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8,(3):283-288
为探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混养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适宜搭配比例,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围隔中进行日本囊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比较了不同密度搭配比例下刺参(10、15 ind./m~2,湿体质量为6.05 g±3.15 g)与日本囊对虾(0、2、4、8 ind./m~2,湿体质量为0.89 g±0.36 g)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混养试验,刺参生长状况与混养日本囊对虾的密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混养日本囊对虾对主养品种刺参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主要受自身养殖密度的影响,其密度越小,存活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与刺参混养的两个2 ind./m~2对虾密度组最终体质量(33.90、32.47 g),显著高于4 ind./m~2对虾密度组(25.48、25.16 g)和8 ind./m~2对虾密度组(20.29、21.63 g)(P<0.05)。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产量与经济效益时,刺参搭配混养4 ind./m~2密度组的日本囊对虾经济效益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参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2龄刀鲚Coilia nasus生长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43±1.25)g的2龄刀鲚,分别按500 ind./667 m2(A组)、1 000 ind./667 m2(A组)、1 000 ind./667 m2(B组)和1 500 ind./667 m2(B组)和1 500 ind./667 m2(C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养殖,每个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189 d。结果表明:A组末体质量、末体长、增重率、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成活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单位面积产量(A组8.59 kg/667 m2(C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养殖,每个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189 d。结果表明:A组末体质量、末体长、增重率、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成活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单位面积产量(A组8.59 kg/667 m2,B组7.28 kg/667 m2,B组7.28 kg/667 m2,C组11.33 kg/667 m2,C组11.33 kg/667 m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养殖密度下,2龄刀鲚的肥满度、脏体比和比肠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肝体比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密度组,2龄刀鲚体质量与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即m=aL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养殖密度下,2龄刀鲚的肥满度、脏体比和比肠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肝体比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密度组,2龄刀鲚体质量与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即m=aLb(a=0.000 8~0.002 8,b=3.076 8~3.534 3),体长、体质量生长均可用一次线性函数拟合(L=at+b,a=0.029~0.048,b=11.625~12.510;m=at+b,a=0.080~0.146,b=3.142~5.576);3个密度组,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长为18.1~22.9 cm的个体占样本总数的90.0%,体质量为25.31~40.94 g的个体占样本总数的88.3%,均优于其余两组。研究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2龄刀鲚的生长性能逐渐降低,参照本试验条件,2龄刀鲚养殖可采用500 ind./667 mb(a=0.000 8~0.002 8,b=3.076 8~3.534 3),体长、体质量生长均可用一次线性函数拟合(L=at+b,a=0.029~0.048,b=11.625~12.510;m=at+b,a=0.080~0.146,b=3.142~5.576);3个密度组,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长为18.1~22.9 cm的个体占样本总数的90.0%,体质量为25.31~40.94 g的个体占样本总数的88.3%,均优于其余两组。研究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2龄刀鲚的生长性能逐渐降低,参照本试验条件,2龄刀鲚养殖可采用500 ind./667 m2作为适宜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6)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4)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血液激素、生理生化组分的影响机制,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别按2.5 kg/m3(80 ind./m3(80 ind./m2)(SD1组)、3.6 kg/m2)(SD1组)、3.6 kg/m3(115 ind./m3(115 ind./m2)(SD2组)和4.7 kg/m2)(SD2组)和4.7 kg/m3(150 ind./m3(150 ind./m2)(SD3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6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幼鱼养殖50 d后,各密度组试验鱼皮质醇含量迅速升高,至90 d时,SD3密度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SD1、SD2密度组;高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血红蛋白含量与养殖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养殖密度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白细胞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SD3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SD1、SD2组大幅增多,表明长期高密度养殖对俄罗斯鲟幼鱼免疫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各密度组血糖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SD1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SD2、SD3组(P<0.05);各密度组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SD3组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SD1、SD2组(P<0.05),且SD1和S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达到12.12 kg/m2)(SD3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6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幼鱼养殖50 d后,各密度组试验鱼皮质醇含量迅速升高,至90 d时,SD3密度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SD1、SD2密度组;高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血红蛋白含量与养殖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养殖密度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白细胞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SD3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SD1、SD2组大幅增多,表明长期高密度养殖对俄罗斯鲟幼鱼免疫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各密度组血糖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SD1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SD2、SD3组(P<0.05);各密度组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SD3组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SD1、SD2组(P<0.05),且SD1和S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达到12.12 kg/m3时,俄罗斯鲟幼鱼皮质醇含量急剧增加,加速幼鱼糖异生作用,耗能增加,试验鱼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俄罗斯鲟幼鱼能量利用顺序依次为血糖>血清蛋白>血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
为探讨温棚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不同放养密度池塘的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确定最适放养密度,将暂养后规格为(0.61±0.05)g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苗种随机分配到3个不同放养密度的池塘,分别为低密度组(LSD, 37.5 ind./m2)、中密度组(MSD, 45.0 ind./m2)、中密度组(MSD, 45.0 ind./m2)和高密度组(HSD, 60.0 ind./m2)和高密度组(HSD, 60.0 ind./m2),每组设置3个平行,养殖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池塘水质指标(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COD_(Mn)),以及罗氏沼虾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血糖、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甘油三酯)。结果表明:试验末期(60 d),HSD组池塘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LSD和MSD组(P<0.05);HSD组罗氏沼虾的存活率、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头胸甲长、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LSD和MSD组(P<0.05),而饵料系数则显著高于LSD和MSD组(P<0.05),但LSD和MSD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D和HSD组虾的最终产量显著高于LSD组(P<0.05),且MSD组产值和利润最高;HSD组罗氏沼虾的血糖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LSD和MSD组(P<0.05),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LSD和MSD组(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池塘水质,以及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最终确定温棚养殖罗氏沼虾最适放养密度为45.0 ind./m2),每组设置3个平行,养殖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池塘水质指标(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COD_(Mn)),以及罗氏沼虾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血糖、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甘油三酯)。结果表明:试验末期(60 d),HSD组池塘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LSD和MSD组(P<0.05);HSD组罗氏沼虾的存活率、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头胸甲长、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LSD和MSD组(P<0.05),而饵料系数则显著高于LSD和MSD组(P<0.05),但LSD和MSD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D和HSD组虾的最终产量显著高于LSD组(P<0.05),且MSD组产值和利润最高;HSD组罗氏沼虾的血糖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LSD和MSD组(P<0.05),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LSD和MSD组(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池塘水质,以及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最终确定温棚养殖罗氏沼虾最适放养密度为45.0 ind./m2。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为推动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室内养殖,采用体质量为(6.26±1.68)g的岩虫进行了人工养殖方法(铺沙水槽和塑料箱)、养殖密度(50250条/m250条/m2)和饲料配方选择(藻粉、鱼粉和虾粉)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挂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效果较好,养殖30 d后岩虫的成活率为88.6%;经过60 d的养殖,50、100条/m2)和饲料配方选择(藻粉、鱼粉和虾粉)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挂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效果较好,养殖30 d后岩虫的成活率为88.6%;经过60 d的养殖,50、100条/m2密度组岩虫的成活率为86.7%,与150、200、250条/m2密度组岩虫的成活率为86.7%,与150、200、250条/m2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132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13125条/m125条/m2(7052(705750 g/m750 g/m2)是比较适合的岩虫室内人工养殖密度;饲料中添加动物蛋白30%2)是比较适合的岩虫室内人工养殖密度;饲料中添加动物蛋白30%70%或投喂新鲜卤虫可以满足岩虫的生长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岩虫的人工促熟及增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6)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
研究了3种底栖动物培养基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对池塘底质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积累量和底栖动物种类及其生物量的影响。3种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鸡粪、鸡粪与猪粪混合)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虾、蟹分别为6000、1000,8000、800,10 000、300 ind./667 m2,虾放养规格为300400尾/kg,蟹放养规格为120只/kg)按随机区组排列,共设置9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组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鸡粪培养基和鸡粪与猪粪混合培养基组(P<0.05),而底栖动物种类及总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组(P<0.05);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高密度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组底质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克氏原螯虾中、低密度组(P<0.05),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养殖密度水平对底栖动物种类则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克氏原螯虾与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密度分别为8000、800 ind./667 m2时的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为探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三倍体幼鱼在中国东北山区的生长特性,在2个试验点同时开展试验,试验点a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森源水产良种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2.05±0.26)g、全长为(5.83±0.16)cm,试验点b位于鸭绿江上游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冷水鱼养殖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82±0.15)g、全长为(5.58±0.26)cm,对人工培育的虹鳟三倍体幼鱼开展了为期60 d的不同养殖密度(500、700 ind./m2)和不同水温条件对鱼体生长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点a放养密度为700 ind./m2)和不同水温条件对鱼体生长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点a放养密度为700 ind./m2的试验组幼鱼生长效果最佳,在60 d(210日龄)的培育过程中,全长日平均增长量为0.11 cm,全长平均特定生长率为1.24%/d,体质量日平均增长量为0.31 g,体质量平均特定生长率为3.83%/d;该组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1086t-10.66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为W=0.0066e2的试验组幼鱼生长效果最佳,在60 d(210日龄)的培育过程中,全长日平均增长量为0.11 cm,全长平均特定生长率为1.24%/d,体质量日平均增长量为0.31 g,体质量平均特定生长率为3.83%/d;该组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1086t-10.66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为W=0.0066e(0.0384)(0.0384)t,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0.0095Lt,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0.0095L(3.042)(R(3.042)(R2=0.9974),其中b′>3,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且体质量生长快于全长生长。研究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能够很好地适应东北山区的环境条件,适合开展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大量水母涌入核电站取水口会对核电冷源取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把握夏季红沿河核电站附近海域水母的密度和基本运动规律,分别于2017年7、8、9月在红沿河核电站附近海域使用同时搭载科学探鱼仪(120、200 kHz)和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调查船,沿垂直等深线方向进行25 h、10 n mile长垂直断面往复走航水母资源声学调查和潮流观测,并在次日昼间使用多锚张网进行水母样本采集;利用频差处理技术分离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沙蛰Nemopilema nomurai及浮游动物的叠加声学散射信号,使用回波积分法推定沙蛰和海月水母密度,并结合潮流数据计算水母通过调查断面的通量。结果表明:2017年7、8、9月份潮流流速最大值分别为0.80、0.70、0.65 m/s,流速随涨潮和落潮周期逐渐增大和减小;海月水母的平均密度高于沙蛰,二者7月分别为9.79、2.30 ind./m2,8月分别为11.05、1.51 ind./m2,8月分别为11.05、1.51 ind./m2,9月分别为0.82、0.32 ind./m2,9月分别为0.82、0.32 ind./m2;海月水母在7、8、9月份涨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5.85、3.53、0.40 ind./(s·m2;海月水母在7、8、9月份涨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5.85、3.53、0.40 ind./(s·m2),落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2.84、-6.07、-0.36 ind./(s·m2),落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2.84、-6.07、-0.36 ind./(s·m2),沙蜇在7、8、9月份涨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1.45、0.44、0.17 ind./(s·m2),沙蜇在7、8、9月份涨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1.45、0.44、0.17 ind./(s·m2),落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0.86、-0.76、-0.13 ind./(s·m2),落潮时平均通量分别为-0.86、-0.76、-0.13 ind./(s·m2)。研究表明:水母通量与涨落潮流速变化具有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水母的移动趋势,并可作为核电站冷源生物监测预警的重要指标;水母在取水口外侧海域具有随机分布的特性,适合声学浮标监测。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3)
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与俄罗斯群体(R)杂交子一代F1(C×R)亲参的发育情况及其与中国仿刺参群体多种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仿刺参子一代F1(C×R)在渤海北部池塘可自然发育成熟,或经人工促熟后发育成熟。3龄成熟子一代个体体重为(246.5±65.1)g,体重为14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160μm。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熟精卵,F1(C×R)与C回交,在温度为(20.0±0.5)℃、盐度为31、pH为8.0、溶氧为7.4mg/L的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组杂交后代在体长、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耳状幼体阶段各组仿刺参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C♂>C♀×F1(C×R)♂>F1(C×R)♀×F1(C×R)♂>C♀×C♂;4月龄时各组稚参、幼参体长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C♀×F1(C×R)♂>C♀×C♂>F1(C×R)♀×C♂,体重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F1(C×R)♀×C♂>C♀×F1(C×R)♂>C♀×C♂。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1)
为获得适宜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综合借鉴现有水产动物精子冷冻保存方法,对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进行了筛选,在筛选出适宜的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基础上,分别以煮沸消毒海水和超纯水为溶剂,加入葡萄糖、NaCl、KCl、海藻糖、无水CaCl_2和冷冻保存剂[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Gly)或1,2-丙二醇(1,2-G)]配制冷冻保存剂终体积分数为5%、10%和15%的冷冻保存液(Aj-1~Aj-27),以体积比为1∶1、1∶2和1∶3的比例混合精子与冷冻保存液进行冷冻保存,冷冻48 h后分别在37℃和30℃水浴条件下进行精子复苏,以精子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精子寿命为指标,综合筛选冷冻保存刺参精子的适宜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结果表明:将刺参精子与以超纯水为溶剂配制的Aj-20精子冷冻保存液(12 g/L葡萄糖、7 g/L NaCl、0.7 g/L KCl、5 g/L海藻糖、0.1 g/L无水CaCl_2和终体积分数为10%的DMSO)以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以三步法降温方式冷冻保存,并在30℃水浴短时迅速复苏,该技术方法为本研究筛选到的最优刺参精子冷冻保存方法;与本研究中其他冷冻技术方法相比,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的刺参精子在复苏后精子活率最大(19.00±4.00)%、快速运动时间最长(1 178.67 s±14.57 s)、寿命最久(2 817.33 s±93.76 s);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72、120、408 h的精子复苏后受精率可达70%以上(精子与卵子数量比为1×10~6∶1),受精的卵囊孵化率可达到50%。研究表明,本研究中筛选获得的冷冻保存液配方及其冷冻保存方法比较适宜刺参精子的长期冷冻保存,具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2):98-103
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受西方国家干涉未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为修订1922年制定的铁路技术标准,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设立了铁道技术标准审订委员会。委员会以中国工程师为主体,主要成员大多有留学经历。委员会主要负责已有标准的改良、审订及机械设计,对之前拟定标准在补充、细化等方面做了工作,历经7年制定了15项标准规范。对规范当时铁路建筑与技术、推进近代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
为获得适宜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综合借鉴现有水产动物精子冷冻保存方法,对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进行了筛选,在筛选出适宜的刺参精子降温方式基础上,分别以煮沸消毒海水和超纯水为溶剂,加入葡萄糖、NaCl、KCl、海藻糖、无水CaCl_2和冷冻保存剂[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Gly)或1,2-丙二醇(1,2-G)]配制冷冻保存剂终体积分数为5%、10%和15%的冷冻保存液(Aj-1~Aj-27),以体积比为1∶1、1∶2和1∶3的比例混合精子与冷冻保存液进行冷冻保存,冷冻48 h后分别在37℃和30℃水浴条件下进行精子复苏,以精子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精子寿命为指标,综合筛选冷冻保存刺参精子的适宜冷冻保存液、精子与冷冻保存液混合比例及复苏温度。结果表明:将刺参精子与以超纯水为溶剂配制的Aj-20精子冷冻保存液(12 g/L葡萄糖、7 g/L NaCl、0.7 g/L KCl、5 g/L海藻糖、0.1 g/L无水CaCl_2和终体积分数为10%的DMSO)以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以三步法降温方式冷冻保存,并在30℃水浴短时迅速复苏,该技术方法为本研究筛选到的最优刺参精子冷冻保存方法;与本研究中其他冷冻技术方法相比,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的刺参精子在复苏后精子活率最大(19.00±4.00)%、快速运动时间最长(1 178.67 s±14.57 s)、寿命最久(2 817.33 s±93.76 s);应用该优选方法冷冻保存72、120、408 h的精子复苏后受精率可达70%以上(精子与卵子数量比为1×106∶1),受精的卵囊孵化率可达到50%。研究表明,本研究中筛选获得的冷冻保存液配方及其冷冻保存方法比较适宜刺参精子的长期冷冻保存,具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4)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仿刺参体壁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H.E染色结果显示:仿刺参体壁从内向外分为4层——体腔内皮层、肌肉层、结缔组织层和表皮层。体腔内皮层由单层扁平细胞组成;肌肉层为内环外纵排列的平滑肌;结缔组织层由纤维和少量的结缔组织细胞构成;表皮层包括2~3层上皮细胞和其外很薄的角质层。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一个,呈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中央;细胞骨架主要由密斑、密体和中间丝组成。结缔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较少。细胞类型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表皮层大多为多边形细胞,角质层细胞界限不清,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和细胞器已经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6)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亲本,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建立了仿刺参12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母系半同胞家系。分别在其3、4月龄时,从每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选择30个后代个体,测定其体长、体重、肉刺数目及肉刺长度,并根据所测数据计算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估算仿刺参幼参阶段体长、体重、肉刺数目和肉刺长度的遗传力。结果表明:仿刺参幼参阶段(0.002~1.95g),其体长、体重、肉刺数目和肉刺长度4个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304~0.419、0.138~0.24、0.191~0.404、0.131~0.378,均属于中度遗传力范围,说明4个生长性状均处于加性效应控制下,对仿刺参的选择育种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6)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液、体腔液上清液、体腔细胞悬液和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对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抑制作用,并对健康仿刺参与感染后仿刺参的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采用乙醇沉淀、离心等方法从仿刺参体壁内皮组织中粗提得到一种水溶性成分,测定了该成分对哈氏弧菌、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抑菌活性,并初步研究了该成分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仿刺参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对哈氏弧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体腔液、体腔液上清液、体腔细胞悬液对哈氏弧菌的抑制效果不显著;感染状态下,仿刺参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的抑菌作用与健康状态相比有所降低。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对哈氏弧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成分的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其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17.48%;该成分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得到5个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55 300、46 100、34 700、19 500和14 500,初步认为其含有肽类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5)
采用PDA、YPD、MEA培养基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体表、肠道和呼吸树分离出23株酵母菌,使用玻璃珠破碎方法提取其DNA,然后用酵母菌通用引物NL-1/NL-4从DNA中成功扩增出26S rDNA片段,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将各菌株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从Blast比对结果中取相似性最高的序列,用Mega 4.0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大连柏岚子海域刺参中分离出的菌株分别属于红酵母属、梅奇酵母属和丝孢酵母属,从大连市黑石礁海域刺参中分离出的菌株分别属于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德巴利氏酵母属、有孢汉逊酵母属和毕赤酵母属;以8株刺参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菌株的拮抗活性进行测定,获得拮抗酵母菌17株,占总测试菌株的73.9%,从刺参机体的体表、肠道和呼吸树可以筛选出不同得率的活性菌株,其抗菌谱和活性强度各不相同,其中C11菌株的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从肠道分离出的拮抗菌C11、C14和C21菌株的胞外产物经硫酸铵沉淀后也具有抗菌活性,C14菌株胞外产物经65%硫酸铵沉淀获得的粗提物对热和蛋白酶K敏感,表明其拮抗物质为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4)
报道了日本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s)生殖期雄性成体育儿囊组织结构变化和卵胎生特点。日本海马生殖期育儿囊壁的组织结构随胚胎发育而变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成体育儿囊壁的疏松结缔组织随胚胎发育逐渐形成突起,把胚胎大部分包裹起来,疏松结缔组织上皮也由胚胎发育前的1~2层低柱状细胞变成单层扁平细胞,包围胚胎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毛细血管明显大量增加。日本海马的生殖特点是雌体将卵产入雄体育儿囊内,卵在囊内受精并完成胚胎发育。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发现成体和胚胎之间有脐带样等结构出现,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均由胚胎自身卵黄提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2)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体腔液和MEM、L-15两种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初步探讨了仿刺参体腔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在18℃下封闭培养,体腔细胞在体腔液中直接培养能够贴壁、伸展,细胞呈球形和上皮样,但凝集现象严重;在合成培养基(MEM、L-15)中,体腔细胞凝集明显减少;与MEM培养基相比,体腔细胞在L-15培养基中贴壁时间长,伸展状态好,上皮样细胞较多,可培养至72 h;培养基中血清的添加量与细胞的培养状态和可培养时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