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昱珊 《风景园林》2017,24(4):122-128
研究了晚明时期王世贞地位、生平、人生经历,分析其个人品性与主观欲求,对比研究了其早年园林作品离薋园和晚年弇山园,通过分析二者在造园初意、建造过程、总体布局、空间序列、细节特点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总结王世贞造园实践的风格特点,探究其与人物生平经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王世贞作为园主人在园林建造中的地位和贡献,最终归纳这些造园实践所体现出的王世贞园林思想中山水观、建筑观、园林观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田明娟 《园林》2019,(12):40-43
离薋园是明代王世贞营造的一座重要园林。本文以历史文献为基础,从离薋园的历史变迁、园林布局、园林要素等方面入手,解析离薋园简约有趣的营造手法和王世贞清逸高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人的群体一致性与个体矛盾性并存,该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文人交游活动,园林因作为交游活动的场所而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然而此类研究集中于文、史、哲、艺等学科,风景园林对其关注度较低。北宋文人群体规模大、雅集结社之风盛行,且交游唱和诗作遗存较多。因此,以北宋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及其举办的真率会、欧阳修春游嵩山,以及邵雍的一次长途秋游为例,对园记、交游唱和诗等遗存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了园游、郊游、山水游3种不同时空尺度的文人交游活动,挖掘文人交游与山水园林调和共生、精神反哺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观古知今以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对上个世纪来有关王世贞词、曲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考察的基础上,将其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论述,对研究状况和特点予以归纳和描述,评述了词学理论、曲学思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3)
李燔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其一生交游广泛。"庆元党禁"后,理学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李燔积极与朱子门人交游,相聚讲学,传播理学,扩大理学的影响力,促进了此后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在古典园林艺术中,叙事具有重要地位,叙事情境所传递出的文化表征,与园林空间的形成息息相关。解析传统园林中的叙事性形态,以理论的视角分析和理解园林中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时空并置的脉络,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人们在园林修建过程中对空间的认知及景致形态构成。用叙事的视角重新审视王世贞建立的弇山园,以一个长程视野对以王世贞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人的山水趣味、创作实践,以及实践中人物经历和历史事件对园林形态的映射进行梳理,可以在探讨传统园林形式美法则认识的同时,进入一种对更为深入的创作思维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5)
石涛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遗民书画家,一生名号多,印章也多。对其用印的研究,可以为研究石涛的其他方面提供帮助。文章主要讨论石涛用印概况及与其交游的印人,从而为石涛用印作者的考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1):13-14
苏轼与佛印是古代士僧交游的典范,二人一士一僧的形象受到作家们极度的偏爱,以"苏佛"为人物题材的小说、戏曲、散文、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且极具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陇鹏  马文慧 《园林》2024,(2):79-85
弇山园是晚明第一名园,其园林空间营造具有模块化、组团化的特征。先对王世贞《弇山园记》中的意象单元进行提取并完成空间单元的图示化转译,以求更清晰地展现每个意象单元所呈现的具体空间特征及意境营造。其次运用“解离—重构”的研究方法,完成“意象单元、空间单元、空间组团”这一园林系统的建构,进而实现对弇山园意象单元结构关系及空间营造的研究。该研究对于明代园林的传承借鉴以及当代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亦为古典园林空间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4):17-21
[目的/意义]明末学者屈大均以"明朝遗民"自居,多次参与抗清活动,一生五次北游,行迹涉足江苏多地,结交了江苏诸多文人学士。[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史料分析和梳理,考述屈大均与钱谦益、顾炎武、黄虞稷三位江苏藏书家的交游情况,着重关注其书籍文献之往来。[结果/结论]经分析可知,屈氏于江苏一地的活动以及各种交游并不是以藏书为核心的,但其在社会活动之余于江苏访求书籍,为其著述积累了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