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4):241-248
对许氏平Sebastes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复层扁平细胞中夹有单层柱状细胞。胃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具顶板。胃贲门和盲囊部有丰富胃腺,盲囊底部和幽门部无胃腺。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小肠段杯状细胞丰富,幽门盲囊上皮细胞结构同小肠。另外,还研究了肝脏、胰腺和胆囊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0):71-72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移植肾毒性损害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70例。根据肾损伤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发生肾毒性损害)和对照组(n=30,未发生肾毒性损害)。两组患者在肾移植后均服用环孢素胶囊,分析研究组CsA移植肾毒性损害的病理特点,比较两组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S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研究组不同CsA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急性肾毒性损害38例(其中合并急性排斥6例,合并肾小管坏死11例),急性患者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管毒性损害,嗜银染色肾小管基底膜未发现明显增厚现象,一小部分上皮细胞内发生了钙化沉着与包涵体样物,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大小不一的空泡样变;慢性肾毒性损伤2例,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近肾小球细小动脉表现为黏液与玻璃样病变,肾间质表现为病灶状纤维化、嗜银染色、纤维化区域没有明显的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没有肾小管上皮发生萎缩。研究组TBA、STB、ALT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CsA血药浓度>600 ng/mL的TBA、STB、ALT水平及肝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其他血液浓度(P<0.05)。结论:患者进行肾移植后给予CsA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密切的监测,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对CsA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以预防或减轻患者肾毒性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目的观察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能否诱导后肾间充质细胞(metanephric mesenchymal cells,MMCS)分化形成肾上皮细胞,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孕11.5天的小鼠胚胎,分离后肾间充质组织,去除输尿管芽,Pax-2染色鉴定。对鉴定后的肾间充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在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LIF进行诱导,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后肾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肾上皮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学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经细胞因子LIF处理,后肾间充质细胞由排列杂乱无序的细胞发育形成有连续基底膜的肾小球。RT-PCR检测发现上皮细胞标记因子(E-caderin、CollagenⅣ、podocalyxin)的表达逐渐增高。结论 LIF能诱导后肾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肾上皮细胞,可为肾脏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目的:探讨移植前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脑死亡供鼠移植肾炎症细胞浸润及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活体供肾移植组、脑死亡供肾移植组、MSC输注组,每组10只大鼠,通过采用抽血和肾脏摘除组织切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asson’s Trichrome、TUNEL、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3组大鼠的生化指标、炎性浸润、肾上皮细胞凋亡、TNF-α和IL-1β等相关性。结果:3组大鼠移植后生命体征(AMP、HR)在加压前、中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脑死亡供肾移植组血清肌酐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P<0.001),MSC输注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但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P<0.05);活体供肾移植组肾组织排列整齐,脑死亡肾移植组上皮细胞出现肿胀,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MSC输注组与脑死亡肾移植组相比肾小管水肿减轻,有极少量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棕色表示凋亡的上皮细胞,活体供肾移植组平均凋亡率19.5%,脑死亡供肾移植组肾上皮细胞平均凋亡最严重(43.0%),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相比,MSC输注组上皮细胞有所好转约,凋亡率为29.4%;脑死亡供肾移植组大鼠肾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14.89±2.17)明显最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5.13±1.62),TNF-α蛋白在MSC输注组的表达少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为(7.42±1.08);脑死亡供肾移植组IL-1β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MSC输注组IL-1β阳性表达稍多少于脑死亡供肾移植组。结论:移植前输注MSC具有减少脑死亡大鼠肾炎性浸润状态,抑制肾上皮细胞凋亡,高含量的MSC减少TNF-α和IL-1β表达,减少肾排除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5):49-51
目的:研究顺铂(Cisplatin,CDDP)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模型中肾组织细胞凋亡及肾组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CN组)与顺铂模型组(CP组),CP组为腹腔单次注射顺铂10 mg/kg,CN组腹腔注射同顺铂组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应用顺铂后12、24、48、96、144 h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肾组织细胞凋亡及NGAL变化。结果:与CN组相比,CP组48 Scr开始升高,144 h达峰值;CP组12 h肾组织凋亡细胞开始增多,48 h增加最明显;CP组12 h NGAL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增强(P<0.05),48 h表达最明显。肾组织细胞凋亡同NGAL表达显著相关(r=0.925,P<0.01)。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CDDP致大鼠AKI早期致病机制之一,NGAL不仅是早期肾损伤的标记物,还可能参与AKI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Z1)
在2 L烧杯和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进行了3个试验,研究了盐度骤降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稚参、幼参存活和生长的影响。1)幼体试验:在水温为24.026.0℃下,测定了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下幼体在第12、24 h和72 h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盐度降至13和17时,幼体于第12 h和36 h全部死亡;72 h后,盐度为20组的幼体存活率最低,表明耳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应盐度为3026.0℃下,测定了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下幼体在第12、24 h和72 h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盐度降至13和17时,幼体于第12 h和36 h全部死亡;72 h后,盐度为20组的幼体存活率最低,表明耳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应盐度为3026。2)稚参试验:在水温为15.026。2)稚参试验:在水温为15.013.0℃下,进行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9)对稚参(13.5 mg)12、24、72、96 h存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降至9时,12 h时稚参全部死亡;盐度降至13时,24 h时90%的稚参死亡。盐度为3013.0℃下,进行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9)对稚参(13.5 mg)12、24、72、96 h存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降至9时,12 h时稚参全部死亡;盐度降至13时,24 h时90%的稚参死亡。盐度为3017时,10 d时稚参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盐度为26和盐度为22两组稚参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60 d时,盐度为30和盐度为26两组稚参的存活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急剧降盐10 d后,将盐度为22、20、17的3组稚参逐渐恢复至盐度为26继续饲养60 d,稚参的存活率与盐度为33、3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显著缓慢(P<0.05)。3)幼参试验:在水温13.017时,10 d时稚参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盐度为26和盐度为22两组稚参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60 d时,盐度为30和盐度为26两组稚参的存活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急剧降盐10 d后,将盐度为22、20、17的3组稚参逐渐恢复至盐度为26继续饲养60 d,稚参的存活率与盐度为33、3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显著缓慢(P<0.05)。3)幼参试验:在水温13.010.0℃时,将平均体质量为2.42 g的幼参在盐度为33(对照)、30、26、22条件下饲养60 d,各组幼参的吐肠率为2.23%10.0℃时,将平均体质量为2.42 g的幼参在盐度为33(对照)、30、26、22条件下饲养60 d,各组幼参的吐肠率为2.23%11.11%,盐度为33时显著低于盐度30(P<0.05),而与盐度为26、22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为30、26时,幼参的生长速度分别比盐度为33组减少了5.0%和62.5%,表明盐度为26时为明显抑制生长的拐点。随着盐度的降低,幼参体腔液上清液溶菌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各试验组均未检测出酸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455-459
用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与创伤弧菌V.vulnificus人工感染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后,对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美人鱼弧菌与创伤弧菌均能引起鱼的鳃、肝、脾、肠、胃、肾等多种组织器官发生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且这两种弧菌导致的病鱼组织病理变化存在较多的相似性。病鱼鳃严重病变,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相互融合在一起呈棍棒状,鳃小片基部的泌氯细胞肥大,有的泌氯细胞与鳃小片上皮细胞层连在一起;肝严重出血或发生脂肪变性,肝组织结构疏松,肝细胞变性坏死;胃、肠黏膜变性坏死,脾、肾出血;肾小球、肾小管与肾间质变性坏死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
为研究光照、温度和个体密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oscus稚贝群聚性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强度为0、10、20、60、200μmol/(m~2·s),海水温度为13、18、23℃,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为5、10、20、30、50个/培养皿(相当于0.28、1.64、3.27、4.91、8.18个/mL)条件下,进行3因素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密度越高稚贝的群聚率越高,群聚性越强;同样,光照对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01),但光照强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5),光照越强稚贝的群聚率越低,群聚性越差;海水温度对稚贝的群聚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光照、密度和水温三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P<0.0001)。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的研究及水产养殖稚贝中间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3)
为研究光照、温度和个体密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oscus稚贝群聚性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强度为0、10、20、60、200μmol/(m2·s),海水温度为13、18、23℃,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为5、10、20、30、50个/培养皿(相当于0.28、1.64、3.27、4.91、8.18个/mL)条件下,进行3因素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密度越高稚贝的群聚率越高,群聚性越强;同样,光照对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01),但光照强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5),光照越强稚贝的群聚率越低,群聚性越差;海水温度对稚贝的群聚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光照、密度和水温三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P<0.0001)。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的研究及水产养殖稚贝中间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0):41-44
作为一个胞内蛋白激酶,PKA在中枢神经系统、眼睛和肢体等形态发生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并参与多种细胞行为,但其在肾脏发育中的作用却不十分清楚。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采用原位杂交和冰冻切片技术检测PKA在斑马鱼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显微注射反义吗啉环寡核苷酸的方式,抑制内源性PKA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斑马鱼前肾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编码斑马鱼PKA催化亚基的prkaa1和编码调节亚基的prkab1b均为母源基因,并且在肾管上皮细胞中有特异性表达;分别抑制内源性prkaa1或prkab1b的表达,胚胎于第3天呈现高比例的心脏水肿(分别为54.4%和77.3%)和体轴弯曲(分别为48.5%和72.6%)以及极低比例的多囊肾表型(<5%);进一步检测发现,抑制PKA会导致肾管上皮细胞迁移缺陷,尤其是阻碍肾管多纤毛细胞迁移,继而引起肾管前中部不同程度肿大,并最终导致胚胎死亡。该研究表明,PKA可能通过调控斑马鱼肾管上皮细胞迁移从而在肾脏发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