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对D-核糖酸-γ-内酯电解还原制取D-核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根据钠汞齐生成和内酯还原反应的不同条件要求,采用两套不同性能的搅拌器,还原反应时间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为10小时左右,减少了内酯的水解。反应温度10—12℃,反应介质pH4.0—4.8,电压12伏,电流强度70安培,电流密度7安培/分米~2左右,维持钠汞齐含量约0.4%反应,D-核糖收率达到了75%。同时钠汞齐可以长期循环使用,不需要每次制备和汞的清洗处理。改进后的方法设备 简单,操作方便,收率较高,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D-阿拉伯糖酸钙经差向异构化制取D-核糖酸-γ-内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通过简化工艺过程和反应条件的研究,转化剂氢氧化钙用量为13克/每公斤D-阿拉伯糖酸钙,于135—138℃反应8小时。用浓缩二次回收钙盐的方法,增加未转化的D-阿拉伯糖酸钙回收量,相应地提高了D-核糖酸-γ-内酯及下步D-核糖的含量。D-核糖酸-γ-内酯收率为72.66%。改进后的方法与文载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收率及D-核糖酸-γ-内酯含量较高的优点,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通过对补料时间、方式和补料液浓度变化(特别是补加氮源)对D-核糖发酵过程影响,确定了D-核糖发酵的补料工艺。按此工艺条件,发酵的时间为72 h,D-核糖的产量93.83 g/L,剩余葡萄糖浓度为4 g/L,转化率为0.284 3 g/g,生产强度为1.303 g/(L.h)。与不补料相比,D-核糖产量提高了95.9%。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为提高锆酸钙材料的致密度,以碳酸钙和氧化锆为原料,采用预烧—破碎—压制成型—高温烧成的二步烧结法制备了锆酸钙(CaZrO3)材料,主要研究预烧温度(分别为1 200、1 300、1 400、1 500℃)对CaZrO3材料显微结构和常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取二步烧结法能使原料分布均匀,反应彻底,避免了氧化锆相变导致的试样膨胀开裂;2)预烧温度为1 400 ℃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优,主晶相CaZrO3可达99%(w),平均晶粒尺寸为4~5 μm,显气孔率为1.6%,体积密度为4.40 g.cm-3,常温耐压强度为590 MPa.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制备D-谷氨酰胺的一种新方法,即利用大肠杆菌AS1.505的L-谷氨酰胺脱羧酶立体选择性地将D,L-谷氨酰胺中L型对映体降解为4-氨基-丁酰胺,分离得到D-谷氨酰胺。同时考察了转化体系温度、pH等因素对L-谷氨酰胺脱羧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温度37℃,转化体系pH=4.8,菌体质量浓度5 g/L,吐温-80质量浓度0.15 g/L,菌龄14 h,底物质量浓度40 g/L。L-谷氨酰胺脱羧酶在最适转化条件下比酶活可以达到4 200 U,L-谷氨酰胺在8 h内完全转化成4-氨基-丁酰胺,D-谷氨酰胺收率达到理论收率的92%。 相似文献
16.
17.
18.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具有弹性好、柔韧性大和含水率高等优点。以含水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聚乙烯醇-海藻酸钙聚合物制备的条件进行优化,找出最佳的制备条件:ω(戊二醛)为0.85%、m(PVA):m(NaAlg)为10:1、ω(CaCl)为2.0%。通过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形成的膜材料以及聚乙烯酸.海藻酸钙膜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海藻钙膜材料的含水率、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都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制备的研究及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吸水率为指标,探讨了戊二醛的用量、聚乙烯醇(PVA)与海藻酸钠(NaAlg)的质量比、交联剂CaCl2 的用量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的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W(戊二醛)为0.85%、m(PVA)/m(NaAlg)为8.0、W(CaCl2)为2.0%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的反应时间为1.5 h时,制备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具有较高的吸水率、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 相似文献
20.
海藻酸钙无毒、无刺激性,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湿性及凝胶性等。海藻酸钙可用作包衣材料,以改善制剂的控释性能,可用于药物的控释制剂。本文主要论述海藻酸钙和海藻酸钙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