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火试验,研究了磨削淬火强化层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42CrMo钢磨削淬火强化层的显微组织以片条状马氏体为主,强化层的显微硬度达到了700HV以上;磨削淬火强化层的磨损性能较基体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DQ 50钢显微组织对硬度的影响,以及该钢在不同冷速下得到的显微组织.研究得出该钢适宜的冷速应选为10~60℃/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器人辅助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五层十五道结构的H13钢块体,研究了沉积块体的表面质量、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13钢块体表面无宏观裂纹;块体主体区组织为晶粒取向均匀的针状马氏体,搭接区组织由晶粒取向杂乱的针状马氏体和不规则铁素体组成;块体主体区的平均显微硬度为479HV,远高于退火态H13钢的(254HV),而搭接区因存在铁素体,其硬度明显降低,平均值仅为381HV;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H13钢块体的整体拉伸性能优于退火态H13钢的。  相似文献   

4.
用大功率CO2激光器对CrWMn钢表面进行激光强化处理,对激光淬火层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对淬火层的硬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层组织显著细化,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硬度。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系统考察了激光强化工艺参数对CrWMn钢基体显微硬度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强化处理工艺参数,并讨论了激光表面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SKD61模具钢表面的硬度和抗疲劳性能,采用激光熔凝处理方法对模具钢进行表面强化,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附带的能谱仪等分析了SKD61钢激光熔凝处理区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测试了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并对处理后的模具进行使用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熔凝处理后SKD61钢组织分为熔凝区、热影响区和基体三层,熔凝区组织为极细的等轴晶和柱状晶,消除了夹杂相,合金元素基本均匀分布;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熔凝区的显微硬度显著提高;经激光熔凝处理的SKD61钢顶盖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1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DQ50钢显微组织对硬度的影响,以及该钢在不同冷速下得到的显微组织。研究得出该钢适宜的冷速应选为10-60℃/min。  相似文献   

7.
用三点弯曲试样通过系列温度下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试验,研究了温度对30A钢断裂韧度的影响。同时采用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了30A钢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得出了温度、显微组织对30A钢断裂韧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薄膜透射电镜观察及选区电子衍射分析,对比了GCr15钢按常规热处理工艺与超细化处理后所获得的显微组织;并从金相分析的观点,探讨了经超细化处理后的GCr15钢具有较高疲劳寿命的原因。附图17幅,表1个。  相似文献   

9.
针对CENA1、S136H、2316ESR、718H和738H五种典型的预硬塑料模具钢,分别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磨损试验和耐蚀性试验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硬塑料模具钢的正常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综合考虑耐磨性和耐蚀性,S136H和2316ESR钢比CENA1钢更具优势;S136H钢的耐磨性最优,2316ESR钢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对20 CrMo钢在双相区淬火后回火得到的组织与常规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要找到使20 CrMo钢的各种性能配合最好的适当的淬火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0 CrMo钢在820℃淬火后回火,强韧性匹配很好,认为20 CrMo钢临界淬火加热温度选为82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700 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该钢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该钢CCT曲线呈现扁平状,可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获得低碳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对试验钢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显微硬度均有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显微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板条贝氏体(LB),且各相的显微硬度也依次增加;当冷速在10~30℃·s-1范围时,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M/A组元弥散分布于晶界上,且晶粒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细化;利用冷却制度控制中温转变组织类型能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新型特种熔铸工艺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DGJW20和普通压制一烧结工艺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GJW20的显微缺陷。结果表明:无论是致密度、脏孔情况及游离碳含量,还是合金中硬质相的偏聚程度,新工艺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均明显优于普通压制一烧结工艺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3.
对20 CrMo钢在双相区淬火后回火得到的组织与常规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要找到使20CrMo钢的各种性能配合最好的适当的淬火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0 CrMo钢在820℃淬火后回火,强韧性匹配很好,认为20 CrMo钢临界淬火加热温度选为82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了T8钢中不同显微组织的干滑动磨损机制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轻微磨损时,钢的磨损量差别不大。在严重磨损时,磨损量差别较大。不同显微组织的耐磨性按粒状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和片状珠光体的顺序依次增加。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30CrMnSi钢焊接热影响区的表面硬度,试验应用YAG激光器对焊接热影响区进行激光表面淬火处理,并研究了相变层的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30CrMnSi钢焊接热影响区表面淬火后可以获得晶粒细小,硬度高于基体硬度的强化层,最高硬度可达727.4 HV。  相似文献   

16.
针对65Mn钢制弹簧夹头使用寿命较短,采用改进65Mn钢的热处理工艺及更换新型材料GCr15钢制作弹簧夹头.对比试验表明,改进65Mn钢的热处理工艺对提高弹簧夹头使用寿命效果不明显,而选用新型材料GCr15钢及规范的热处理工艺制作弹簧夹头,其力学性能及使用寿命均能显著提高,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能.  相似文献   

17.
新型空冷贝氏体钢性能及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一种新型空冷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σb为1339MPa,塑性指标δ5为18.2%,ψk为59.3%,冲击韧度为120J·cm-2,弯曲疲劳极限达到700MPa。透射电镜分析表明,该新型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束状贝氏体铁素体+少量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膜对贝氏体铁素体束进行了分割和包围,这种组织使试验钢具有优良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45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标准化退火+淬火回火的基础上,设计了3种不同冷却速率的淬火工艺,分别为油淬火、NaNO3盐浴淬火和水淬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观察了3种淬火状态下的钢料显微组织,发现冷却速率对45钢的马氏体片层尺寸、密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运用拉伸试验机、砂砾冲击试验机,测试了热处理后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性及冲击韧性。结果表明:NaNO3盐浴淬火处理后的钢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性方面均优于油淬火和水淬火处理后的钢;油淬火处理后的钢的冲击韧性最高。研究证明,适当控制淬火冷却速率,可以有效优化45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对20CrMo钢在双相区淬火后回火得到的组织与常规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要找到使20CrMo钢的各种性能配合最好的适当的淬火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0CrMo钢在820℃淬火后回火,强韧性匹配很好,认为20CrMo钢临界淬火加热温度选为820℃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优化的激光参数,激光熔覆制备出无孔洞、无裂纹缺陷的钛/钢层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EPMA)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层合板的熔覆层微观组织和成分分析,并对钛/钢层合板进行显微硬度和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钛熔覆层底部到上部组织从柱状晶转变为胞状晶和等轴晶;熔覆层成分为α-Ti、Ti Fe和少量β-Ti,显微硬度达到560-620HV,为工业纯钛硬度的2-3倍,大大提高了耐磨性能;制备的钛/钢层合板力学性能和延伸性能良好,为钛/钢层合板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