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4)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4)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为筛选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耐寒基因,探寻低温胁迫对大黄鱼金属硫蛋白基因MT、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HSP60蛋白基因TCP1表达的影响,以经过连续多代选育获得的F_5代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体质量为55.35 g±3.52 g)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体质量为56.45 g±4.41 g)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耐低温品系大黄鱼组(N组)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组(F组)肝脏和肌肉中MT、AQP1、TC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对大黄鱼MT、AQP1、TCP1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N、F组大黄鱼各基因表达量均有所差异;随着温度降低,N、F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中的MT和TCP1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在7℃时表达量均达到最高,且F组大黄鱼M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P<0.05),而N组大黄鱼TCP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F组(P<0.05);各试验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中AQP1基因表达量均随温度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3℃时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在7℃时表达量均达到最低,且N组大黄鱼肝脏中的AQP1表达量显著低于F组(P<0.05),而各组肌肉中的AQP1表达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MT、AQP1、TCP1 3个基因均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研究大黄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耐低温品系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上述3个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也表明两个品系大黄鱼中抗寒能力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为筛选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耐寒基因,探寻低温胁迫对大黄鱼金属硫蛋白基因MT、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HSP60蛋白基因TCP1表达的影响,以经过连续多代选育获得的F_5代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体质量为55.35 g±3.52 g)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体质量为56.45 g±4.41 g)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耐低温品系大黄鱼组(N组)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组(F组)肝脏和肌肉中MT、AQP1、TC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对大黄鱼MT、AQP1、TCP1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N、F组大黄鱼各基因表达量均有所差异;随着温度降低,N、F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中的MT和TCP1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在7℃时表达量均达到最高,且F组大黄鱼M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P<0.05),而N组大黄鱼TCP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F组(P<0.05);各试验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中AQP1基因表达量均随温度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3℃时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在7℃时表达量均达到最低,且N组大黄鱼肝脏中的AQP1表达量显著低于F组(P<0.05),而各组肌肉中的AQP1表达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MT、AQP1、TCP1 3个基因均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研究大黄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耐低温品系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上述3个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也表明两个品系大黄鱼中抗寒能力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免疫球蛋白M(IgM)基因编码氨基酸的保守序列以及鱼类密码子的偏好性设计简并引物,提取黄颡鱼Peltebagrus fulvidraco脾脏总RNA,经RT-PCR扩增首次获得了黄颡鱼IgM的部分序列(675 bp)。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Real-time PCR法分析了黄颡鱼IgM基因的组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黄颡鱼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肾、鳃、肌肉、皮肤和肠道中均检测到IgM基因的表达,头肾和脾脏是IgM表达的主要部位,肾脏、鳃、皮肤、肠道和肝胰脏等组织中表达量居中,肌肉中表达量最低。经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胞外产物免疫后,头肾、脾脏和肝胰脏中IgM基因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6)
为研究斑马鱼热休克蛋白(HSP)应对低氧胁迫的生物学功能,对低氧胁迫与常氧条件下斑马鱼Danio rerio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低氧胁迫与常氧条件下斑马鱼鳃中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参与比较的斑马鱼鳃转录组测序中,共找到80个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成员;在低氧与常氧条件下鳃中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有28个基因表达呈明显变化,其中16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 05),12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 05); Hsp47基因是低氧胁迫下表达量增加最明显的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ab1基因是低氧胁迫下唯一表达量升高的大分子热休克蛋白基因;低氧胁迫下Hsp47在鳃、肌肉中的表达极显著升高(P<0. 01),Hsp90ab1在鳃、皮肤和肌肉中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 05或P<0. 01);不同低氧浓度胁迫下斑马鱼鳃中HSP47和HSP90ab1蛋白表达均呈现显著增加(P<0. 05)。研究表明,HSP47和HSP90ab1可能是斑马鱼低氧应激中最重要的热休克蛋白成员,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3.55.5,8.55.5,8.5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6)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在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Gen Bank收录的大西洋鲑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NCBI登录号:NM_001123647)设计用于哲罗鲑IGF-Ⅱ开放阅读框扩增的引物,以哲罗鲑肝脏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获得哲罗鲑IGF-Ⅱ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基因的长度为645 bp,编码含有21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554,等电点为9.92;哲罗鲑IGF-Ⅱ前肽由信号肽、B、C、A、D、E肽6部分构成;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与鲑科鱼类IGF-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聚为一支,其中与大西洋鲑的IGF-Ⅱ同源性最高(98.6%),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有着高度保守的进化特性;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龄哲罗鲑IGF-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鳃、脾、后肠、头肾、胃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前肠和脑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6)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在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Gen Bank收录的大西洋鲑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NCBI登录号:NM_001123647)设计用于哲罗鲑IGF-Ⅱ开放阅读框扩增的引物,以哲罗鲑肝脏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获得哲罗鲑IGF-Ⅱ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基因的长度为645 bp,编码含有21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554,等电点为9.92;哲罗鲑IGF-Ⅱ前肽由信号肽、B、C、A、D、E肽6部分构成;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与鲑科鱼类IGF-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聚为一支,其中与大西洋鲑的IGF-Ⅱ同源性最高(98.6%),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有着高度保守的进化特性;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龄哲罗鲑IGF-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鳃、脾、后肠、头肾、胃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前肠和脑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393-398
为了阐明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在四种鲤科鱼类中的表达差异,以齐口裂腹鱼(雅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鲤鱼(Cyprinus carpio)和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四种鲤科鱼类为研究对象,利用索式抽提法和物性测定仪测定四种鱼类背部与腹部肌内脂肪(IMF)含量和肌肉剪切力,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增殖剂受体γ亚型的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等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在四种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背部与腹部肌肉的IMF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鱼类(P<0.01),而肌肉剪切力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种鱼类(P<0.05),PGC-1α在齐口裂腹鱼背部及腹部肌肉中表达水平最高,PPARγ和CAST在齐口裂腹鱼背部及腹部肌肉中表达水平最低.研究结果为阐明齐口裂腹鱼优良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