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1)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GMCC1.336)、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GMCC1.3220)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肝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设T1、T2、T3 3个益生菌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7.35×10~9 CFU/kg)、凝结芽孢杆菌(2.4×10~9 CFU/kg)和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7.35×10~9 CFU/kg+2.4×10~9 CFU/kg)的试验饲料,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初始体质量为(73.0±2.0)g的虹鳟饲养于水族箱(80 cm×50 cm×60 cm)中,养殖试验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T1和T3组SGR最高,均达1.41%/d,而饲料系数(FCR)则较低,分别为1.08和1.10;T1和T3组虹鳟体成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益生菌组虹鳟肝脏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组效果最好,而胆碱酯酶(CHE)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T3组效果较好;T3组肠道菌群的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增加最显著(P<0.05);从肠道菌群结构的门水平上看,T2和T3组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则明显提高,T1和T3组梭杆菌门比例明显提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可促进虹鳟生长,改善其机体营养成分,维护肝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GMCC1.336)、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GMCC1.3220)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肝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设T1、T2、T3 3个益生菌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7.35×109 CFU/kg)、凝结芽孢杆菌(2.4×109 CFU/kg)、凝结芽孢杆菌(2.4×109 CFU/kg)和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7.35×109 CFU/kg)和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7.35×109 CFU/kg+2.4×109 CFU/kg+2.4×109 CFU/kg)的试验饲料,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初始体质量为(73.0±2.0)g的虹鳟饲养于水族箱(80 cm×50 cm×60 cm)中,养殖试验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T1和T3组SGR最高,均达1.41%/d,而饲料系数(FCR)则较低,分别为1.08和1.10;T1和T3组虹鳟体成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益生菌组虹鳟肝脏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组效果最好,而胆碱酯酶(CHE)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T3组效果较好;T3组肠道菌群的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增加最显著(P<0.05);从肠道菌群结构的门水平上看,T2和T3组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则明显提高,T1和T3组梭杆菌门比例明显提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可促进虹鳟生长,改善其机体营养成分,维护肝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为探究脂质微胶囊缓释包被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三黄鸡240只,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3个重复为公,3个重复为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800 g·t~(-1),试验期为84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可提高黄羽肉鸡体重(P<0.05),降低FCR(P<0.05,P<0.01),减少死淘;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显著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P<0.01);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能够改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减少粪便中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减少死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将360尾体重为50 g左右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立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鱼。将蛭弧菌Bdh5221菌液以0、104、107CFU/g(饲料)的浓度喷洒于基础饲料上投喂银鲫,于第7、14、21、28天时检测银鲫肠道蛭弧菌Bdellovibriosp.数量的变化。在两个试验组蛭弧菌数量基本达到稳定(即第28天)时,测定蛭弧菌Bdh5221对银鲫肠道菌群和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气单胞菌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数量有上升的趋势,拟杆菌变化不明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及107CFU/g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具有改善银鲫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相关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消化道酶活性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51.37±0.58)g的健康无病草鱼30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含枯草芽孢杆菌(108CFU/kg饲料)的基础日粮,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饲养时间为45 d。结果表明:处理组肠道内容物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75%(P<0.01)、13.03%(P<0.01)和78.95%(P<0.01);肝胰脏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7.72%(P<0.01)和13.81%(P<0.01)。肠道菌群数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肠道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数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致病性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草鱼肠道菌群组成,并提高消化道特定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
为探讨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免疫反应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用添加梅奇酵母C14(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红酵母H26(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和芽孢杆菌BC26(浓度为1×10~7cells/g饲料)的混合益生菌饲料,投喂体质量为(0.54 g±0.06 g)的幼参,记为益生菌组,并设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投喂4周和8周后,测定幼参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腔细胞吞噬活力和呼吸爆发,体腔液(CF)和体腔细胞裂解液(CLS)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除CF和CLS酚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免疫指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CF、肠道和体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CF、CLS、肠道、呼吸树和体壁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肠道和呼吸树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SOD活力,所有组织CAT活力,CLS和肠道T-AOC,CF、肠道和呼吸树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免疫反应和影响其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3)
为探讨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免疫反应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用添加梅奇酵母C14(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红酵母H26(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红酵母H26(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和芽孢杆菌BC26(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和芽孢杆菌BC26(浓度为1×107cells/g饲料)的混合益生菌饲料,投喂体质量为(0.54 g±0.06 g)的幼参,记为益生菌组,并设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投喂4周和8周后,测定幼参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腔细胞吞噬活力和呼吸爆发,体腔液(CF)和体腔细胞裂解液(CLS)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除CF和CLS酚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免疫指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CF、肠道和体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CF、CLS、肠道、呼吸树和体壁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肠道和呼吸树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SOD活力,所有组织CAT活力,CLS和肠道T-AOC,CF、肠道和呼吸树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免疫反应和影响其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5)
为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速度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生长条件相同、生长速度不同的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OTUs和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但两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大黄鱼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超过50%;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科水平上的细菌相对丰度比较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内的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莫拉氏菌科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速度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种类多于生长正常组;变形菌门内菌群变化与大黄鱼生长密切相关,莫拉氏菌科在鱼肠道内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大黄鱼生长变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