba Cl2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含量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别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分析多糖结构。结果表明:EC-FUC纯化后得到ECF-1、ECF-2和ECF-3组分,其总糖含量分别为41.7%、57.79%、75.78%,硫酸根含量分别为3.68%、3.41%、18.03%,回收率分别为6.27%、8.77%、16.19%,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 430、16 430、222 460;ECF-1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ECF-2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和岩藻糖,ECF-3单糖组成主要为岩藻糖和葡萄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显示,ECF-1、ECF-2和ECF-3硫酸基主要连接在岩藻糖的C2、C3位置;13C核磁共振分析显示,ECF-2中存在甘露糖醛酸,ECF-3在17.97×10-6处出现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本研究结果可为苷苔藻聚糖硫酸酯组成结构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5)
为研究马尾藻Sargassum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以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品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粗品(F)及纯化后的两个组分(F0、F1)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F0及F1的多糖结构。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糖衍生物的分离效果良好,F、F0、F1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F和F0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和C3位置。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13%、2.00%(质量分数,下同),多肋藻的总膳食纤维、碘、甘露醇含量分别为48.05%、0.10%、11.3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提取工艺为酶加量0.10%、温度50℃、pH 5.5、酶解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859%,总糖与总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416%和0.972%。建立高血脂症小鼠模型,采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其灌胃,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剂量高于500 mg/(kg.d)时,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高血脂症中的三项指标均具显著抑制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