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锋 《棉纺织技术》2003,31(12):22-22
粗纱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公司自从使用ASFA41 1A型粗纱机以来 ,在翻改品种或季节交替时 ,一度大量出现纱疵 ,使成纱质量水平降低 ,给织造工序带来很多困难。几年来经过反复摸索 ,总结出一些纱疵形成的规律 ,通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基本上杜绝了疵点的产生。( 1 )粗纱纱疵产生的原因①前道工序原因。由于末道并条牵伸不良产生的竹节条是粗纱工序形成纱疵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 ,熟条接头不良及熟条飞花、油花附入等也将形成粗纱纱疵。②粗纱牵伸工艺配置不当。如钳口隔距过小 ,须条在牵伸过程中握持力过大 ,也会形…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R9.8 tex成纱质量,通过原料选配并对其进行纺前预处理以提高原料可纺性,优选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配置,如棉卷定量、打手速度、梳理隔距、针布型号、并条牵伸工艺、粗纱捻系数、细纱罗拉隔距、纺纱胶辊、钳口隔距、后区牵伸等措施,最终使R 9.8 tex纱的成纱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根据台化FORMOCEL天丝纤维的性能进行其混纺的工艺研究,就产品设计、原料选择、纺纱流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对关键工序梳棉、并条和粗纱工序的重点工艺,如道夫速度、锡林盖板隔距、并合根数、末道并条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及粗纱罗拉隔距6因素选取不同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确定了影响成纱质量的主、次要因素及最佳工艺配置,并对产品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主要技术参数与成纱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秋莽 《新纺织》2005,(12):29-31
在FA311A并条机、TJFA458A型粗纱机上进行了牵伸工艺配置对成纱质量影响的试验。并条质量与成纱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粗纱的主要作用除牵伸、加捻外,还有改善须条内部纤维伸直度及纱条结构的作用。提高半制品条干均匀度和纤维伸直度,对改善成纱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降低成纱纱疵,在并条工序进行前、后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及压力棒位置4因子2水平正交试验.通过试验优选出合适的并条工艺,提高了熟条质量,从而降低成纱纱疵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降低成纱纱疵,在并条工序对前后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及压力棒位置进行四因子两水平正交试验,通过试验优选出合适的并条工艺,从而提高熟条质量,减少成纱纱疵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改善并粗条干CV值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CJ 7.3 tex纱的并粗条干,对并条工序及粗纱工序的工艺进行优选,并条工序减小凹凸罗拉厚度、合理选择后区牵伸倍数和压力棒调节环大小,减小张力牵伸;粗纱工序优选喇叭口及隔距块大小,合理配置后区牵伸倍数,最终并条条干与粗纱条干得到改善,且成纱各项质量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并粗工序工艺优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秋莽 《棉纺织技术》2005,33(12):39-41
在FA311A型并条机、TJFA458A型粗纱机上进行了牵伸工艺配置对成纱质量影响的试验.并条质量与成纱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粗纱的主要作用除牵伸、加捻外,还有改善须条内部纤维伸直度及纱条结构的作用.提高半制品条干均匀度和纤维伸直度,对改善成纱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阎英  杨春雪 《棉纺织技术》2004,32(10):44-46
在FA302型并条机上进行了并条牵伸、工艺配置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试验,认为并条工艺配置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显著。采用头并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二并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在加压适宜的条件下,采取较小的罗拉隔距,均可改善成纱条干,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为提高纯棉18tex针织纱条干质量进行的主要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结合新的棉纺工艺理论调轻了半成品的定量;按最长第八工度调整了并条罗拉隔距;采用较大的头并后牵伸倍数;适当加大粗纱捻纱数;细纱采用“二大一小”工艺路线等。通过以上措施使成纱条士由19.6%降低到16.85%。  相似文献   

11.
纺纱过程中后区牵伸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探讨后区牵伸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棉纺工程中并条、精梳、粗纱和细纱各工序中后区牵伸的选择与作用分析,论述后区牵伸选择的重要性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各工序后区牵伸倍数的大小,都要根据原料性状、设备适应能力、温湿度条件和成纱质量的要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后区牵伸的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普梳头并与精梳预并以偏大掌握为宜,精梳宜适当掌握,末并、粗纱应偏小配置,细纱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应偏小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成纱条干CV,在纺纱各工序应用了系统纺纱工艺原理.认为原料是纺纱质量的前提,设备服从于工艺,工艺服从于质量.在开清棉工序要精细抓棉,以梳代打;在梳棉工序要合理配置梳棉工艺;精梳工序采用后退式给棉;并条工序要合理配置并合和牵伸;粗纱工序要控制张力;细纱工序要控制牵伸区纤维的运动并确定适当的牵伸倍数.从而使改前改后的条干CV普遍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3.
许鉴良 《纺织器材》2011,38(2):26-30
为了减少并条后的棉结以提高棉条质量,从牵伸工艺不符合纤维弯钩伸直理论、生条中纤维分离度和平行伸直度差、生条中短绒高等方面,分析了并条后棉结增加的主要因为.通过大量试验分析,提出有效降低并条后棉结增加的措施:普梳头并、精梳预并、普梳粗纱牵伸工艺应符合前弯钩纤维伸直理论;普梳二并、精梳卷或条并卷、普梳细纱牵伸工艺应符合后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成纱质量,对CJ 5.83 tex品种在FA497型粗纱机上的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分配、罗拉隔距、摇架加压、钳口隔距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优选,结果表明,FA497型粗纱机总牵伸倍数设定必须综合考虑细纱牵伸能力和成纱质量;后区牵伸控制在弹性牵伸或稍大于弹性牵伸的范围内;其牵伸钳口下的须丛分散扁平,可采用较轻压力,有利于延长胶辊寿命;在保证正常牵伸的前提下,粗纱钳口隔距应偏小掌握.采取优选的工艺参数后,CJ 5.83tex成纱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探讨立达环锭纺纱系统的应用技术。针对立达环锭纺纱系统设备的性能特点,开清棉工序优选各部隔距及速度,降低了筵棉棉结的增长率及短绒;梳棉工序采取优化各部隔距、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增大锡林刺辊的线速比等措施,加快纤维转移,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艺配置中重点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合理设计牵伸分配和罗拉隔距;粗纱工序重点掌握好纺纱张力,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改善粗纱内在质量;细纱采用"两大两小"针织纱工艺,并对前胶辊与中铁辊的中心距进行了优化,最终使所生产的C 14.6 tex纱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Uster 2007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顺利纺制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针对该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用户对成纱异纤的严格要求等条件,开清棉工序采取"小定量、低速度、勤抓取"工艺,以减少纤维损伤,保证成卷质量;梳棉工序采用"慢速度、多梳少打、勤转移"工艺,以减少棉结产生;并条工序采取"短流程、低速度"工艺,防止纤维条过熟;粗纱和细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后区牵伸、大后区隔距"的工艺原则;络筒工序掌握"小张力、低速度"的控制原则。同时严格控制各工序温湿度和异纤,最终成功纺制出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改造A456M型粗纱机的工艺效果,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装置,其纤维变速点的平均位置离前罗拉钳口较近,离散度最小,其半制品和成纱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环锭棉纺牵伸系统的牵伸形式、加压机构、牵伸元件及牵伸传动的技术发展状况.牵伸形式以有效控制纤维、减少浮游区长度、稳定牵伸为目的,并条由简单直线牵伸发展到附加压力棒曲线牵伸,粗纱由曲线牵伸、三罗拉双短胶圈牵伸发展到四罗拉双短胶圈牵伸,细纱现采用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三罗拉双短胶圈牵伸及V形牵伸.牵伸加压机构由摇架加压向气动加压发展.罗拉、胶辊、胶圈等牵伸元件的纺纱性能也得到改善,适应新型牵伸形式和工艺的要求.牵伸传动向着传动合理、平稳、轻快及维护方便发展,出现电子牵伸系统.  相似文献   

19.
棉纺牵伸系统的技术进步(上)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阐述了环锭棉纺牵伸系统的牵伸形式、加压机构、牵伸元件及牵伸传动的发展状况.牵伸形式以有效控制纤维、减少浮游区长度、稳定牵伸为目的,并条由简单直线牵伸发展到附加压力棒曲线牵伸,粗纱由曲线牵伸、三罗拉双短胶圈牵伸发展到四罗拉双短胶圈牵伸,细纱采用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三罗拉双短胶圈牵伸及V形牵伸.牵伸加压机构由摇架加压向气动加压发展.罗拉、胶辊、胶圈等牵伸元件的纺纱性能也得到改善,适应新型牵伸形式和工艺的要求.牵伸传动向着传动合理、平稳、轻快及维护方便发展,出现电子牵伸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