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
根据2007年8月—2010年10月对辽东湾海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环境与渔业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辽东湾西部海域中的pH、活性磷酸盐等基本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秋季辽东湾渔业资源种类共计42种,其中鱼类17种,优势种为六丝矛尾鰕虎鱼、斑尾复鰕虎鱼和窄体舌鳎,无脊椎动物25种,优势种为口虾蛄、海星和葛氏长臂虾;生物量密度(BED)较高的海域大多位于近岸水域,近岸水域的生物栖息密度(NED)也高于远岸水域,该海域不能形成渔汛。鉴于目前辽东湾渔业资源的情况,提出了加强限制沿岸污水排入、合理进行放流增殖、规范作业网具和杜绝过度捕捞等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依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中所获得的虾蛄类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虾蛄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虾蛄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共有虾蛄类种类11种,隶属3科、7属,其中优势种有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脊条褶虾蛄Lophosquilla costata和无刺口虾蛄Oratosquilla inornata,它们在春、夏、秋、冬季的渔获量之和分别占该季节总渔获量的97.54%、98.75%、99.85%、99.35%。不同季节的渔获率变化明显,其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生物量平面分布结果表明,春、秋季虾蛄类渔获率以长江口渔场和江外渔场相对较高,夏、冬季以舟山渔场为最高。总体来说,虾蛄类数量分布分散,没有十分明显的密集分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为研究渤海湾影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蚤状幼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5、6、7、8、10月开展了10个航次的调查,选取的影响因子为月份、经度、纬度、表层水温、水深、表层盐度、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叶绿素a,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口虾蛄假蚤状幼体的密度分布和上述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渤海湾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平均资源密度为0.095 ind./m~2,出现时间为6—8月,存在年际变化;GAM分析表明,不论将月份、经度和表层纬度视为分类变量还是数值变量,最优的GAM模型均由表层水温、纬度、月份和水深组成,各影响因素对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影响程度的重要性依次为表层水温>月份>纬度>水深。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为了解大连市皮口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每月中旬对皮口海域口虾蛄群体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其性腺发育规律和生殖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除7月份以外,其他月份的雌、雄口虾蛄比例与期望值1∶1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500,P>0.05);口虾蛄雌、雄性比为0.79~1.34,全年雌、雄性比平均为1.04±0.05,雌、雄性腺周年发育变化趋势类似,雄性发育略快,性成熟高峰期均有2个,雌性在5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而雄性在4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口虾蛄卵子发生过程分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黄形成前期细胞、卵黄形成期细胞、早期成熟期卵细胞和成熟期卵细胞,卵巢发育分为未发育时期、卵母细胞期、生长前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恢复期;精子的发生过程分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精巢发育分为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早期精子期和精子期。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繁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早日实现口虾蛄栖息地养护及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
为了解大连市皮口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每月中旬对皮口海域口虾蛄群体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其性腺发育规律和生殖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除7月份以外,其他月份的雌、雄口虾蛄比例与期望值1∶1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500,P>0.05);口虾蛄雌、雄性比为0.791.34,全年雌、雄性比平均为1.04±0.05,雌、雄性腺周年发育变化趋势类似,雄性发育略快,性成熟高峰期均有2个,雌性在5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而雄性在4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口虾蛄卵子发生过程分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黄形成前期细胞、卵黄形成期细胞、早期成熟期卵细胞和成熟期卵细胞,卵巢发育分为未发育时期、卵母细胞期、生长前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恢复期;精子的发生过程分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精巢发育分为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早期精子期和精子期。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繁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早日实现口虾蛄栖息地养护及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3)
对大连市黑石礁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巢性腺指数的周年变化进行测定,对雌雄个体的生殖细胞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3月,随着水温的升高,口虾蛄繁殖个体卵巢发育逐渐成熟,性腺指数上升,至6月达到最大值,7月,随着繁殖个体的排卵,性腺指数下降,至9月出现全年的最小值;口虾蛄1龄即可性成熟,每年产卵1次;雄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5个时期,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
为了解近年来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资源动态情况,根据2012—2018年29个航次367个站次对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利用丰度、优势度公式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等,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早期补充幼体的种类组成、丰度、空间分布、优势种、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津海域7年共监测到鱼卵、仔稚鱼31种,其中鱼卵17种,仔稚鱼23种;5月和6月是产卵盛期;主要繁殖季节中,鱼卵优势种主要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石首鱼科Sciaenidae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仔稚鱼优势种主要为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a、斑鰶、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基于GAM分析,温度和浮游动物是鱼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天津海域当前鱼卵、仔稚鱼资源衰退明显,有待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为揭示三门湾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特征现状及变化情况,于2018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并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资源密度、物种多样性、ABC曲线、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生态位宽度和营养级结构等方法,对该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渔业生物种类数最多(84种),冬季最少(42种);春、夏、秋、冬4个季节渔业生物优势种种数依次为3、6、6、2种;夏季渔业生物的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均为最大,而冬季均为最小;秋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最大,冬季最小;秋季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最大,冬季最小;夏季丰富度指数平均值最大,冬季最小;ABC曲线分析显示,2018年4个季节渔业生物群落均受到中度干扰;群落结构分析显示,渔业生物群落季节间差异较大,渔业生物的生态位宽度值在不同季节中存在较大差异;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级结构总体呈现第三营养级种类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均占较大优势,第二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种类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相对较少,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弱化。研究表明,三门湾海域渔业生物种类数虽有一定恢复,但渔业资源衰退情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今后需加强对该海域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6)
为了解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现状,分别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生物种类6门(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和鱼类)92种,其中,甲壳动物种类最多(31种),其次为鱼类(28种)和软体类(27种),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呈现北部海域(54种)>南部海域(32种)>中部海域(30种)的特征,优势种类主要有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马氏刺蛇尾Ophrothrix marenzelleri、沙蚕Nereis succinea、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3个航次大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6.33 ind./m2,时空分布为春季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和北部海域,夏季为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北部海域>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3.22 g/m2,时空分布为春季和夏季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中部海域>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以季节和海域为双因素对物种数、丰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丰度不同海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优势种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6)
为了解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现状,分别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生物种类6门(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和鱼类)92种,其中,甲壳动物种类最多(31种),其次为鱼类(28种)和软体类(27种),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呈现北部海域(54种)>南部海域(32种)>中部海域(30种)的特征,优势种类主要有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马氏刺蛇尾Ophrothrix marenzelleri、沙蚕Nereis succinea、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3个航次大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6.33 ind./m2,时空分布为春季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和北部海域,夏季为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北部海域>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3.22 g/m2,时空分布为春季和夏季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中部海域>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以季节和海域为双因素对物种数、丰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丰度不同海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优势种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