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6)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可以用来询问事物、原因、性状,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词一起组成复合虚词或固定短语,但是不用来询问人和处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研究采用图片判断任务考察4-6岁儿童对汉语疑问词"谁"两种非疑问意义的理解特点,发现学前儿童能区分疑问义和任指义,但无法区分疑问义和虚指义;他们对任指义允准语境的敏感程度达到成人水平,但对虚指义的允准语境不敏感。文章在加工决定论基础上分析结果并指出,汉语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使用频率、结构特征、语义复杂程度等外部因素与儿童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共同作用,决定了两种非疑问意义的母语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8)
<正>最近高考中考的语文试题中,经常出有关"者"字的题目。"者"分段字在汉语中,出现较早,《诗经》《左传》里就多有出现。汉代的《说文》把它列为白部,说它是别事词也。而后来的字书,则多把它列为"老"部。梁代字书《玉篇》,说它是语气词。由"白""老"的两个义符推断,它的原始实词的词义应该是与老人长了白头发有关。但在古文献上,我们没有看到,而只看到它是代词和虚词。它的用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代词。《说文》说它是别事词,这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
<正>"that"一词虽然短小,但用法却很灵活,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它兼有多个词性,既能发挥实词的作用,在句子中独立担当句子成分,还可以作为虚词架构复合句。在高考中"that"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考查内容。下面笔者结合例子来谈一谈"that"在高中阶段的主要用法。1.作代词"that"作代词主要涉及代替前面已出现的名词,以避免重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4):264-265
古代韵书中焉字主要有两读,用作疑问代词读作影母,其余非疑问用法一般都读作匣母。本文考察几种音义著作中焉的音义配合关系,发现各家注音与韵书高度一致。《经典释文》中偶有两音兼注的例子,或是对如何断句有不同理解,或是对语义有不同理解。焉字产生两读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区别疑问和非疑问用法,避免混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本文以近指指示代词"这"、"this"为例,通过结构层面对汉英近指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汉语和英语中指示代词间结构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在对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形式、意义及用法全面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的突出特点。1.指示代词的语音特点;2.指示代词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弱化的三分系统;3.近指和远指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1)
<正>英语中有这样一类词语,它们合写和分开写在表意及功能方面都有所差别,若不加以分析比较,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现将这类词语列举出来,看看区别在哪里。1.every one与everyone every one意为"每个(人或物)",可指人,也可指物,其后可加of短语,用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例如:Every one of us likes English.Every one of the books is interesting.everyone意为"每人;大家",其用法相当于everybody,属不定代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和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列出的"浑言"、"析言"可以分为同一类属内的"浑言"与"析言"和同一整体内的"浑言"与"析言"两种情况。前者是由于下位语义范畴兼指上位语义范畴而造成了下位语义范畴词语与上位语义范畴词语间的通用,或是同属下位语义范畴的词语的通用。后者是由于部分语义范畴兼指整体语义范畴而形成的部分语义范畴词语与整体语义范畴词语间的通用,或是同属于部分语义范畴的词语的通用。这两种通用都是应语言向更抽象方向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其产生的机制一致。因而所有能够"浑言则同"的词语都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
汉语中"二"和"两"都能表示数量"2"的含义,但是在用法上存在差异,有的情况下二者能互相替换,有的情况下则不能。本文从数词"二"和"两"在用法上的差异入手,针对前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指出应对"二"与"两"在用法上的差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用法上的不同都需要教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并据此设计了"二"与"两"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4)
<正>虚实结合是《红楼梦》的显著特点之一,"实"是宁荣二府及其所牵涉出的人情世故,"虚"则有大大小小的传说故事,民间信仰,而"梦境"也是小说中写"虚"所用的常见手法。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王熙凤梦里与将死的秦可卿谈话,还有尤三姐托梦劝告尤二姐等等,都是较为经典的情节。而在这些梦境中,又有很多个梦与"死亡"相关联,笔者在此试选用其中的几个梦境,对《红楼梦》中的梦境与死亡的联系,以及梦境叙述的作用、意涵等进行浅淡并分析。一、"梦"沟通生死古往今来,"死亡"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5)
宋元明时期,后起的第一人称复指代词"咱"字使用情况非常复杂。以现有语料及其相应研究成果为依据,就"咱"字的语源及其包括式意义起源时间进行研究分析,其语源应为汉语中"自家"二字合音,在南宋至元明这一时期完成了语音与字形的转换并延用至今,其使用情况与时间、地域等因素联系紧密。其第一人称复数包括式意义用法的产生可能受到阿尔泰语系中女真语或契丹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7)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经常会混淆"なる"和"する"的用法。"なる"基础用法是表示自然的变化,而"する"的础用法是人为使之发生变化。而根据后面接续的不通,意思又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本文来的例句来看看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2)
"蛮"和"满"作为副词,在现代汉语里是比较常见的。在具体使用中,二者有许多交叉与差异。一方面,二者都可以用作程度副词,表示"很、挺";另一方面,"满"做范围副词还可以表示"完全"、"全都"的意思,而"蛮"没有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在7000多得汉字中,有各种各样的词汇,其中虚词"的"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极其广泛,用法极其复杂,因而对它的研究十分必要。虚词"的"的研究现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的"既可以用作结构助词,也可以用作语气助词,用法种类也比较繁多,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是虚词"的"分别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7)
徐赳赳在研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回指中,曾讨论语篇的结构形式会制约"他"的使用情况。徐并从修辞的角度说明这一制约的情形。我们通过对指物代词"它"的调查,发现在语篇中同样存在结构形式对"它"的制约,而且是多方面的,比如信息结构、修辞形式等。这些制约因素不仅体现了逻辑语义关系(及物性结构)而且也表现出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对焦点信息的强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
日语中的"-teoku"(~ておく)有"准备"、"放任"等各种各样的意思和用法。在先行研究中,主要是从「アスペクト」入手,以「準備性」为中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仅仅用「準備性」这个特点来解说,我对此感到有些疑问。本文就是想从历来很少论述的婉转表现(配慮表現)的功能入手,对"-teoku"(~てお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2)
<正>"with/without的复合结构"是英语复合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文学作品和中学英语教材中这个结构也屡见不鲜。因此,了解、掌握它的用法,探讨结构内在的联系,对英语学习者准确理解教材,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大有裨益。1.基本构成及特点with/without+复合宾语结构,复合宾语的第一部分作介词with/without的宾语,由名词或代词构成,第二部分是宾语补足语,由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以及非谓语动词构成。该结构有以下三个特点:(1)逻辑主语(with/without之后的名词或代词)与句子的主语不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4)
"白搭"一词用于口语,常以"毫无用处"、"白费劲"之意使用。而在浙江台州,"白搭"则以方言的形式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用法。"白搭"本字应为"白答","讲白搭"即为"聊天"、"侃大山",也作"卖白搭"。趣解"白搭",亦是对台州特色方言词汇的初步探求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