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随遇而安”,意思是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意指人在生活中要保持平淡自然的心态,才能在平淡自然的生活中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自古便深刻影响到了书法审美理念中,并孕育出与《绮丽》相对立的书法品评范畴——《冲淡》。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两种审美理想:"华丽繁复的美"和"平淡素净的美"。这里的"平淡"并不是平易浅俗,而是以老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的思想为内蕴,崇尚以清静空明的胸怀体现万物,创造出符合道家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在现代社会充斥了浮躁贪念和奢华物欲的背景下,书家创作更需要一颗平静淡定的无欲无为之心。  相似文献   

3.
平淡、真实的乡土是自然的,通过艺术手法加工的乡土更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以浙江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为例,介绍规划过程中对地域乡土特色“土、草、水、木、山”等自然元素的挖掘、整合和利用。在保护生态湿地资源的基础上,以现代风景园林艺术手法处理自然乡土,塑造别具一格的乡土景观形象。  相似文献   

4.
水墨·觞咏     
大董空间是水墨意境与文人情感的载体,心境可以在拙然的古琴声中得以平静,情怀可以在平淡自然的空间中得以袒露。赏一赏景,品一品菜,人生得与失,笑看风云淡。  相似文献   

5.
论陶诗意象     
《Planning》2019,(15):49-50
陶渊明个性鲜明,喜爱自然,善于从大自然中发现真正的美,将大自然作为创作题材,使得其创作风格自然而又真切。陶诗平淡自然、情致纯雅,文意精妙,蕴藏匠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南山"、"飞鸟"、"日暮"和"饮酒"四个意象出发,去感知陶诗的妙趣,去体会陶渊明的思想艺术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6.
黄莉莉 《现代装饰》2016,(5):232-233
正苏轼是北宋倡导重"意气"审美的带头人物,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诗书画艺,他的独特的艺术见解,使中国画坛有了划时代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画潮流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平淡、简朴的审美追求和旷达悠远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中的菊花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思兰 《园林》2008,(12):118-119
菊花在中国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得平淡自然,朴实无华的形象成为园林中菊花的主题。在翻阅中国古典花卉文献宝藏中我们发现,朴实无华的菊花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文化含义、纵观中国历史,园林中的菊花之美可分为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62-66
"百科全书式"叙事源于福楼拜的"客观化写作",特点在于发掘平淡、自然的日常、世俗及人的活动,只表现出人类日常生活的日常行为。原住民作家小说创作中特有的普化宗教叙事与"百科全书式"叙事特点相吻合,故称之为普化宗教"百科全书式"叙事,该特征建立起原住民作家小说乡土审美具有原创性价值的特有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9.
王舒扬  宋昆 《中国园林》2010,26(4):94-96
私家园林和山水诗有着相似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审美特征包括色彩美、形式美、韵律美和含蓄美;审美追求有对精致细节的追求,对恢宏壮丽的追求,对平淡自然的追求.不同之处在于私家园林之美景需要游览者将客观实景中的"具象感观"转化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抽象心观";而山水诗则是作者的"心中之画",摆脱了客观丘壑具体形象的束缚,是表象、抒情、理念合而为一的有机整体.山水诗是私家园林这一古代文人精神家园的文字解码.  相似文献   

10.
十堰市四方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鸿菲  高翅 《中国园林》1999,15(6):20-22
本文介绍了城市郊野型风景区规划中,针对较平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充分利用现有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同时开发既有观赏性,又有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以丰富多彩的旅游方式吸引游客。并对规划景观特色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