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3,(21)
"生产性保护"概念于2006年提出,是针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部分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分类保护方式,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中归纳提出的三种保护方式之一。生产性保护是指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经过近些年的探索,生产性保护已经被证明是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及规律的重要保护方式。本文综述了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至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被我国社会关注,近几年来更是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双重"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所以,为了实现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达到"共赢"的目的,本文针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和利用是信息时代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且颇具特色,对于建设文化大省、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分析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关心。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当前工业化发展速度过快,传统生活方式在被日益智能化和快速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现出了时代意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都市发展与非物质  相似文献   

5.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140-14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中国已兴起10多年了。10多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个成果的取得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而取得的。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参与者,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会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的取舍也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效果和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调整好各方利益,有效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求各方以整体利益和目标为导向,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最后在整体的工作推进中,完成整体目标,使各方都能受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199-200
胜芳作为河北著名历史文化城镇,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其保护也成为城镇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则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可持续保护,也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发展。本文就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结合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胜芳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文化馆肩负着社会文化服务的职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  相似文献   

9.
磁州窑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当今陶瓷艺术的发展也起着深远的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既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性,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又要发挥其价值,不能限制其发展,以便为社会利用,让其不过多受现代化进程影响产生颠覆性变化而以自然流变方式发展;如何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要做好"坚持保护第一",又不限制其文化价值的现代化利用,在充分保护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使其文化价值得到有效开发。这也就是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人们设想的最理想的结果是"鱼和熊掌兼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众所周知,近些年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重视程度越来越多,关于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成为了全民共同关注和参与议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会涉及到的一个关键词汇,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翻译更能够展现出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属于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本文将要讨论的是高校英语专业中如何有效完成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概念和常用术语,通过比较文化空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表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概念和地位的演变,分析文化人类学概念上的时空活态属性和本真及整体性方面的特征,针对表述和解读上的问题,提出应对现有表述和分类进行清晰化,重新确立文化空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以避免非遗保护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以历史文化名城介休为例,研究和分析了介休古城历史格局和文化环境营造方法;针对其文化空间特征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出了创造多元化文化空间的新思路;通过进一步明确介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价值定位,从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规划角度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结合市域文化景观的建设,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与发展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3)
万寿宫是古代江西人祭祀朝拜许真君的主要场所,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产生形成的万寿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西独一无二、宝贵的文化资源。加强对万寿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对加强净明道教文化研究、弘扬江西地方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137-140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与技术,有助于改变现有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管理混乱和管理不科学现象,从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目标管理技术创新高校学生管理要坚持科学领导、目标细化、统一性、民主、科学激励等五个基本原则,并且在设计目标管理程序时要把握好四个阶段、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
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有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旅游开发通常给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以旅游开发对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入手,分析民族地区影响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外来游客及市场五者之间构建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2):95-100
近年来,文化资源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省级正式名录和扩展名录为主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贵州省级非遗项目以省级正式名录为主,其中民俗类非遗数量最多,曲艺、传统医药和传统美术项目数量较少;(2)非遗大部分集聚分布在少数民族聚集地黔东南州,其中少数民族类的非遗数量和种类都占较大比重,由此可知该地非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本研究可为非遗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促进贵州省的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6):36-41
农民合作组织作为集体组织形式,在贫困治理中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合作组织与贫困治理的关系,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方面构建了农民合作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动力机制结构框架,提出价值追求和物质利益驱动是农民合作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内部动力,国外合作组织的经验、治理困境催生和政府政策推动是农民合作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外部动力。针对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在贫困治理中存在的立法支持不完整、政府引导与服务缺位、服务组织欠缺等因素,本文提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加大指导和服务、加强法律制度供给、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等措施,提升农民合作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1):146-149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非遗相关实践活动已生成一定规模的游客需求,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大量案例实践的分类梳理,提出了当前非遗与旅游融合的5种主要类型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从功能属性上,将其分为仪式空间、教育空间、表演空间、商业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六类。此外,从形态上,将其归纳为微观、中观、宏观三层次以及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的空间特性。据此,提出了社区营造,延续承载空间文化内涵;整体性保护,梳理承载空间的组成;原真性保护,维护承载空间的形态的保护思路与措施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承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遗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重道轻器、文献并重等7个方面总结了孔子的遗产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