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22,(2)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早期发育阶段对总氨态氮(TAN)和非离子氨(UIA)的耐受性,在水温为2124℃、pH为7.924℃、pH为7.98.3、盐度为278.3、盐度为2730条件下,开展了TAN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D形幼虫(壳长为103.2μm±3.0μm)和稚贝(壳长为318.1μm±27.3μ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TAN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 EC_(50)为7.29 mg/L(UIA浓度为0.502 mg/L);对D形幼虫死亡率的96 h LC_(50)为7.94 mg/L(UIA浓度为0.212 mg/L);对稚贝死亡率的96 h LC_(50)为49.0 mg/L(UIA浓度为2.10 mg/L),对稚贝壳长相对生长的96 h EC_(50)为4.9 mg/L(UIA浓度为0.21 mg/L);对稚贝壳高相对生长的96 h EC_(50)为10.5 mg/L(UIA浓度为0.448 mg/L);菲律宾蛤仔对TAN的耐受能力为稚贝>D形幼虫。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育苗期间非离子氨浓度控制在0.020 mg/L以内较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为探讨捕后干露处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复水湿藏稳定性的影响,将采捕后体质量为(12.0±1.6)g的菲律宾蛤仔分别进行冷却干露预处理(干露-4℃组)、室温干露预处理(干露-室温组)及无预处理(对照组)后进行海水湿藏,跟踪监测了湿藏期间菲律宾蛤仔生化代谢情况,指标包括各部位质量百分比、体腔液pH、肌肉pH、水溶性蛋白质、肌肉糖原、ATP关联物、AEC值和K值。结果表明:干露预处理会消耗肌肉中ATP,但这种消耗在湿藏期间(50 h)能得到部分恢复;复水湿藏过程中3个处理组的内脏团质量略呈下降,质量百分比由5.8%降至1.2%,其他软体部位质量保持稳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基本无变化;对照组糖原含量比干露组下降更明显,由43.6 mg/g显著降至25.6 mg/g(P<0.05);pH均随贮藏时间推移呈现降低趋势,其中肌肉pH由7.0显著降为6.7(P<0.05),体腔液pH由7.7降为7.3(P>0.05);各组菲律宾蛤仔的AEC值一直保持在71%76%,K值保持在2%76%,K值保持在2%6%。研究表明,50 h复水湿藏过程中,3个试验组均能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短时间(24 h)的干露放置不会对菲律宾蛤仔复水湿藏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
为了研究几种生态因子对成体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存活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了海水盐度、温度、p H、干露和淡水浸泡对体质量为(108.8±18.9)g的偏顶蛤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偏顶蛤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较广,其生存盐度范围为2045,适宜盐度为2545,适宜盐度为2535;其适宜温度范围为535;其适宜温度范围为523℃,27℃可能是其高温耐受能力上限;其生存p H范围为423℃,27℃可能是其高温耐受能力上限;其生存p H范围为410,适宜p H为610,适宜p H为69;干露和淡水浸泡对偏顶蛤存活有显著影响(P<0.05);在空气湿度为85%9;干露和淡水浸泡对偏顶蛤存活有显著影响(P<0.05);在空气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其存活率与干露时长和高温均呈负相关,15℃组和20℃组偏顶蛤开始死亡的时间均为48 h,25℃组在36 h开始出现死亡;淡水浸泡过程中投饵将显著增加偏顶蛤的死亡率,偏顶蛤100%存活的时长为24 h。本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偏顶蛤最佳储运时间和耐淡水浸泡能力,以及偏顶蛤的增养殖及其种质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于2012年1—2月从结冰期到盛冰期,监测了渤海湾沿岸的盘锦大洼(1#池塘)、瓦房店北海(2#池塘)、瓦房店沙山(3#池塘)和黄海北部的丹东东港(4#池塘)4处养殖池塘的冰层厚度及冰下不同深度水体的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DO)饱和度。结果表明: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的冰层均较厚,分别为33.6、53.0 cm,3#池塘的冰层均较薄,分别为12.8、17.6 cm;结冰期,1#、2#、4#池塘的水温变化较小,分别为-1.6-1.8、-1.6-1.8、-1.6-1.7、-0.8-1.7、-0.8-1.2℃,3#池塘底层的水温变化较大,为-0.8-1.2℃,3#池塘底层的水温变化较大,为-0.8-1.4℃,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均出现温跃层,但温跃层出现的位置和幅度不同;4#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结冰期和盛冰期均较低,为26.4-1.4℃,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均出现温跃层,但温跃层出现的位置和幅度不同;4#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结冰期和盛冰期均较低,为26.430.0,而1#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盛冰期较高,为33.530.0,而1#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盛冰期较高,为33.534.9,从结冰期到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盐度变化幅度较大,为29.734.9,从结冰期到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盐度变化幅度较大,为29.734.9,平均变幅达4.5;各养殖池塘水体的pH变化相差较大,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pH均较高(8.6、8.5),4#池塘水体的pH均较低(7.2、7.5);结冰期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水平都出现了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不存在养殖动物缺氧的现象。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刺参的生理和存活产生一定影响,盐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的菲律宾蛤仔产生影响,冬季如有大面积海冰发生时,可降低水体交换的频率,养殖池塘的深度以35034.9,平均变幅达4.5;各养殖池塘水体的pH变化相差较大,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pH均较高(8.6、8.5),4#池塘水体的pH均较低(7.2、7.5);结冰期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水平都出现了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不存在养殖动物缺氧的现象。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刺参的生理和存活产生一定影响,盐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的菲律宾蛤仔产生影响,冬季如有大面积海冰发生时,可降低水体交换的频率,养殖池塘的深度以350400 cm为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为探讨捕后干露处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复水湿藏稳定性的影响,将采捕后体质量为(12.0±1.6)g的菲律宾蛤仔分别进行冷却干露预处理(干露-4℃组)、室温干露预处理(干露-室温组)及无预处理(对照组)后进行海水湿藏,跟踪监测了湿藏期间菲律宾蛤仔生化代谢情况,指标包括各部位质量百分比、体腔液pH、肌肉pH、水溶性蛋白质、肌肉糖原、ATP关联物、AEC值和K值。结果表明:干露预处理会消耗肌肉中ATP,但这种消耗在湿藏期间(50 h)能得到部分恢复;复水湿藏过程中3个处理组的内脏团质量略呈下降,质量百分比由5.8%降至1.2%,其他软体部位质量保持稳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基本无变化;对照组糖原含量比干露组下降更明显,由43.6 mg/g显著降至25.6 mg/g(P<0.05);pH均随贮藏时间推移呈现降低趋势,其中肌肉pH由7.0显著降为6.7(P<0.05),体腔液pH由7.7降为7.3(P>0.05);各组菲律宾蛤仔的AEC值一直保持在71%~76%,K值保持在2%~6%。研究表明,50 h复水湿藏过程中,3个试验组均能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短时间(24 h)的干露放置不会对菲律宾蛤仔复水湿藏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
研究了不同盐度、pH和温度条件下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C1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假丝酵母菌Candidasp.对高浓度总氨氮(910 mg/L)和亚硝酸盐氮(110 mg/L)和亚硝酸盐氮(12 mg/L)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C12可在盐度为02 mg/L)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C12可在盐度为040、pH为740、pH为79、温度为259、温度为2537℃条件下的淡水、海水养殖中发挥高效净化亚硝酸盐氮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在盐度为037℃条件下的淡水、海水养殖中发挥高效净化亚硝酸盐氮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在盐度为020、pH为5.520、pH为5.58.5、温度为208.5、温度为2037℃条件下的水体中发挥净化总氨氮的作用;而假丝酵母菌净化总氨氮的较适宜条件为淡水、pH5.537℃条件下的水体中发挥净化总氨氮的作用;而假丝酵母菌净化总氨氮的较适宜条件为淡水、pH5.57.0、温度207.0、温度2030℃。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60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60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鰕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鮻、斑鰶、鱵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鰕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鮻、斑鰶、鱵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 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30 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 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为了解盐度、pH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稚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不同盐度(15、20、30、35)和pH(7.0、7.5、8.5、9.0)突变下,分别在0、4、12、24、48、72、96 h测定了壳长为(1.33±0.10)cm大竹蛏稚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0组12、24h及盐度30组24 h,大竹蛏稚贝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盐度25)(P<0.05),盐度20组4、12 h和盐度30组12、24 h时,大竹蛏稚贝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96 h时,盐度20、盐度30组的两种抗氧化酶活力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盐度15、35组4896 h时,盐度20、盐度30组的两种抗氧化酶活力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盐度15、35组48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5、pH 8.5组12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5、pH 8.5组12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H 8.0)(P<0.05)(除pH 8.5组48 h外);pH 7.0、pH 9.0组12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H 8.0)(P<0.05)(除pH 8.5组48 h外);pH 7.0、pH 9.0组1296 h时,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0和pH 9.0组72 h和96 h时,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盐度和pH突变对大竹蛏稚贝SOD和CAT活力均有影响,大竹蛏稚贝对盐度20和盐度30突变有一定适应性;盐度15、盐度35和pH 7.5、pH 8.5突变后,大竹蛏稚贝长时间处于氧化应激状态;pH 7.0和pH 9.0突变可能会造成大竹蛏稚贝细胞氧化损伤;生产实践中,大竹蛏稚贝培育的盐度和pH范围分别控制在2096 h时,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0和pH 9.0组72 h和96 h时,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盐度和pH突变对大竹蛏稚贝SOD和CAT活力均有影响,大竹蛏稚贝对盐度20和盐度30突变有一定适应性;盐度15、盐度35和pH 7.5、pH 8.5突变后,大竹蛏稚贝长时间处于氧化应激状态;pH 7.0和pH 9.0突变可能会造成大竹蛏稚贝细胞氧化损伤;生产实践中,大竹蛏稚贝培育的盐度和pH范围分别控制在2030和7.530和7.58.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探明不同泥沙比例的底质对不同规格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潜沙的影响,在水温1315℃的室内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4种规格(壳长为13、17、23、25 mm)的蛤仔幼贝在5种泥沙比例的底质(泥沙比为全沙、3∶7、1∶1、7∶3、全泥)中的潜沙情况。结果表明:4种规格蛤仔在5种底质中的48h潜沙率以全沙组最高,其他含泥组均比全沙组明显降低(P<0.05),且含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底质相同时,规格越小蛤仔的潜沙速度越快,平均48 h潜沙率越高;方差分析表明,蛤仔规格、底质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蛤仔的潜沙率有显著影响(P<0.05);底质中总有机碳含量与48 h潜沙率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P<0.01),说明底质的粒径和化学成分共同影响蛤仔的潜沙速度。研究表明,滩涂养殖时选择1015℃的室内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4种规格(壳长为13、17、23、25 mm)的蛤仔幼贝在5种泥沙比例的底质(泥沙比为全沙、3∶7、1∶1、7∶3、全泥)中的潜沙情况。结果表明:4种规格蛤仔在5种底质中的48h潜沙率以全沙组最高,其他含泥组均比全沙组明显降低(P<0.05),且含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底质相同时,规格越小蛤仔的潜沙速度越快,平均48 h潜沙率越高;方差分析表明,蛤仔规格、底质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蛤仔的潜沙率有显著影响(P<0.05);底质中总有机碳含量与48 h潜沙率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P<0.01),说明底质的粒径和化学成分共同影响蛤仔的潜沙速度。研究表明,滩涂养殖时选择1015 mm蛤仔苗种,投放在沙比例较大的海区将利于蛤仔快速潜沙。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6)
为了探明不同壳色蛤仔的耐低温能力和低温下的基础代谢状况,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低温(7.6、3.0、0.6、-1.6℃)对壳长约17 mm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Zebra clam、白蛤White clam和两者杂交所得白斑马蛤White zebra clam 3种壳色品系幼贝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由7.6℃逐渐降低至-2.1℃,并且在冰水混合状态下胁迫7 d时,3种壳色蛤仔的存活率依次为白斑马蛤(98.6%)>斑马蛤(93.3%)>白蛤(74.6%);随着温度的降低,3种壳色蛤仔的耗氧率显著下降(P<0.05),排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耐低温能力强的蛤仔,其接近冰点时(-1.6℃)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较高,随温度下降的幅度也较小;3种壳色的蛤仔O∶N值为6.8620.72,壳色对O∶N值影响不显著(P>0.05),温度及温度与壳色的交互作用对O∶N值影响极显著(P<0.001),低温导致蛤仔呼吸代谢底物发生变化,而3种壳色蛤仔之间呼吸代谢底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0.620.72,壳色对O∶N值影响不显著(P>0.05),温度及温度与壳色的交互作用对O∶N值影响极显著(P<0.001),低温导致蛤仔呼吸代谢底物发生变化,而3种壳色蛤仔之间呼吸代谢底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0.67.6℃时,3种壳色蛤仔耗氧率Q10值为1.4267.6℃时,3种壳色蛤仔耗氧率Q10值为1.4263.203,总体平均为2.508,排氨率Q10值为0.2763.203,总体平均为2.508,排氨率Q10值为0.2763.422,总体平均为1.724;温度由0.6降至-1.6℃时,Q10值异常升高,以白蛤升高最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探明蛤仔耐低温的生理机制和定向选育抗低温的蛤仔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