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对D-核糖酸-γ-内酯电解还原制取D-核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根据钠汞齐生成和内酯还原反应的不同条件要求,采用两套不同性能的搅拌器,还原反应时间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为10小时左右,减少了内酯的水解。反应温度10—12℃,反应介质pH4.0—4.8,电压12伏,电流强度70安培,电流密度7安培/分米~2左右,维持钠汞齐含量约0.4%反应,D-核糖收率达到了75%。同时钠汞齐可以长期循环使用,不需要每次制备和汞的清洗处理。改进后的方法设备 简单,操作方便,收率较高,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D-阿拉伯糖酸钙经差向异构化制取D-核糖酸-γ-内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通过简化工艺过程和反应条件的研究,转化剂氢氧化钙用量为13克/每公斤D-阿拉伯糖酸钙,于135—138℃反应8小时。用浓缩二次回收钙盐的方法,增加未转化的D-阿拉伯糖酸钙回收量,相应地提高了D-核糖酸-γ-内酯及下步D-核糖的含量。D-核糖酸-γ-内酯收率为72.66%。改进后的方法与文载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收率及D-核糖酸-γ-内酯含量较高的优点,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D-核糖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糖是核酸、辅酶、维生素B_1:的组成成分。其在生物上的重要性可与葡萄糖相比。而近来抗癌和抗病毒药物碳-碳核苷类化合物的发展,使得可作为其原料之一的D-核糖显得更加重要。制备核糖的方法,除化学合成、发酵方法外,尚有以无机酸水解核酸、核苷酸和核苷的方法。Levene报导了以稀硫酸水解核苷的方法。Khym等以离子交换树脂在水溶液中水解核苷酸获取核糖磷酸,再经处理即得D-核糖。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先将鸟苷酸或腺苷酸在压力釜中脱磷,分得核苷,然后以核苷与强酸性磺酸型树脂  相似文献   

4.
朱园园  古双喜  陈先明  赵帆 《现代化工》2006,26(Z2):261-263
研究了在仲钼酸铵催化D-阿拉伯糖差向异构化为D-核糖的水相体系中,氯化物和硼酸助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适宜条件为w(催化剂)均为3%,当n(CaCl2)n(D-阿拉伯糖)=11时,D-阿拉伯糖转化率为38.6%,D-核糖选择性为88.7%,D-核糖产率为34.2%;当n(H3BO3)n(D-阿拉伯糖)=1.51时,相应的转化率为42.9%,选择性为89.1%,产率38.2%.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L-阿拉伯糖差相异构反应生成L-核糖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最佳阿拉伯糖转化条件:PH值2.5、反应温度95℃、钼酸铵加入量0.5%、糖液浓度15%,L-阿拉伯糖的转化率达16.9%。  相似文献   

6.
展现明  袁淏  闫锁 《广州化工》2011,(24):69-70
研究了不同的铁盐在葡萄糖酸钙氧化制备D-阿拉伯糖的催化效果,通过高效液相检测葡萄糖酸钙的转化率和阿拉伯糖的含量,对比分析了不同铁盐的催化效果,确定了葡萄糖酸铁为葡萄糖酸钙制备D-阿拉伯糖的最佳催化剂,同时研究了葡萄糖酸铁在葡萄糖酸钙氧化降解制备阿拉伯糖最佳反应条件。为化学氧化法制备D-阿拉伯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D-核糖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db104)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酶(tkt)缺失突变菌株B.sptn15-1的传代稳定性进行了检测,证明该工程菌在连续传代培养5代后仍具有92.9%的稳定性;并对该工程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使工程菌的D-核糖产量从31.70 g·L-1提高到37.44 g ·L-1,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补料时间、方式和补料液浓度变化(特别是补加氮源)对D-核糖发酵过程影响,确定了D-核糖发酵的补料工艺。按此工艺条件,发酵的时间为72 h,D-核糖的产量93.83 g/L,剩余葡萄糖浓度为4 g/L,转化率为0.284 3 g/g,生产强度为1.303 g/(L.h)。与不补料相比,D-核糖产量提高了95.9%。  相似文献   

9.
发酵法生产D-核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酵法生产D-核糖的生物合成途径、菌种选育、发酵条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报道了29吨/年规模丙醛连续氧化制丙酸的工业制备方法。采用氧气在不加催化剂、低压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器为空塔式气液反应器,总高度5.38米,内径68毫米。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80℃,塔顶压力1.5公斤力/厘米~2(表压),氧醛比0.54~0.59,停留时间3~4小时。反应结果为:丙醛转化率99%,丙酸  相似文献   

11.
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条件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海藻酸钠浓度不宜超过 3.0 % ,Ca Cl2的浓度为 1.0 %~ 4 .0 % ,适宜转速为 30 0 r· min- 1 ,下滴速率可控制在 6 0~ 90滴· m in- 1 ,成型的微胶囊浸泡在蒸馏水中存放 30 d后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经优化筛选,选择聚氨酯泡沫(HP)为载体,在p H值为7.0,温度36℃,转速240 r/min因素下,研究优化了吸附法一级种子固定化的培养条件,结论是40 m L培养基装0.3 g载体(约为30片HP片)培养14 h。在此基础上对二级种子固定化的培养时间进行了优化,结论是5 h,相比一级固定化,二级固定化性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D-丙氨酸的用途及制备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颖  李云政 《辽宁化工》2003,32(2):58-60
介绍了D-丙氨酸在生理医学,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及目前它的各种生产方法。并对建立D-丙氨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锆酸钙材料的致密度,以碳酸钙和氧化锆为原料,采用预烧—破碎—压制成型—高温烧成的二步烧结法制备了锆酸钙(CaZrO3)材料,主要研究预烧温度(分别为1 200、1 300、1 400、1 500℃)对CaZrO3材料显微结构和常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取二步烧结法能使原料分布均匀,反应彻底,避免了氧化锆相变导致的试样膨胀开裂;2)预烧温度为1 400 ℃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优,主晶相CaZrO3可达99%(w),平均晶粒尺寸为4~5 μm,显气孔率为1.6%,体积密度为4.40 g.cm-3,常温耐压强度为590 MPa.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制备D-谷氨酰胺的一种新方法,即利用大肠杆菌AS1.505的L-谷氨酰胺脱羧酶立体选择性地将D,L-谷氨酰胺中L型对映体降解为4-氨基-丁酰胺,分离得到D-谷氨酰胺。同时考察了转化体系温度、pH等因素对L-谷氨酰胺脱羧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温度37℃,转化体系pH=4.8,菌体质量浓度5 g/L,吐温-80质量浓度0.15 g/L,菌龄14 h,底物质量浓度40 g/L。L-谷氨酰胺脱羧酶在最适转化条件下比酶活可以达到4 200 U,L-谷氨酰胺在8 h内完全转化成4-氨基-丁酰胺,D-谷氨酰胺收率达到理论收率的92%。  相似文献   

16.
以精制环烷酸和石灰粉末为原料,经钙化、蒸馏、过滤和溶剂油回收四个主要阶段来制备高碱性环烷酸钙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性结论。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以精制环烷酸和石灰粉为原料,加入适量促进剂,经钙化、蒸馏、过滤、回收4个阶段,制备高碱性环烷酸钙过程中,影响其钙含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孝华  聂明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2(3):187-189,239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具有弹性好、柔韧性大和含水率高等优点。以含水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聚乙烯醇-海藻酸钙聚合物制备的条件进行优化,找出最佳的制备条件:ω(戊二醛)为0.85%、m(PVA):m(NaAlg)为10:1、ω(CaCl)为2.0%。通过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形成的膜材料以及聚乙烯酸.海藻酸钙膜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海藻钙膜材料的含水率、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都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制备的研究及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吸水率为指标,探讨了戊二醛的用量、聚乙烯醇(PVA)与海藻酸钠(NaAlg)的质量比、交联剂CaCl2 的用量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的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W(戊二醛)为0.85%、m(PVA)/m(NaAlg)为8.0、W(CaCl2)为2.0%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的反应时间为1.5 h时,制备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具有较高的吸水率、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  相似文献   

20.
海藻酸钙无毒、无刺激性,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湿性及凝胶性等。海藻酸钙可用作包衣材料,以改善制剂的控释性能,可用于药物的控释制剂。本文主要论述海藻酸钙和海藻酸钙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