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9,(1)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选取物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温度(6、14、23℃)和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检测3种贝类及饵料的稳定同位素变化,探讨了3种因素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波动较大,无法满足试验要求;各因素对碳稳定同位素半衰期(t_(1/2))的影响由大到小均为温度>物种>饵料,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Δ~(13)C)的影响程度极为接近,Δ~(13)C的变化范围为-5.57‰~1.75‰,已超出经验值范围。研究表明:在以微藻为饵料的稳定同位素判别值研究中,要谨慎选择氮稳定同位素作为参考指标;应用稳定同位素法研究食物网的营养关系时,需全面、系统考虑综合因素对判别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
为探究脂类去除对赤道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中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3)C、δ(15)N)的影响及不同软组织间的稳定同位素差异,对茎柔鱼(胴长为195~324 mm)肌肉、性腺和消化腺等3种软组织进行去脂与不去脂处理,以测定组织中稳定同位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软组织中δ(15)N)的影响及不同软组织间的稳定同位素差异,对茎柔鱼(胴长为195~324 mm)肌肉、性腺和消化腺等3种软组织进行去脂与不去脂处理,以测定组织中稳定同位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软组织中δ(13)C、C/N在脂类去除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和性腺中δ(13)C、C/N在脂类去除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和性腺中δ(15)N在脂类去除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消化腺中δ(15)N在脂类去除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消化腺中δ(15)N在脂类去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类去除前或去除后δ(15)N在脂类去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类去除前或去除后δ(13)C、δ(13)C、δ(15)N、C/N在3种不同的软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织稳定同位素含量比较显示,δ(15)N、C/N在3种不同的软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织稳定同位素含量比较显示,δ(13)C_(before)、δ(13)C_(before)、δ(13)C_(after)依次均为肌肉>消化腺>性腺;δ(13)C_(after)依次均为肌肉>消化腺>性腺;δ(15)N_(before)、δ(15)N_(before)、δ(15) N_(after)依次均为肌肉>消化腺>性腺,C/N_(before)依次为性腺>消化腺>肌肉,C/N_(after)依次为消化腺>性腺>肌肉。研究表明,脂类的存在对茎柔鱼软组织的稳定同位素含量测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利用软组织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头足类进行摄食分析时应先进行脂类去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239-242
对矿床热液成矿期含金方解石中H、O、C稳定同位素测定,探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为深入研究帕奔金矿成矿机制、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资料。含金方解石碳氧同位素(13)C_(V-PDB)值分布在-4.5‰(13)C_(V-PDB)值分布在-4.5‰-5.2‰之间,-5.2‰之间,(18)O_(V-SMOW)值分布于20.0‰(18)O_(V-SMOW)值分布于20.0‰20.8‰之间,含金的方解石矿物来源为流体与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产物;含金方解石矿物中包裹体水的δD值在-49‰20.8‰之间,含金的方解石矿物来源为流体与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产物;含金方解石矿物中包裹体水的δD值在-49‰-92‰之间,δ-92‰之间,δ(18)O-H_2O的范围为8.32‰(18)O-H_2O的范围为8.32‰13.42‰,成矿流体来源与岩浆活动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3)
碳、氧同位素特征能够清楚的反映湖相盆地的沉积环境,采用磷酸盐法对信江盆地周田组的钙质结核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钙质结核的δ (13)CV-PDB值分布范围为-7.2‰(13)CV-PDB值分布范围为-7.2‰3.1‰,平均为-5.8‰;δ 3.1‰,平均为-5.8‰;δ (18)OV-PDB值的分布范围为-9.8‰(18)OV-PDB值的分布范围为-9.8‰8.6‰,平均为-9.1‰,反映了信江盆地周田组为盐度较低的淡水沉积环境,且这一时期的湖泊初级生产力呈增强到减弱再增强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时期周田组的植被以C_4植物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为了研究东南太平洋公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摄食习性和营养生态,根据中国鱿钓船2019年6—12月在东南太平洋秘鲁和厄瓜多尔公海生产时所捕捞的茎柔鱼样本,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进行摄食习性和营养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显著高于秘鲁公海茎柔鱼(P<0.05),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5)N显著高于秘鲁公海茎柔鱼(P<0.05),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范围分别为-19.81‰~-17.38‰、9.36‰~14.43‰,秘鲁公海茎柔鱼肌肉δ(15)N范围分别为-19.81‰~-17.38‰、9.36‰~14.43‰,秘鲁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范围分别为-20.77‰~-17.99‰、7.65‰~13.60‰;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范围分别为-20.77‰~-17.99‰、7.65‰~13.60‰;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的影响,结果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的影响,结果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秘鲁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秘鲁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5)N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3)C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雄性个体δ(13)C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雄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3)C、δ(13)C、δ(15)N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δ(15)N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δ(13)C、δ(13)C、δ(15)N分别在性腺等级Ⅰ~Ⅲ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分别在性腺等级Ⅰ~Ⅲ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在性腺等级Ⅰ~Ⅲ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δ(15)N在性腺等级Ⅰ~Ⅲ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δ(13)C在性腺等级Ⅲ期、δ(13)C在性腺等级Ⅲ期、δ(15)N在性腺等级Ⅱ期最大(P<0.05);营养生态位分析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具有较低的生态位(SEAc=1.46(15)N在性腺等级Ⅱ期最大(P<0.05);营养生态位分析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具有较低的生态位(SEAc=1.462‰),其δ2‰),其δ(13)C、δ(13)C、δ(15)N受同位素基线和摄食作用的共同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小,秘鲁公海茎柔鱼具有较高的生态位(SEAc=2.18(15)N受同位素基线和摄食作用的共同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小,秘鲁公海茎柔鱼具有较高的生态位(SEAc=2.182‰),其δ2‰),其δ(13)C、δ(13)C、δ(15)N主要受摄食作用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大,此外,两海域茎柔鱼雌性个体都较雄性个体拥有更高的生态位。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气候条件下,茎柔鱼在秘鲁外海具有较低的营养生态位,并且拥有狭窄的摄食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680-684
滇东南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为一套碳酸盐岩夹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沉积相为开阔台地相向浅海陆棚相过渡特征,沉积水体从早到晚表现出动荡变深特征,岩石组合表现出多个下粗上细沉积韵律特征,为退积型沉积序列。笔者对该套地层碳氧同位素研究工作,结果显示:δ(13)C测试值介于-0.96‰~3.21‰,平均0.41‰;δ(13)C测试值介于-0.96‰~3.21‰,平均0.41‰;δ(18)O测试值介于-11.48‰~-9.35‰,平均-10.12‰。碳酸盐岩样品δ(18)O测试值介于-11.48‰~-9.35‰,平均-10.12‰。碳酸盐岩样品δ(13)C、δ(13)C、δ(18)O值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环境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碳同位素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局部有波动特征,共出现2次正漂移事件和2次负漂移事件。其中P1正漂移事件与寒武纪全球性正漂移事件SPICE基本相符,与寒武纪生物多样性恢复有关;其余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能是因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古盐度和古温度)局部变化引起。利用碳氧同位素数据对古环境恢复结果表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研究区处于海相沉积环境,古海洋盐度值从早到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古海水温度介于21.55℃~31.41℃,平均25.02℃。说明当时处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6)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饵料浓度(15×10~4、30×10~4、45×10~4、60×10~4、75×10~4 cells/m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依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 cells/m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21:00[40.161×10~8 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13:00[32.496×10~8 cells/(g.h)]和1:00~5:00[29.934×10~8 cells/(g·h)],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研究表明,岩扇贝的适温范围及对饵料的适应性较广,可作为中国重要扇贝引进品种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2)
当前,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碳、氮稳定同位素,因其分馏作用,能揭示有机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海洋生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河口区域水体中颗粒物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概况进行简要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曾瑞垠  王蒙  王幻  祝新友  张雄  王迪恒 《矿产勘查》2023,14(9):1595-1603
东川铜矿带地处云南东川盆地,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带,发育有稀矿山式铁铜矿体、东川式铜矿体、桃园式铜矿体等多类型铜矿体。为探讨东川铜矿带的成矿机制,本文通过对东川铜矿带各类型矿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相对于赋矿白云岩,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铜矿体的白云石δ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东川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6.40‰~-0.20‰,桃园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8.40‰~-4.20‰,包裹体中的δ13C值呈现明显的低值。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流体的碳源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其次来自于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脱羟基作用,有机质亦参与了成矿作用。含矿卤水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落雪组白云岩和黑山组炭质板岩中,与含有机质地层和含有机质流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控铜矿床,东川铜矿带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采用GIS技术、GPRS技术及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区"雨情"实时发布、"涝情"及时预警、"排涝"资源科学调度.并结合WebGIS地理技术设计和大型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组.本系统在东营市上线运行以来,对大、暴雨监测,多次利用排水模型进行预警,针对实时降雨强度进行报警,通过短信、LED显示大屏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对人民大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其目的在于集中人口、控制人口、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要发展,环境要改善,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山区人口)必须聚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利用小城镇的建设聚集农村和山区人口,做好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