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5)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博大精深的法家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主张法治、锐意改革,直接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社会发展。当今时代,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培育和弘扬,也是对法家思想基本内容的体现。关注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适用于当今中国,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8):214-215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派,其中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以法治国的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当今"依法治国"的基础,"以法治国"的某些思想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今社会治理国家时运用的方法和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家为我们当代建设法治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虽然法家所主张的"以法治国"与现代社会所强调的"依法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二者推崇的法治思想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法治,在各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将对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自然观作为技术思想的基础,归纳出"鬼不神,天地常"为先秦法家技术思想的认识基础,"守成理,因自然"为法家技术思想的实践基础,为研究先秦法家技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自然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春秋战国末期,秦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因而思想界关注的重点已转向如何治理即将出现的封建帝国。而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他系统地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综合出一套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7)
先秦法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人性自为"衍生而出的"法治"观和历史进化论,是它的最高成就。在当下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以从法家思想中汲取智慧。要以人性为起点,分析学生的主体行为;"依法而治",强化学生守规意识;站在"发展"的高度,与时俱进地完善规章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最终,养成学生"法治"思维,推动个人、社会、国家走向"至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仅仅依靠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经验恐怕不能适应我国特殊而又复杂的国情,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必须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先秦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关于法治思想的最高成就,在反思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现实情况,对推进我国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本文阐述了先秦法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内涵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从变法、立法、普法、执法、普法五维度叙述先秦法家法治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理论联系实际,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总结吸取借鉴其中经验教训,从而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52)
商鞅,春秋战国时期法治改革思想的先锋者,是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由于变法成绩显著迁大良造,封于商,号商君。在商鞅看来,人的一生,就是逐利的一生。管理者可以因势利导,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组织,最大限度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先秦时期儒法两家都不反对忠孝道德,但是二者在忠孝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体现在人性认同上,儒家以人性善为其忠孝观的理论基础,法家的忠孝观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在忠与孝的关系上,儒家认为忠孝合一,法家认为忠孝相互矛盾;儒家持相对主义伦理观,强调君臣、父子的权利与义务,法家持绝对主义伦理观,强调君、父的绝对权威;在忠孝道德的实现方式上,儒家主张道德教化,法家提倡法律强制。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儒家的“允执其中”管理思想和法家的“抱法处势则治”管理思想;然后讨论管理哲学和管理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同时简要介绍了现代立体管理模式;最后重点探讨了道、儒、法管理思想在建构现代立体管理模式中的一些运用实践问题:高层管理者应以道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循道而行,宽松管理;中层管理者应以儒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动态持平各方力量;基层管理者应以法家思想为其管理世界观,依法管理,并简要提出应用道、儒、法管理思想时应具备权变思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比如关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是自然和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资本逻辑对人和自然的双重压迫等原理。可以结合这些原理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从而确立人与自然在实践中和谐发展、协同进化的正确观念,以避免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中——陷入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