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组合生态浮床在滇池入湖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一套由植物浮床和填料浮床组合而成的生态浮床系统治理滇池入湖河流大清河,考察了组合浮床对入湖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生态浮床对水体中COD、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其面积污染负荷去除率分别为401.5、50.0、5.44 mg/(m2·d),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6%、4.2%和7.91%,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水生植物滤床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藻毒素和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考察了水生植物滤床(HFB)在改善源水水质方面的效果。试验在5月—10月进行,进水为太湖陈东港附近的湖水,采用连续进水方式,水力负荷为1.0 m3/(m2.d),所栽种的植物为水蕹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GC—MS分析中试系统的进、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对总藻毒素TMC-RR和TMC-L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3.0%和66.7%,且对细胞内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优于细胞外藻毒素。源水经处理后,一部分微量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被去除,其余物质的浓度明显降低,说明HFB在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工浮床加挂填料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浮床技术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经济且高效的手段.应用3种填料、2种浮床、2种水力负荷对人工浮床中试系统进行组合构建,考察不同类型的浮床对太湖周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浮床加挂人工填料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河水进行外源污染控制是行之有效的,经过3种填料组合浮床净化后,出水水质都达到了生活生产用水水质标准.3种不同填料的组合浮床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球形填料与框架结构组合,在低水力负荷率条件下,该系统对TP、NH4+ -N、NO3-N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3%、76.6%、63.6%和67.5%.  相似文献   

4.
生态浮床对河口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分析浮床建成前后、浮床撤除前后以及浮床边和开阔水道之间水质的差异,考察了浮床对河口水质的净化效果,并对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浮床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经过浮床段后TN、TP和NH 4-N浓度均得到明显降低;浮床边的水质较好,浮床对TP、TN、NH4 -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0.4%、8.1%、18.1%;由于氮循环过程的复杂性,经过浮床段后NO-3-N和NO-2-N浓度反而显著升高;工程段水质的改善是湖水稀释、河流自净和浮床净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撤除浮床后,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大大降低,对TP、TN、NH4 -N的去除率仅分别为18.2%、9.2%、27.8%.  相似文献   

5.
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用于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是一项根据人工湿地原理建立的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水力负荷大、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管理方便等优点,十分适合于中国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采用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结合光催化杀藻技术、河道生态护岸技术,对深圳市大沙河进行生态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5m/d的条件下,经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处理后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NH3-N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对TP的去除率>55%,对COD的去除率>50%,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生态浮床对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中氮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在传统生态浮床(T-EFB)基础上引入植物碳源,构建植物碳源强化生态浮床(PCS-EFB),并通过中试考察了两者对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植物碳源对根系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PCS-EFB可大幅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试验全程对浊度、TN、NO3--N、藻密度和叶绿素a(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46.52%、62.24%、92.84%、57.51%和63.86%。同时,植物碳源的缓释性与良好的可生化性使其在促进反硝化的同时不会引起水体COD的大幅增加。此外,植物碳源的添加还可提高浮床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同时增加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Firmicutes等功能菌的相对丰度,促进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因此,植物碳源强化生态浮床可用于以硝酸盐氮为主的景观水体净化,以保障水质和控制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7.
高水力负荷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星云湖富营养化水(1000m3/d),共筛选出60多种植物,并将水力负荷提高到1m3/(m2·d)。连续3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高水力负荷人工湿地对非离子氨、叶绿素a和蓝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以上,对TP的去除率达到68.83%,对BOD5、NH3-N、TN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将地表IV类水质处理为II类水质。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进水pH值、DO值、季节变化和不同运行时期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规律。  相似文献   

8.
给水处理中藻类去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饮用水源由于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影响净水厂工艺正常运行及出厂水质的一个突出问题,介绍了国内外除藻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各种除藻工艺的除藻效果,认为生物处理法及其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藻毒素,出水稳定,水质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在进水TN为0.91~1.17mg/L、TP为0.12~0.18mg/L、CODMn为5.48~9.36mg/L、DO为3.6~6.1mg/L时,两种生态浮床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其中美人蕉和菖蒲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5%和36.2%,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8.1%和44.2%,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42.3%和36.3%,美人蕉浮床的净化效果要好于菖蒲浮床。可见,生态浮床的除污效果较好,可用于微污染源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态浮床/PRB组合工艺净化重污染河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考察了曝气生态浮床/可渗滤反应墙(EAFB-PRB)组合工艺对重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TN、NH_4~+-N和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5%、27.9%、36.8%和87.0%;经处理后,水体的平均DO浓度由0.09 mg/L提高到1.7mg/L;对TSS的平均去除率达95.4%,出水清澈透明,感官效果好.可见,该组合工艺是改善重污染河水水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4.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6.
高善学 《山西建筑》2011,37(30):127+211-127,211
为了预防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接地电流超标而造成的铁芯发热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铁芯接地智能保护原理,并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实时监测,在检测到接地线电流超过国家标准后采取自动启动限流装置的措施,实现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评估、预警和风险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8.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1):56-57
以锚索框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锚索框架支护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框架形式,阐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锚索材料,岩体条件,张拉器具和工序,外界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因素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