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3)
众多观音造像中,有一种观音身旁有一位双手合十施礼的孩童图像的造像组合,这类造像通常被称为"童子拜观音",其创作依据是《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善财五十三参"。宋代以后这种图像开始流行,明清时期尤盛,《西游记》成书之后对"童子拜观音"的流传起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两晋至明清时期的湖北寺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湖北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时期湖北寺院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两晋至明清四个时间段来看,湖北寺庙修建数量从两晋至明清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早期湖北寺庙大多以新建为主,随时间后移,重修寺庙比重增加;(3)佛寺分布的时间特征受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湖北佛寺的时空分布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历史上中国化过程中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关系。同时,儒家"为生民立命"的思想与大乘佛教"济世利民"精神相契相合,使寺院建设呈现"社区化",从而使区域人口、经济和地理等条件成为推动佛教发展的主要作用力。该文以明清时期的湖北寺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宗教地理学方法,通过湖北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湖北寺院的时空分布进行特征分析,并初步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两晋至明清时期的湖北寺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湖北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时期湖北寺院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两晋至明清四个时间段来看,湖北寺庙修建数量从两晋至明清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早期湖北寺庙大多以新建为主,随时间后移,重修寺庙比重增加;(3)佛寺分布的时间特征受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甘肃天水古城以拥有一批按照传统风格建造的古民居而闻名。现存的古民居群共分为6个片区,占地面积约16公顷,是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民居院落群。在天水育生巷、三星巷、澄源巷、飞将巷等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内,明清古民居竟有161处之多。这些民居的始建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  相似文献   

6.
始建于唐代的戒台寺是明清时期北京西郊地区重要的佛教寺院,寺院不仅在建筑布局和园林景观方面具有特色,还是周围自然风景区的核心。建寺以来历代都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明代以后更是成为北京西郊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场所。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的考证,还原戒台寺的历史沿革及建筑布局,解析其园林景观和相关游赏活动。  相似文献   

7.
禅与禅宗寺院建筑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俭 《华中建筑》1996,14(3):94-96
该文通过对中国禅宗的思想观念,制度及其演变的研究与阐述,简要地概括出在历史上与此思想观念等相应的禅宗寺院建筑布局形态的变化,即禅寺在唐、宋、明清时期建筑布局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井陉福庆寺圆觉殿属于典型的太行山区寺院建筑,有着比较独特的地方做法,虽然地处河北,但具有明显的山西风格。通过现场勘察、研究分析和与清代官式做法对比,介绍福庆寺圆觉殿的地方做法,研究福庆寺圆觉殿的斗栱、椽飞、檐口、屋脊的特殊做法和工艺。该案例可以为研究太行山区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地方做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井陉福庆寺圆觉殿属于典型的太行山区寺院建筑,有着比较独特的地方做法,虽然地处河北,但具有明显的山西风格。通过现场勘察、研究分析和与清代官式做法对比,介绍福庆寺圆觉殿的地方做法,研究福庆寺圆觉殿的斗栱、椽飞、檐口、屋脊的特殊做法和工艺。该案例可以为研究太行山区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地方做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武安地区现存明清时期的戏台为例,对武安古戏台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武安古戏台现存的问题并作出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适合活化武安戏台的策略方法,以达到传承地域文化实现古戏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