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Z1)
以曼氏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方法在不同饵料种类(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螺旋藻粉、稚参饵料)、盐度梯度(20、25、30、32、35、40)、pH梯度(4、5、6、7、8、9、10)和规格[大、中、小3种规格,平均湿重分别为(0.2276±0.0023)、(0.9302±0.0093)、(1.8857±0.1004)g]的条件下对其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饵料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摄食率大小依次为螺旋藻粉>稚参配合饵料>扁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2)盐度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盐度为30、32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盐度为20和4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3)pH对曼氏皮海鞘的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pH为6、7、8和8.36(天然海水)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pH为4、9、和1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4)规格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随其规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5)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规格对曼氏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耗氧率的影响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为12~20℃时,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0℃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盐度为20~32时,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高于32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pH为6~8时,曼氏皮海鞘表现出较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而pH低于6和高于8时则明显下降(P<0.01);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耗氧率则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减小;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昼夜有两个生理高峰,分别为9:00—12:00及3:00—6:00两个时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为研究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在不同温度(16、20、24℃)下摄食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碳收支,对3种规格(S组为1.2 g±0.1 g,M组为4.0 g±0.3 g,L组为8.5 g±1.1 g)岩虫的碳收支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岩虫摄食碳有显著性影响(P<0.05),碳摄食率在温度为20℃时达到最高;同一温度下,岩虫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可用关系式COC=a Wb来表示,b值范围为-0.47~-0.89;岩虫对碳的吸收率整体达到了50.2%~76.9%,以温度20℃时最高,显示了岩虫对孔石莼有较高的吸收率;各温度下,随体质量的增加岩虫最小碳需求量减少,S组与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温度为16~24℃时,由呼吸和排泄消耗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最大,为47.3%~64.9%;生长累积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在20℃时最高,范围为19.1%~44.1%。研究表明,岩虫在20℃时有较高的碳摄食率和碳积累率,可以为岩虫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2)
为研究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在不同温度(16、20、24℃)下摄食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碳收支,对3种规格(S组为1.2 g±0.1 g,M组为4.0 g±0.3 g,L组为8.5 g±1.1 g)岩虫的碳收支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岩虫摄食碳有显著性影响(P<0.05),碳摄食率在温度为20℃时达到最高;同一温度下,岩虫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可用关系式COC=a Wb来表示,b值范围为-0.47-0.89;岩虫对碳的吸收率整体达到了50.2%-0.89;岩虫对碳的吸收率整体达到了50.2%76.9%,以温度20℃时最高,显示了岩虫对孔石莼有较高的吸收率;各温度下,随体质量的增加岩虫最小碳需求量减少,S组与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温度为1676.9%,以温度20℃时最高,显示了岩虫对孔石莼有较高的吸收率;各温度下,随体质量的增加岩虫最小碳需求量减少,S组与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温度为1624℃时,由呼吸和排泄消耗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最大,为47.3%24℃时,由呼吸和排泄消耗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最大,为47.3%64.9%;生长累积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在20℃时最高,范围为19.1%64.9%;生长累积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在20℃时最高,范围为19.1%44.1%。研究表明,岩虫在20℃时有较高的碳摄食率和碳积累率,可以为岩虫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3)
为探讨不同饵料(微绿拟球藻、2/3微绿拟球藻+1/3螺旋藻、1/2微绿拟球藻+1/2三角褐指藻)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体质量约0.5 g)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结果表明:用混合饵料投喂可显著提高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P<0.05);在一定盐度范围内,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为2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25℃,最适盐度为28。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336-340
为探讨不同饵料(微绿拟球藻、2/3微绿拟球藻+1/3螺旋藻、1/2微绿拟球藻+1/2三角褐指藻)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体质量约0.5 g)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结果表明:用混合饵料投喂可显著提高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P<0.05);在一定盐度范围内,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为2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25℃,最适盐度为28。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为选择用锌-镉还原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适宜条件,对基质盐度、盐分组成、锌片面积、锌卷形状、容器器形、pH等6个影响因素,以及盐分组成与pH和锌片面积与锌卷形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按照L16(41×212)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6个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质盐度>盐分组成>锌片面积>pH>容器器形>锌卷形状,其中基质盐度、盐分组成和锌片面积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P<0.05);用锌-镉还原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最优测定条件为震荡频率210 r/min,还原时间12 min,基质盐度25,在每升试验水中加入0.196 g NaHCO3,锌片面积为5 cm×6 cm,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测定,可得到较高且稳定的还原率,其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研究了不同盐度(20、25、30、32、35、40)对污损生物优势种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受精、孵化及幼虫存活、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盐度范围内,内刺盘管虫精卵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都有较高的受精率,其中盐度为35的组精卵的受精率最高(96.67%±1.76%),而盐度为20的组受精率最低(82.23%±1.85%),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盐度对内刺盘管虫的孵化率影响较大,其中盐度为32的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85.68%±1.20%),而盐度为20的组孵化率最低(62.03%±3.78%),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盐度对内刺盘管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影响更大,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在盐度为25~35时均较好,盐度为32的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均最高(72.14%±3.04%和63.45%±2.13%),盐度为40的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均最低(10.82%±1.76%和5.21%±1.40%),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20的其余各组(P<0.05)。本研究表明,内刺盘管虫的受精、孵化及幼虫存活、变态的适盐范围均为30~35,最佳受精盐度为35,最佳孵化、存活、变态的盐度均为32。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基因型和环境的相作效应,采用双列杂交方法构建了AA、AB、BB、BA 4个基因型家系遗传材料,分别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养殖环境条件下养殖3045 d,以壳长生长为指标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基因型与温度互作遗传效应中,温度对基因型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20、24、28℃水温下,壳长生长由大到小分别为BB>BA>AB>AA,BA>AB>AA>BB,AA>BA>AB>BB,但温度与基因型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基因型与盐度互作遗传效应中,盐度对基因型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20、25、30盐度下,AA家系生长均显著快于BA、AB和BB家系(P<0.05),各盐度下壳长生长均依次为AA>AB>BA>BB,但盐度与基因型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在室外土池、室内循环水槽、室内水桶3种养殖环境下,环境对壳长生长存在显著影响(P<0.05),各家系生长速度均为室外土池>室内循环水>室内水桶,环境对基因型也存在显著影响(P<0.05),各环境条件下BA、AA、AB家系生长速度均显著快于BB家系(P<0.05),壳长生长由大到小依次为AA>AB>BA>BB,且养殖环境和基因型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法对蛤仔4个基因型与养殖环境互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基因型的壳长增长率对环境的响应方法,回归系数所确定的各基因型对环境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顺序为BB>AB>BA>AA。本研究结果为蛤仔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