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算是全民皆知的加重处罚的犯罪,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逃逸情形仍属常见。为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国《刑法》将逃逸行为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相较于基本犯做出了提高。但司法实践中对于逃逸多种复杂的状况仍然没有严密的理论支撑,进而导致对逃逸行为认定的不可预测性。本文将首先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背景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得出交通肇事逃逸所占比例,最后分析出在司法解释中将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构成要件明确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5)
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叫做未成年人犯罪。由于未成年犯罪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性,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上,也应该有别于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不实施死刑、相称、双向保护四个基本原则是未成年人犯罪惩罚原则,适度从宽,从轻或减轻处罚也应该在具体案例中加以施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近年来,校园暴力层出不穷,犯罪低龄化趋势越加明显。因此,通过探寻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低龄化犯罪的主要特征是行为模式、主观恶性、行为结果和成年人犯罪相近,而犯罪低龄化的原因主要是立法不足、机构缺位。要遏制犯罪低龄化,应当修改原有法律,降低责任年龄、降低入刑标准、丰富刑罚种类,同时应当建立全方位的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家庭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家庭犯罪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将家庭暴力罪进行刑法规制也是十分必要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刑罚的尺度应当考虑客观危害性、主观罪过性和人身危险性。家庭暴力罪在制定相关的刑法体系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家庭犯罪的性质,制定协调合理的刑罚体系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完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公司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带来了新的经济现象,但往往不可避免的是出现新的经济犯罪。公司犯罪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和社会利益调整的必然产物,对社会危害性极为突出,也严重阻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公司犯罪中以经济犯罪为主,对社会经济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应当做好关于公司犯罪的立法工作,起到一定的犯罪防范作用。本文从公司犯罪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公司犯罪的类型,明确经济法中刑事责任定位,阐述公司犯罪构成的动机因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4)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中载有"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的相关规定,该规定引起广大媒体以及学术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交通肇事后报警并保护现场能否成立自首问题成为现实中和理论界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从案例出发对交通肇事案中自首认定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肯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可以成立自首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且并不是非常乐观。在实践工作中,我国的司法机关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更为重视强化立法的严格性,从犯罪的"需求侧"方面苦下功夫。但是缺乏从"供给侧"角度展开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犯罪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刑事法学应当加大关注犯罪的"供给侧"问题的必要性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生的网络犯罪时有发生,并且有上升趋势,而且犯罪的影响也愈加的恶劣。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提出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坚决杜绝网络违法犯罪,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9):149-150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除了青少年自身主观原因外,也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客观因素。只有找到青少年犯罪背后的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重点对青少年犯罪的规律性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维度来探寻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7)
法律法规对酒驾的控制影响的外国研究发现了多项有效法律措施;新法律生效后的控制影响较大,然后影响减低,但长期来看还有影响;反酒驾的民间组织也减少了酒驾死亡人数。我国法律法规对酒驾的规定从1955年开始,2011年入刑。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妨碍侦查的行为,受理醉驾案件占用了较多司法资源,而惩戒意义有限,仅减少了部分地区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肇事类案件数量。这是因为,我国法律法规惩处力度不足、没有针对累计犯罪的规定,交警部门一线警力有限,政府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也没有与民间组织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