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22,(4)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加量2.95%、酶解温度50℃、p H值5.5、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4.28%;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试验显示,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ST、ALT、LDH活性和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肝脏GSH含量和SOD活性。研究表明,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具有显著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13%、2.00%(质量分数,下同),多肋藻的总膳食纤维、碘、甘露醇含量分别为48.05%、0.10%、11.3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提取工艺为酶加量0.10%、温度50℃、pH 5.5、酶解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859%,总糖与总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416%和0.972%。建立高血脂症小鼠模型,采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其灌胃,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剂量高于500 mg/(kg.d)时,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高血脂症中的三项指标均具显著抑制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5)
为探究不同树脂对于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的分离纯化效果及分离纯化后各组分的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以酶解法制备的裙带菜孢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UPS-FUC)为原料,选取11种不同种类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筛选对其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以维生素C(VC)为对照物,研究了5个组分的多糖对于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能力,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氯化钡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测定各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确定了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为D315;当其上样液的pH为8.0时,分离纯化后可得到5个组分的多糖,其回收率分别14.90%、11.45%、17.21%、13.54%、12.67%,各组分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9.95%、63.47%、46.98%、47.80%、44.45%;各组分对两种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抑制·OH和O■·的最低IC_(50)值分别为F1组分的1.13 mg/mL和2.95 mg/mL,且其抗氧化活性与组分中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在上样液pH为8.0条件下分离效果最好,其分离得到的5个组分中F1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且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对裙带菜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脂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为探究不同树脂对于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的分离纯化效果及分离纯化后各组分的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以酶解法制备的裙带菜孢子叶褐藻聚糖硫酸酯(UPS-FUC)为原料,选取11种不同种类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筛选对其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以维生素C(VC)为对照物,研究了5个组分的多糖对于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能力,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氯化钡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测定各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洗脱试验,确定了分离效果最佳的树脂为D315;当其上样液的pH为8.0时,分离纯化后可得到5个组分的多糖,其回收率分别14.90%、11.45%、17.21%、13.54%、12.67%,各组分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9.95%、63.47%、46.98%、47.80%、44.45%;各组分对两种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抑制·OH和O■·的最低IC_(50)值分别为F1组分的1.13 mg/mL和2.95 mg/mL,且其抗氧化活性与组分中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在上样液pH为8.0条件下分离效果最好,其分离得到的5个组分中F1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且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对裙带菜袍子叶褐藻聚糖硫酸脂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为了联产制备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多肽多糖,提高近江牡蛎高值化利用率,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近江牡蛎酶解液进行分级分离,并将酶解液分成相对分子质量为0~8000(CRRS-A)、8000~200 000(CRRS-B)和>200 000(CRRS-C)的3个组分,运用比色法、HPLC、UPLC-Q-Tof-MS/MS、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别对3种组分的理化性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RS-A组分主要由多肽组成,含量达到(87.26±1.65)%,相对分子量<2000,由10种化合物组成,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高,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116.67±3.22) U/g;CRRS-B组分含有多糖(75.82±0.28)%,还含有己糖醛酸(5.06±0.60)%、甲基戊糖(31.23±1.29)%、硫酸基(23.47±0.70)%、氨基己糖(2.29±0.04)%等糖基,相对分子质量为8300~150 000,为吡喃型多糖化合物,体外抗氧化能力总体优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劣于抗氧化剂GSH;CRRS-C组分为吡喃型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6 000~7 152 000,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差。研究表明,膜分离方法能对近江牡蛎多肽及多糖进行有效的分离,且近江牡蛎酶解液分级膜分离组分CRRS-A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CRRS-B具有高于BHT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近江牡蛎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
为研究树皮藻Ecklonia maxima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以产自南非的树皮藻为原料测定其基本成分,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柱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树皮藻干基中基本营养成分分别为灰分18.59%、蛋白质9.16%、脂肪0.74%;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纯化得到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SPF1、SPF2、SPF3、SPF4,收集冻干各组分,检测各组分得率分别为18.19%、24.02%、5.61%、4.23%,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2.07%、5.44%、15.58%、19.30%;4个组分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木糖,其中SPF3、SPF4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岩藻糖含量分别为70.92%和86.20%,4个组分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SPF1、SPF2在13C核磁共振谱177×10-6附近均出现糖醛酸C6信号峰,SPF3、SPF4在18×10-6附近均出现信号峰,为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
为研究树皮藻Ecklonia maxima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以产自南非的树皮藻为原料测定其基本成分,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柱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树皮藻干基中基本营养成分分别为灰分18.59%、蛋白质9.16%、脂肪0.74%;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纯化得到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SPF1、SPF2、SPF3、SPF4,收集冻干各组分,检测各组分得率分别为18.19%、24.02%、5.61%、4.23%,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2.07%、5.44%、15.58%、19.30%;4个组分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木糖,其中SPF3、SPF4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岩藻糖含量分别为70.92%和86.20%,4个组分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SPF1、SPF2在13C核磁共振谱177×10-6附近均出现糖醛酸C6信号峰,SPF3、SPF4在18×10-6附近均出现信号峰,为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
自主创新的12-N-对甲氧苄基苦参酸(1)是一个全新结构骨架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化合物,主要通过下调宿主肝细胞热休克应急蛋白70(Hsc70)的基因表达而发挥抗HCV活性。本研究以化合物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与评价一系列新苦参酸衍生物的抗HCV活性,进一步完善此类化合物的抗HCV构效关系,同时通过安全性与药代动力学等初步成药性评价,获得具有较高成药性的抗HCV化合物,为将此类化合物发展成一类新型抗HCV药物奠定基础。共设计合成了15个全新结构的苦参酸衍生物,采用qRT-PCR方法测定它们对HCV感染复制的抑制作用,通过药代动力学和急毒试验评价了代表性化合物12-N-间硝基苄基苦参酸(5b)的成药性特征。12-N上的苄基片段为活性必需基团。化合物5b具有较好的抗HCV活性,选择性指数(SI)高于38。另外5b还显示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安全性(LD50>1 000mg/kg)。化合物5b表现出较高的成药性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6):646-653
通过利用聚多巴胺与氨基基团的共价反应,将不同分子量的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_2)固定于聚氨酯(PU)材料表面,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的抗粘附性能.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分子量的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别是分子量1 000、2 000和5 000.对修饰后的材料表面进行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及静态接触角测试证实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成功地接枝于聚氨酯材料表面.通过对材料表面在不同时间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效果的分析,以及抗血小板粘附测试,系统地探讨了聚乙二醇分子量的不同对所修饰材料表面抗粘附效果的影响.并针对由分子量2 000与5 000的聚乙二醇修饰的材料表面进行了抗细菌生物膜测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6)
为探究苷苔Ecklonia cava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EC-FUC)的组成结构,以产自韩国济州岛海岸的苷苔Ecklonia cava中提取的EC-FUC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S-400凝胶柱层析对EC-FUC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Ba Cl2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含量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别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分析多糖结构。结果表明:EC-FUC纯化后得到ECF-1、ECF-2和ECF-3组分,其总糖含量分别为41.7%、57.79%、75.78%,硫酸根含量分别为3.68%、3.41%、18.03%,回收率分别为6.27%、8.77%、16.19%,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 430、16 430、222 460;ECF-1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ECF-2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和岩藻糖,ECF-3单糖组成主要为岩藻糖和葡萄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显示,ECF-1、ECF-2和ECF-3硫酸基主要连接在岩藻糖的C2、C3位置;13C核磁共振分析显示,ECF-2中存在甘露糖醛酸,ECF-3在17.97×10-6处出现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本研究结果可为苷苔藻聚糖硫酸酯组成结构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两处住宅用房安装中央空调的事例,现场查勘、验算与鉴定,证实了在住宅用房的混凝土梁上钻孔洞安装中央空调管线的做法,影响了房屋结构的安全,同时给出了加固处理意见,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Conclusions 1. The effect of relative penetration on the change in magnitude of settlement is substantial. With the same specific pressure on the base the settlement of the model decreases as the relative penetration increases.2. Published data on values of unit friction forces along lateral surfaces of deep foundations were confirmed. The maximum value of resistance along the side surface was 2 tons/m2.3.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realtionship between the settlement of the model and its diameter is nonlinear.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working out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foundations of deep footings from deformations especially if one considers that in this case the foundation carries substantial pressures and deforms under conditions of strongly developed shear regions.Translated from Osnovaniya, Fundamenty i Mekhanika Gruntov, No. 6, pp. 11–12, November–December, 1971.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郑怀平 《安徽建筑》2013,(5):189-190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已启动新一轮测量标志普查工作。与过去不同,此次普查在资料汇集、调查人员组织、调查资料归档与调用等方面做了较大变革,文章简明阐述了变革后的测量标志普查资料汇集技术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对大连水产学院图书馆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引起环境共鸣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混凝土碳化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本文建议采用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已知的混凝土碳化序列,较精确地预测未来时刻的碳化深度。文章最后以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