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4)
为了解近年来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资源动态情况,根据2012—2018年29个航次367个站次对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利用丰度、优势度公式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等,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早期补充幼体的种类组成、丰度、空间分布、优势种、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津海域7年共监测到鱼卵、仔稚鱼31种,其中鱼卵17种,仔稚鱼23种;5月和6月是产卵盛期;主要繁殖季节中,鱼卵优势种主要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石首鱼科Sciaenidae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仔稚鱼优势种主要为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a、斑鰶、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基于GAM分析,温度和浮游动物是鱼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天津海域当前鱼卵、仔稚鱼资源衰退明显,有待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于2008年5—8月对天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26 654粒,仔稚鱼20 534尾,隶属于7目12科25种。鱼卵和仔稚鱼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70、1.18 ind./m3;5月份鱼卵和仔稚鱼最多,6月份次之,8月份最少;与历史资料比较,5月份仍是天津海域鱼类的产卵高峰期,但5月份鱼卵和仔稚鱼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南部中心产卵场位置变化不大,北部中心产卵场向北移动。本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呈减少趋势,产卵场出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
为确保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采用换水式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总氨态氮对不同规格(体长4.37、4.88、5.83、7.46 mm)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5~10.0℃、pH为7.96~8.14、溶氧为7.0~8.0 mg/L、盐度为29~30条件下,水中总氨态氮对不同日龄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毒性不同;对于4、15、22和35日龄的太平洋鳕仔稚鱼,水中总总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518、9.576、1.982、0.959 mg/L,对应非离子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19、0.182、0.038、0.018 mg/L。研究表明,随着太平洋鳕仔稚鱼个体的发育,其对水中总氨态氮的耐受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为了解光谱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仔稚鱼(200尾,体质量为1.86 mg±0.48 mg)生长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光谱处理后第12、22天仔稚鱼的生长激素基因GH(Growth hormone)、生长激素受体1型基因GHR1(Growth hormone receptor 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基因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1型GHRH1(Growth hormone-relasing hormone 1)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1型基因SS1(Somatostatin 1)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光谱处理后,黄光组(λ_(590~595 nm))仔稚鱼的体长、体质量比其他光色组增加较多,其次是蓝光(λ_(450~455 nm))、白光(λ_(400~780 nm))、绿光(λ_(525~530 nm))组,不同光色对仔稚鱼生长有显著性影响(P<0.05);12 d时,红光组(λ_(625~630 nm))的G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光、黄光、白光组(P<0.05),绿光组GHR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绿光组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绿光和红光组GHRH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黄光组(P<0.05),红光组SS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SS1基因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红光组>蓝光组>绿光组>白光组>黄光组;22 d时,红光组仔稚鱼几乎全部死亡,绿光组GH基因相对表达量著高于蓝光、黄光组(P<0.05),不同光色处理组的GHR1、GHRH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绿光组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黄光组SS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研究表明,黄光对红鳍东方鲀仔稚鱼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红光、绿光不适合红鳍东方鲀仔稚鱼生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为了解光谱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仔稚鱼(200尾,体质量为1.86 mg±0.48 mg)生长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光谱处理后第12、22天仔稚鱼的生长激素基因GH(Growth hormone)、生长激素受体1型基因GHR1(Growth hormone receptor 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基因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1型GHRH1(Growth hormone-relasing hormone 1)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1型基因SS1(Somatostatin 1)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光谱处理后,黄光组(λ_(590~595 nm))仔稚鱼的体长、体质量比其他光色组增加较多,其次是蓝光(λ_(450~455 nm))、白光(λ_(400~780 nm))、绿光(λ_(525~530 nm))组,不同光色对仔稚鱼生长有显著性影响(P<0.05);12 d时,红光组(λ_(625~630 nm))的G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光、黄光、白光组(P<0.05),绿光组GHR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绿光组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绿光和红光组GHRH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黄光组(P<0.05),红光组SS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SS1基因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红光组>蓝光组>绿光组>白光组>黄光组;22 d时,红光组仔稚鱼几乎全部死亡,绿光组GH基因相对表达量著高于蓝光、黄光组(P<0.05),不同光色处理组的GHR1、GHRH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绿光组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黄光组SS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研究表明,黄光对红鳍东方鲀仔稚鱼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红光、绿光不适合红鳍东方鲀仔稚鱼生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3)
为确保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采用换水式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总氨态氮对不同规格(体长4.37、4.88、5.83、7.46 mm)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510.0℃、pH为7.9610.0℃、pH为7.968.14、溶氧为7.08.14、溶氧为7.08.0 mg/L、盐度为298.0 mg/L、盐度为2930条件下,水中总氨态氮对不同日龄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毒性不同;对于4、15、22和35日龄的太平洋鳕仔稚鱼,水中总总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518、9.576、1.982、0.959 mg/L,对应非离子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19、0.182、0.038、0.018 mg/L。研究表明,随着太平洋鳕仔稚鱼个体的发育,其对水中总氨态氮的耐受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370-378
2008年5、7、9、10月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辽东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开展了调查,在相同的46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 min,拖网速度为2.5~3.0 kn;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 m/s。结果表明:200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5、7、9、10月4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卵7724粒、仔稚鱼229尾,32种;能鉴定到种的有29种,隶属9目、21科、28属,有两种鉴定到科,有一种未能鉴别;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鳀Engraulis japonic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主要产卵群体;辽东湾北部海域、长兴岛周边海域为主要产卵区域。研究表明,与1998年5、8、9月历史调查数据相比,产卵物种数量稍有下降,但鱼卵、仔稚鱼数量下降较大;控制捕捞强度、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规范用海生态损害赔偿标准是保护辽东湾产卵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2008年5、7、9、10月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辽东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开展了调查,在相同的46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 min,拖网速度为2.53.0 kn;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 m/s。结果表明:200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5、7、9、10月4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卵7724粒、仔稚鱼229尾,32种;能鉴定到种的有29种,隶属9目、21科、28属,有两种鉴定到科,有一种未能鉴别;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鳀Engraulis japonic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主要产卵群体;辽东湾北部海域、长兴岛周边海域为主要产卵区域。研究表明,与1998年5、8、9月历史调查数据相比,产卵物种数量稍有下降,但鱼卵、仔稚鱼数量下降较大;控制捕捞强度、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规范用海生态损害赔偿标准是保护辽东湾产卵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掌握哲罗鱼Hucho taimen仔稚鱼嗅囊的发育过程及其与摄食强度的关系,对哲罗鱼仔稚鱼嗅囊发育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了嗅囊发育与摄食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初孵哲罗鱼仔鱼嗅囊上皮未分化,消化道未有食物充塞度;2526日龄仔鱼仅有少数个体(11.1%)消化道有一定的食物充塞度(1级);27日龄仔鱼多数个体(占66.7%)开始少量摄食,此时嗅囊上皮仍未分化;29日龄仔鱼均摄食,消化道食物充塞度达到2级和3级的个体分别占44.4%和33.3%;30日龄仔鱼嗅囊上皮从嗅囊基部开始分化;42日龄稚鱼上皮分化更加明显,细胞分化加剧,此时嗅囊上皮分化;45日龄稚鱼均强烈摄食,消化道食物充塞度等级均达到5级,此时嗅囊上皮分化完成;55日龄稚鱼嗅囊形成第一个初级嗅板;85日龄稚鱼嗅囊分化完成,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嗅上皮细胞可分为6类,即基细胞、支持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纤毛感觉细胞、柱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本研究结果可为哲罗鱼资源的保护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
为确定人工繁育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仔稚鱼骨骼畸形发生时期、部位及类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其骨骼畸形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孵化后1~60 dph大泷六线鱼600尾骨骼标本中,共发现20种骨骼畸形类型,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前凸、迈克尔氏软骨弯曲、角鳃骨弯曲等;大泷六线鱼骨骼畸形率为19.50%,主要发生时期为6~10 dph和16~20 dph,其中,脊柱畸形主要发生时期为6~10 dph,头部及鳍骨骼畸形主要发生时期为16~20 dph。研究表明,骨骼畸形是导致大泷六线鱼仔稚鱼发育前期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大泷六线鱼骨骼畸形形成机制,以及优化苗种培育关键时期的养殖管理条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