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Z1)
以曼氏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方法在不同饵料种类(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螺旋藻粉、稚参饵料)、盐度梯度(20、25、30、32、35、40)、pH梯度(4、5、6、7、8、9、10)和规格[大、中、小3种规格,平均湿重分别为(0.2276±0.0023)、(0.9302±0.0093)、(1.8857±0.1004)g]的条件下对其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饵料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摄食率大小依次为螺旋藻粉>稚参配合饵料>扁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2)盐度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盐度为30、32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盐度为20和4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3)pH对曼氏皮海鞘的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pH为6、7、8和8.36(天然海水)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pH为4、9、和1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4)规格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随其规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近亲真宽水蚤Eurytemora affinis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影响显著。当水温为5~25℃时,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缓慢上升,当水温为25~33℃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则骤然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54e0.0573x(R2=0.9582)和y=0.7746e0.0574x(R2=0.9584);当温度为5~33℃时,窒息点为(0.96±0.04)~(3.94±0.17)mg/L。盐度为5~15时,蚤体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为15~35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3x2+0.0061x+0.4549(R2=0.9047)和y=-0.002x2+0.0352x+2.6059(R2=0.9047);盐度为5~40时,窒息点为(0.46±0.05)~(0.98±0.03)mg/L。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3)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170-174
分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幼虾[(2 37±0 21)g]与成虾[(21 59±1 7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以及温度和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0 0±0 5)℃恒温状态下,大规格实验虾的耗氧率仅为小规格个体的34 53%,差异极显著(P<0 01);同时,克氏原螯虾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明显,成虾夜间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156±0 008)mg/(g·h),白天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134±0 009)mg/(g·h),差异显著(P<0 01);幼虾夜间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484±0 011)mg/(g·h),白天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369±0 051)mg/(g·h),两者差异同样极显著(P<0 01)。一昼夜中,幼虾和成虾耗氧率均出现3个高峰值和4个低谷值。克氏原螯虾的窒息点与体重及温度显著相关,并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增大而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6)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 g±0.540 g、0.5244 g±0.0257 g、0.2886g±0.0421 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W)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O=aW-b,其中a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a0W-b0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W)满足以下方程:O=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
在水温1928℃下,测定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14.98 g±1.35 g28℃下,测定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14.98 g±1.35 g156.42 g±23.46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8:00和18:00,低峰值出现在0:00。耗氧率(Y)与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Y=0.2918T0.2818(R2=0.9477);耗氧率(Y)与鱼体重(W)呈显著负相关,Y=0.2924W-0.1663(R2=0.9326);耗氧量(Y′)则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Y′=4.675W1.5136(R2=0.9332);匙吻鲟的窒息点为(2.813±0.056)156.42 g±23.46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8:00和18:00,低峰值出现在0:00。耗氧率(Y)与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Y=0.2918T0.2818(R2=0.9477);耗氧率(Y)与鱼体重(W)呈显著负相关,Y=0.2924W-0.1663(R2=0.9326);耗氧量(Y′)则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Y′=4.675W1.5136(R2=0.9332);匙吻鲟的窒息点为(2.813±0.056)(3.468±0.072)mg/L(以O2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中国北方常见污损生物——迈氏软苔虫Alcyonidiummytili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迈氏软苔虫在上述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摄食强度。不同温度下,迈氏软苔虫摄食率的大小依次为20℃>15℃>25℃>10℃>5℃;不同盐度下,迈氏软苔虫摄食率的大小依次为30>35>25>40>20;不同pH条件下,其摄食率表现为7.5>8.5>6.5>5.5。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迈氏软苔虫摄食率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pH对其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根据不同条件下迈氏软苔虫表现出来的不同应激反应,可以为有效防止这种近海污损动物对养殖贝类的侵害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5)
为了研究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sinensis的基础代谢,采用控制微生态因子的方法,在密闭静水环境条件下,分别将平均湿质量为7.10 mg的中华原钩虾置于不同温度(16、20、24、28、32℃)、不同盐度(15、20、25、30、35)和不同p H(5、6、7、8、9)的呼吸瓶中4 h,然后测定其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的耗氧率在32℃时达最大值,为0.993 mg/(g·h),排氨率在28℃时达最大值,为0.062 00μg/(g·h),确定2028℃是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当盐度到达30时,中华原钩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500 mg/(g·h)和0.009 6μg/(g·h),确定盐度为30是中华原钩虾的等渗点;耗氧率和排氨率随p H值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p H为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0.630 5 mg/(g·h)和0.083 0μg/(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