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5)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虾蛄抱卵和幼体孵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对大连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幼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6℃、盐度为36的条件下,口虾蛄从Z1期假蚤状幼体开始,历时33 d出现第Ⅰ期仔虾;大连沿海口虾蛄Z1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Z4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及尾节侧小齿、中间小齿、亚中间小齿数及头胸甲长与日本口虾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溞状幼体Ⅲ期及仔虾的消化酶活力,分析比较了各发育期幼体和仔虾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先增大,至假溞状幼体Ⅴ期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纤维素酶活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仔虾的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力显著小于假溞状幼体酶活力(P<0.05);随着幼体的发育,幼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活力逐渐增大,除了仔虾的脂肪酶活力和Ⅺ期假溞状幼体无明显差异外(P>0.05),仔虾期的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幼体的酶活力(P<0.05)。研究表明,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幼体发育期有关,同时受食性和各发育阶段能量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180-183
在不同盐度下,对体重1335 g的口虾蛄O ratosquilla oratoria进行存活和生长试验。存活试验包括盐度突变试验和渐变试验,生长试验的盐度梯度设为24、28、32、36,每组放口虾蛄6只。结果表明,盐度对口虾蛄的存活及生长有较大影响,口虾蛄存活的盐度为2035 g的口虾蛄O ratosquilla oratoria进行存活和生长试验。存活试验包括盐度突变试验和渐变试验,生长试验的盐度梯度设为24、28、32、36,每组放口虾蛄6只。结果表明,盐度对口虾蛄的存活及生长有较大影响,口虾蛄存活的盐度为2040,适应盐度为2440,适应盐度为2436,生长的最适盐度为32左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Z9Z11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Mn-SOD基因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试验共设置8组,盐度分别为12.8、16.3、19.8、23.3、26.8(对照组)、30.3、33.8、37.3,各组均在盐度胁迫后的1.5、3、6、9、12、24、36、48、72 h取样。结果表明:在盐度胁迫时间为6、9、12、48、72 h时,各盐度组口虾蛄Mn-SOD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上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与对照组盐度差值小的23.3、30.3两个盐度组,Mn-SOD基因表达量总体上均高于极高盐度(37.3)和极底盐度(12.8)组,在胁迫时间为24、36 h时,除12.8、16.3两个低盐度组外,其余盐度组Mn-SOD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上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极高和极低盐度组外,其余盐度组Mn-SOD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先降低再升高再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盐度为12.8、16.3、19.8、23.3、30.3、33.8、37.3的各试验组,Mn-SOD基因最大表达量的时间点分别为6、12、24、24、24、24、24 h。研究表明,各试验盐度组口虾蛄在72 h内对盐度胁迫的适应总趋势为不适应—最不适应—逐步适应—不适应。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为研究渤海湾影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蚤状幼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5、6、7、8、10月开展了10个航次的调查,选取的影响因子为月份、经度、纬度、表层水温、水深、表层盐度、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叶绿素a,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口虾蛄假蚤状幼体的密度分布和上述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渤海湾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平均资源密度为0.095 ind./m~2,出现时间为6—8月,存在年际变化;GAM分析表明,不论将月份、经度和表层纬度视为分类变量还是数值变量,最优的GAM模型均由表层水温、纬度、月份和水深组成,各影响因素对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影响程度的重要性依次为表层水温>月份>纬度>水深。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
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幼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幼体发育分为4个主要时期,包括3期溞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当海水盐度为28,水温为(25.1±0.8)℃时,Ⅰ期溞状幼体历时4~5 d发育至Ⅱ期溞状幼体,Ⅱ期溞状幼体历时4~5 d发育至Ⅲ期溞状幼体,Ⅲ期溞状幼体历时5~6 d发育至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过5~6 d发育至Ⅰ期仔蟹,幼体自然孵化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共需18~22 d。幼体大小、第1和第2颚足外肢羽状刚毛数目、尾叉棘刺数目、腹部肢芽大小是区分各时期溞状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Z1)
在2 L烧杯和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进行了3个试验,研究了盐度骤降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稚参、幼参存活和生长的影响。1)幼体试验:在水温为24.026.0℃下,测定了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下幼体在第12、24 h和72 h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盐度降至13和17时,幼体于第12 h和36 h全部死亡;72 h后,盐度为20组的幼体存活率最低,表明耳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应盐度为3026.0℃下,测定了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下幼体在第12、24 h和72 h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盐度降至13和17时,幼体于第12 h和36 h全部死亡;72 h后,盐度为20组的幼体存活率最低,表明耳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应盐度为3026。2)稚参试验:在水温为15.026。2)稚参试验:在水温为15.013.0℃下,进行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9)对稚参(13.5 mg)12、24、72、96 h存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降至9时,12 h时稚参全部死亡;盐度降至13时,24 h时90%的稚参死亡。盐度为3013.0℃下,进行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9)对稚参(13.5 mg)12、24、72、96 h存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降至9时,12 h时稚参全部死亡;盐度降至13时,24 h时90%的稚参死亡。盐度为3017时,10 d时稚参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盐度为26和盐度为22两组稚参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60 d时,盐度为30和盐度为26两组稚参的存活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急剧降盐10 d后,将盐度为22、20、17的3组稚参逐渐恢复至盐度为26继续饲养60 d,稚参的存活率与盐度为33、3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显著缓慢(P<0.05)。3)幼参试验:在水温13.017时,10 d时稚参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盐度为26和盐度为22两组稚参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60 d时,盐度为30和盐度为26两组稚参的存活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急剧降盐10 d后,将盐度为22、20、17的3组稚参逐渐恢复至盐度为26继续饲养60 d,稚参的存活率与盐度为33、3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显著缓慢(P<0.05)。3)幼参试验:在水温13.010.0℃时,将平均体质量为2.42 g的幼参在盐度为33(对照)、30、26、22条件下饲养60 d,各组幼参的吐肠率为2.23%10.0℃时,将平均体质量为2.42 g的幼参在盐度为33(对照)、30、26、22条件下饲养60 d,各组幼参的吐肠率为2.23%11.11%,盐度为33时显著低于盐度30(P<0.05),而与盐度为26、22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为30、26时,幼参的生长速度分别比盐度为33组减少了5.0%和62.5%,表明盐度为26时为明显抑制生长的拐点。随着盐度的降低,幼参体腔液上清液溶菌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各试验组均未检测出酸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
为了探索池塘赤潮的有效防控措施,在温度为2225℃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有害藻类(异冒藻Heterocapsa sp.、裸甲藻Gymnodinium sp.)对轮虫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发育期溞状幼体的毒性,并将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有害藻中,观察有害藻对溞状幼体各个时期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裸甲藻密度为2.000×105cells/m L时,Ⅰ、Ⅱ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仅有13.33%,裸甲藻对溞状幼体后期发育毒性不显著;在同样密度的异冒藻藻液中,Ⅰ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为11.67%;在两种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轮虫对有害藻摄食效果的试验中,两种藻密度为1.728×105cells/m L时,轮虫96 h内几乎不繁殖,当藻液密度为0.288×105cells/m L时,异冒藻和裸甲藻液中的轮虫数量在96 h后分别增加到原来的5倍和8倍。研究表明,两种有害藻能够严重影响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早期的存活和发育,其饵料生物轮虫在较高密度情况下可以通过摄食的方式控制有害藻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
研究了5种浮游动物(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大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饵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摄食和碟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对蒙古裸腹溞、大尾猛水蚤、短角异剑水蚤和褶皱臂尾轮虫都是在上午8:00摄食量最大;海月水母对卤虫无节幼体和轮虫的个体摄食率最大,分别为42.8、42.0个/(个.h)。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海月水母碟状体的生长率最大,达到8.8%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6.1%和3.1%6.1%和3.1%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700、150700、150300个/L和250300个/L和250450个/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