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20,(2)
1929年前,人们对云冈石窟的认知停留在一般性的介绍上。1929年《申报》对云冈石窟佛头盗毁事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之后云冈石窟的关注度提高,对云冈石窟的报道和文字记载较多见诸报端,出现了梁思成《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和戴蕃豫《云冈石窟与域外艺术》等的研究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石窟艺术     
董萱  陈尧 《建筑知识》2012,(1):68-71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成为了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与此同时这也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云冈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一带,它始建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从第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5世纪中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历史悠久、价值丰富驰名中外。其从北魏建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饱经沧桑。在唐、辽、金、元、明、清及现代等各个时期都有关于云冈石窟的修缮保护记录。民国以来,云冈石窟由于社会、自然等因素影响遭到了巨大损毁,这一情况直到建国之后才得到改善,国家从加固、风化、水害、环境等多方面对石窟进行了修缮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云冈石窟随时间流逝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5世纪中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历史悠久、价值丰富驰名中外。其从北魏建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饱经沧桑。在唐、辽、金、元、明、清及现代等各个时期都有关于云冈石窟的修缮保护记录。民国以来,云冈石窟由于社会、自然等因素影响遭到了巨大损毁,这一情况直到建国之后才得到改善,国家从加固、风化、水害、环境等多方面对石窟进行了修缮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云冈石窟随时间流逝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
<正>2015年,我校云冈文化研究中心邓星亮博士的"中国佛教石窟刻经研究"获批为一般项目(15BZJ020),资助额为20万元,这是继凌建英教授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云冈石窟审美研究"(11BZW012)之后,我校第二个云冈文化研究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志着我校的云冈文化研究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云冈石窟是我国的三大石窟之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一直以来,云冈大体量1:1复制课题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而采用3D打印,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文中就对第20窟佛头3D打印1:1复制工程进行介绍,为大型不可移动文物1:1复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45-47
吴官屯石窟位于云冈石窟西北约4公里处,属于云冈石窟群的组成部分,其窟龛形制及造像风格与云冈石窟晚期风格相近,是北魏洛阳时期主要由民间力量开凿的石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实地考察发现,由于长期暴露于外,该石窟病害严重,主要存在风化、大气及粉尘污染、裂隙等病害。基于实验结果,建议采用修建窟檐或棚罩、激光清洗、灌浆加固等措施,清除并防治病害。其病害调查及保护研究,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冈石窟水分来源探查工程及若干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在云冈石窟文物风化损害中起关键作用。为查清水分来源,近10年来采取综合的探查工程手段在云冈石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确定了石窟山体的砂泥岩互层结构特征、岩体裂隙发育特征、山顶第四系覆盖层特征和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并在窟内凝结水的形成和山体水汽环境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探查成果可以为石窟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5):40-44
云冈石窟是北魏开凿保存至今集考古、历史、佛教、艺术等方面价值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以后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报刊是反映云冈石窟变迁的重要媒介,因此笔者以民国报刊这一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云冈石窟,主要从石窟的形制变迁、学术研究、修缮保护和旅游参观四方面深入阐释,以期体现民国时期云冈石窟的丰富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对云冈石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并称为中国五大石窟,就空间的独特性而言.麦积山石窟在修筑形式和空间形制上明显有别于其他四座石窟,对中国古代石窟的空间形制研究县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试图从佛学、人文、艺术形式及其表现手法等角度探讨麦积山石窟的空间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其目的在于集中人口、控制人口、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要发展,环境要改善,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山区人口)必须聚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利用小城镇的建设聚集农村和山区人口,做好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GIS技术、GPRS技术及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区"雨情"实时发布、"涝情"及时预警、"排涝"资源科学调度.并结合WebGIS地理技术设计和大型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组.本系统在东营市上线运行以来,对大、暴雨监测,多次利用排水模型进行预警,针对实时降雨强度进行报警,通过短信、LED显示大屏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对人民大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