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介绍雷达塔的防雷技术措施,着重分析用滚球法确定三根避雷针保护屋顶球形设备时避雷针高度的计算方法及雷达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复杂工况条件下的设备防雷问题,分析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引起设备损坏的雷电危害和其危害方式。根据不同种类雷电危害的特点及监测设备的防护需求,设计采用由多针型避雷针、信号线屏蔽套管、防雷器、多级电源开关和人工接地网等装置构成的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结合的综合防雷系统,为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提供防雷保护,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3.
秦文智 《广东建材》2011,27(8):133-135
采用折线法和滚球法对两型机场站坪高杆灯的避雷针进行防雷分析,找出部分现有高杆灯避雷针防雷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IEC推荐的"滚球法"为依据,对两型高杆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进行计算分析,回溯分析所需的避雷针长度,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避雷针保护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是常规防雷(建筑物防雷)的传统作法,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75—94的规定,各类建筑物均可采用避雷针保护,而且可以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屋顶),如果是这样保护的话,其结果是: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实验室综合防雷工程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信息化实验室内部防雷主要从屏蔽、等电位和SPD三部分进行设计;外部防雷应从避雷针、带,引下限及接地网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对计算机网络防雷中网络接地、网络布线及过电压保护设计进行了初探,认为室内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的位置与建筑物外墙应保持1.5m的距离。过电压保护主要应从过电压保护器参数和型号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用改进滚球法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江  林苗 《建筑电气》2004,23(4):27-29
分析滚球法的缺陷,结合我国已经积累的丰富防雷经验,提出改进滚球法,取避雷针的保护角为45°,设定避雷针的引雷范围及保护范围为常数,并以此为基准,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7.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雷保护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建筑设施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 , 、全特别是根据国家气象局的统计资料我国近年。 ,来不少地域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原因致使雷电灾 ,害频率逐年上升而正处于整体变动中的建筑施工 ,现场的防雷保护更应倍加重视 。 雷电的危害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直击雷 , : 、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现就在建筑施工现场对于直 。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等采用各自相应的防雷 、措施作一综述 。 一避雷针的设置 、安装避雷针是…  相似文献   

8.
避雷与接地,是塔式起重机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但在各级设备和安全检查中,对其要求说法不一,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参考。1防雷装置的结构和作用防雷装置是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避雷针主要用于保护露天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如塔式起重机。避雷线主要用于保护架空电力线路,不适用于塔式起重机。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于保护建筑物。在塔式起重机塔顶和前后臂架上,装上一个避雷网或避雷带,实际上是在金属结构上再装一个金属结构,这实是多此一举。避雷器则常用于防止…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常规避雷装置发展的历史。介绍了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原理、构造及其特点。根据防雷等级不同,有不同的保护半径,并介绍了计算方法。介绍了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安装方法及维护方法,并列举了使用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0.
避雷针的保护性能及其使用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达 《建筑电气》1999,18(3):22-26
讨论避雷针的引雷区域、保护范围和接地电阻的关系,提出使用避雷针防雷应注意的一些事项,指出“以限流避雷记雷技术发展方向”的论战是缺乏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将避雷针更名为引雷针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  林苗 《建筑电气》2007,26(2):64-64
分析避雷针的引雷作用、绕击问题及二次雷害问题,指出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为了避免避雷针“避雷”的误导,警示避雷针引雷接闪后的二次雷害副作用,建议将现有避雷针更名为引雷针。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利用其2007~2011各年闪电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闪电时空分布及雷电流特征。通过对苍南县不同地区建筑物防雷类别的计算以及电涌保护器参数的选择,得出使用闪电定位数据计算更为精细化、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单避雷线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雷击是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根据雷电活动情况、雷击跳闸情况及国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指导意见,对架空输电线路单、双避雷线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110 kV线路采用单避雷线时,工程的总体投资可以减少2%~4%;采用单避雷线后,地线支架安装在塔身之上,与双避雷线相比,增强杆塔抗扭性,提高了对冰灾、舞动、大风等突发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性;平原地区,雷电活动偏少,绕击雷极少,雷击跳闸次数较低,开展110 kV架空输电线路单避雷线运行是可行的;对于双回路110 kV线路,导线可以采用"V"形串设计,以减小单避雷线的保护角,降低线路绕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阐述了雷电的产生、雷电的能量以及防雷引下线截面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雷击风险评估没有反映雷电对输电线路时变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监测雷电流的输电线路雷击实时风险评估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规程法计算反击耐雷水平,并对历史雷电定位数据进行筛选统计,拟合出极端雷电流的GEV概率分布,采集实时监测的雷电流数据,建立了基于GEV分布的反击闪络时变概率计算模型。联合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和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实现了从杆塔到线路的雷击实时风险评估。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惠州电网线路,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董景阳 《福建建筑》2006,(4):124-125
本文结合高层建筑电气施工经验,对高层建筑防雷及接地设计和施工中有关接地系统、防雷装置及等电位联结等方面问题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Visual C++6.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开发平台,研发出输电线路综合防雷及雷击跳闸风险评估系统,可快速计算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与雷击跳闸率,实现差异化的防雷保护计算,并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进行评估,同时还提供了分析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因素曲线图,方便用户采取相应防雷措施。通过选取沈阳供电公司的实际线路计算,验证了本系统可运用于实际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计算。  相似文献   

18.
雷电引下线是风机叶片防雷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雷电流传导的重要结构。建立了引下线通时变雷电流的电磁-热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分析了电流在引下线中的传导机理,雷电流分布有很强的趋肤特性。提出衡量引下线材料利用率的方法,结合温升特性分析了引下线时变电流传导特性。进而计算了不同引下线结构(单芯引下线和多芯引下线)的瞬态电流分布和温度分布,分析了其材料的利用率和温升特性。结果表明:单芯引下线材料利用率较低,增加横截面积材料利用率不能有效提高;多芯引下线材料利用率高,芯数越多,材料利用率越高,温升越小,同时需要芯线之间有一定的绝缘处理。数值计算分析结果为风机叶片雷电引下线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击故障是输电线路的主要故障,识别雷击故障原因能有效提高和改进输电线路的雷击可靠性水平。结合220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现场调查数据,采用雷电定位系统得到的雷电流参数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建立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仿真模型,分析了输电线路在不同雷电流下的跳闸性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和电磁暂态仿真能有效判别线路故障的性质,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也谈雷电监测资料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监测资料运用在雷击风险评估中,使评估结果更客观、更科学。详细阐述了雷电监测资料中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参数是如何应用于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并以具体实例进行计算分析,为雷击损害风险评估业务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