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近亲真宽水蚤Eurytemora affinis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影响显著。当水温为5~25℃时,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缓慢上升,当水温为25~33℃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则骤然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54e0.0573x(R2=0.9582)和y=0.7746e0.0574x(R2=0.9584);当温度为5~33℃时,窒息点为(0.96±0.04)~(3.94±0.17)mg/L。盐度为5~15时,蚤体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为15~35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3x2+0.0061x+0.4549(R2=0.9047)和y=-0.002x2+0.0352x+2.6059(R2=0.9047);盐度为5~40时,窒息点为(0.46±0.05)~(0.98±0.03)mg/L。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为探究氮磷比、盐度和pH对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生长于中国北方沿海刺参养殖池塘的大型丝状绿藻优势种——强壮硬毛藻为研究对象,以NH_4Cl为唯一氮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定期监测不同氮磷比(8∶1、16∶1、40∶1、80∶1、120∶1),不同盐度(24、28、30、32、34、36、40),以及不同pH(6.5、7.0、7.5、8.0、8.5)条件下,不同藻体的生长状况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结果表明:氮磷比、pH对藻体特定生长率(SGR)的影响极显著(P<0.01);氮磷比为8∶1和16∶1时最有利于强壮硬毛藻SGR的增加,高氮磷比为80∶1、120∶1时对强壮硬毛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抑制;pH 7.5~8.5为促进SGR增长的pH范围,除pH为6.5对强壮硬毛藻的光合作用产生抑制外,其他pH均促进该藻生长且对强壮硬毛藻光合作用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于SGR增加的盐度范围为28~34,但盐度对强壮硬毛藻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氮磷比、pH、氮磷比与pH的交互作用、盐度与pH的交互作用对强壮硬毛藻SGR的影响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盐度34、pH 9.0、氮磷比8∶1是强壮硬毛藻快速生长甚至暴发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229-232
从2种淡水常见藻类———针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rhaphidioide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中,筛选出能够引起鱼类明显异味的藻类针晶蓝纤维藻,并对其进行盐度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盐度为3.2时,针晶蓝纤维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当盐度为10时,该藻停止生长。该藻96 h的半致死盐度(EC50)为7.8。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60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60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鰕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鮻、斑鰶、鱵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鰕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鮻、斑鰶、鱵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 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30 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 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336-340
为探讨不同饵料(微绿拟球藻、2/3微绿拟球藻+1/3螺旋藻、1/2微绿拟球藻+1/2三角褐指藻)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体质量约0.5 g)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结果表明:用混合饵料投喂可显著提高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P<0.05);在一定盐度范围内,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为2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25℃,最适盐度为28。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
为探讨不同饵料(微绿拟球藻、2/3微绿拟球藻+1/3螺旋藻、1/2微绿拟球藻+1/2三角褐指藻)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体质量约0.5 g)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结果表明:用混合饵料投喂可显著提高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P<0.05);在一定盐度范围内,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为2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25℃,最适盐度为28。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446-451
在不同温度、盐度、pH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4种因素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快速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1520℃时,菲律宾蛤仔吐出杂物的速率较大,净化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9.59%;盐度为2520℃时,菲律宾蛤仔吐出杂物的速率较大,净化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9.59%;盐度为2530时,蛤仔吐出杂物的速率较大,净化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8.4%;pH为730时,蛤仔吐出杂物的速率较大,净化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8.4%;pH为78时,菲律宾蛤仔吐出杂物的速率较大,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7.99%;菲律宾蛤仔处于黑暗条件时,其吐出杂物的速率较自然光照下大,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5.92%。因此,快速净化菲律宾蛤仔的适宜条件应为:水温158时,菲律宾蛤仔吐出杂物的速率较大,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7.99%;菲律宾蛤仔处于黑暗条件时,其吐出杂物的速率较自然光照下大,4 h后其吐出杂物的重量百分比达85.92%。因此,快速净化菲律宾蛤仔的适宜条件应为:水温1520℃,盐度2520℃,盐度2530,pH为730,pH为78,且选择黑暗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255-259
于2006年对大连沿海地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鼠尾藻卵的采集及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的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水温为1323℃,繁殖高峰期为7月中旬,水温为17℃,最大卵放散量可达300万粒/g;使用贝壳作为受精卵的附着基,在室内培育60 d后,鼠尾藻幼苗长度为2.5 mm左右;水温<22℃时,幼苗生长较快,水温>23℃时生长几乎停止。经过30 d海区暂养,幼苗的藻体长度达到723℃,繁殖高峰期为7月中旬,水温为17℃,最大卵放散量可达300万粒/g;使用贝壳作为受精卵的附着基,在室内培育60 d后,鼠尾藻幼苗长度为2.5 mm左右;水温<22℃时,幼苗生长较快,水温>23℃时生长几乎停止。经过30 d海区暂养,幼苗的藻体长度达到78 mm。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
为了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采用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饵料(藻液密度为10.0×10~4 cells/L),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5个温度水平(12、16、20、24、28℃)和7个盐度水平(18、22、26、30、34、38、42)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8℃时夜光藻的日增长率为负值,与其他4个温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种群密度一直降低,直至种群消失为零, 16、20、24℃温度下平均日增长率均为0.18,种群最高密度变化在10.0×10~3~10.6×10~(3 ) ind./L,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为12℃时种群密度持续增长,并达到最大值14.8×10~3 ind./L;夜光藻密度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y=-18.424x~3+1 055x~2-19 822x+132 606 (R~2=0.999 4);夜光藻在盐度为18~42时均能存活,盐度为18~26时种群密度较高,尤其在盐度为26时密度最高可达25.8×10~(3 )ind./L,盐度为30、34条件下次之,而在高盐度38、42时生长缓慢,最高密度值仅为3.8×10~3、3.0×10~(3 ) ind./L,二者间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光藻密度与盐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86 3x~5+12.641x~4-717.19x~3+19 600x~2-257 671x+10~5(R~2=0.875 6)。研究表明,夜光藻在低温低盐度条件下生长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夜光藻赤潮的发生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