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打入桩荷载-沉降性状的时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沉桩结束后打入桩承载力的时效性现象,目前已经开展大量的研究。然而,有关试桩荷载-沉降曲线时效性的模拟方法却鲜见报道。首先,简要分析打入桩时效性的产生机制。然后,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估算沉桩后单桩荷载-沉降性状时效性的新方法。2个量纲一的时间效应系数被加入到传统的荷载传递函数中,以分别描述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随时间的变化。修改后的荷载传递函数可考虑沉桩后任意间歇期的单桩荷载-沉降性状。采用该方法对一个工程实例的打入桩荷载-沉降性状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与试桩荷载-沉降实测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个直接由静力触探(两用探头)试验资料来预估单桩荷载-沉降关系和承载力的探索性方法,该法能够由静探资料算出荷载-沉降关系曲线,并将桩的承载力与沉降问题统一起来考虑。文内采用的荷载传递函数是连续、单调增加的非线性函数,提出了用桩端上部2D和下部4D范围内探头阻力的加权平均值法来确定桩端极限阻力的概念。对黄土地区内7根静压桩折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作了比较,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关于沉桩结束后打入桩承载力的时效性现象,目前已经开展大量的研究。然而,有关试桩荷载–沉降曲线时效性的模拟方法却鲜见报道。首先,简要分析打入桩时效性的产生机制。然后,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估算沉桩后单桩荷载–沉降性状时效性的新方法。2个量纲一的时间效应系数被加入到传统的荷载传递函数中,以分别描述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随时间的变化。修改后的荷载传递函数可考虑沉桩后任意间歇期的单桩荷载–沉降性状。采用该方法对一个工程实例的打入桩荷载–沉降性状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与试桩荷载–沉降实测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大直径桩由于其端阻力呈渐进破坏,静载试桩曲线由初始近似直线过渡到曲线没有明显折点,又因其承载力高,一般压不到荷载极限,所以实用多按允许下沉量对应值作为设计依据,提不出明确安全度。本文提出外延的“波兰曲线法”适于判定大桩子的极限荷载值。  相似文献   

5.
大直径灌注筒桩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一种解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为主要应用于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桩型。筒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不同于一般的灌注或沉管实心桩,筒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复杂性制约了筒桩承载理论的发展与工程应用,其工程设计方法至今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状态。本文采用按桩顶沉降量控制基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考虑土体强度沿深度线性变化的特性,并考虑大直径灌注筒桩土芯分担荷载以及筒桩与土芯内摩阻力发挥情况,采用一种桩内侧摩阻力、桩外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传递荷载的模型,推导出一种沉管灌注筒桩的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解析算式,并计算得到任意截面桩身轴力及内外侧摩阻力表达方程式。通过两个工程算例,验证本文公式的实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土芯分担顶部荷载并提供内侧摩阻力,对提高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现场载荷试验是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常用方法之一,基于现场试桩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分析了后注浆超长灌注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量减小,且随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超长灌注桩表现出摩擦桩特性,荷载-沉降曲线没有明显破坏点,其竖向荷载主要靠侧摩阻力进行传递;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并且相互影响。根据实测数据对计算单桩承载力的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后为类似桩基础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桩的承载力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热点,天津地区采用灌注桩基础的工程较多,由于试桩单位的能力以及业主的要求,很多试桩未达到极限状态,无法准确地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而造成很大的浪费。作者对假定曲线法进行了研究,假定曲线法主要包括极限荷载百分率曲线法和双曲线法及抛物线法,当试桩未达极限荷载即中止时,该方法可以按不同线形采用外推法预测桩的承载力。具体做法是先将试验达极限荷载的试验曲线拟合成表达式,然后对未达极限荷载桩的试桩曲线外推求得极限荷载。采用假定曲线的数值解法为主预测桩的极限承载力也可减少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现将在天津地区获得较好效果的双曲线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对灌注桩试桩分别进行了高应变冲击试桩试验和单桩轴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动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且桩端阻力随桩端位移的增加表现出硬化特性; 桩侧各土层达到极限摩阻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差异较大,且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增大分别呈理想弹塑性、双曲线型和软化模型变化; 桩端持力层强度越高,冲击试验实测桩底速度信号负向反射越显著; 桩端持力层强度越低,实测桩底速度信号正向反射越显著; 高应变拟合分析的承载力普遍低于静载试验,而拟合分析的桩顶位移远小于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顶位移; 极限端阻力随桩岩阻抗比的增大而增大,且桩端持力层存在有效阻抗面积; 所得结论对于提高拟合分析土参数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描述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幂函数模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  言 目前 ,工程上准确确定单桩垂直承载力必须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 ,对于一级建筑 ,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 1 % ,且不应小于 3根[1] 。而静载荷试验就是为了测取桩顶荷载与桩顶位移的关系曲线 (简称Q -s曲线 ) ,利用Q -s曲线可以确定桩的极限荷载标准值和极限位移。实际上 ,Q -s曲线是桩土体系的各种因素 (桩侧阻、桩长、桩径等 )的综合反映。在实际应用和理论分析中 ,需要对Q -s曲线进行数学描述。例如当试桩未能加载至破坏状态时 ,可以利用Q -s曲线的数学描述公式预测极限荷载[2 ,3] ;在对单桩进行非线性弹性分析时 ,可用数学模型确定桩的刚度和极限荷载[4]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直私桩承载力高,对其试桩曲线没有统一的确定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多足以相对的允许下沉量确定其允许承载力。本文分析了大直径桩渐进破坏的特点,提出了判定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以下简称TC桩)是由预先打设在地基中的塑料套管内浇注混凝土组成的。以TC桩软基处理的交通运输工程为依托,对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了解TC桩的荷载-沉降特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中无明显陡降且沉降量较低,现有规范难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故引入了5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判定方法和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经典计算公式,并提出了3条TC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判定原则,表明在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基础上,Chin法较适合判定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自平衡试桩数据,提出了注浆前后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对自平衡荷载–沉降曲线转换方法中的“精确转换法”进行了改进,考虑了土体连续性对桩顶沉降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体连续性对超长桩桩顶沉降影响较大,考虑土体连续性时的极限承载力比不考虑土体连续性时小,改进的方法偏安全。  相似文献   

13.
桩端岩土差异对超长桩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分析了3种类型桩端岩土有差异的8根超长灌注桩的对比试验资料,包括进入基岩和不入基岩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有沉渣和无沉渣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沉渣厚度不同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有无高压注浆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岩土由软层转向硬层时,超长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会由陡直转向平缓,极限状态时的破坏由趋于刺入破坏转向趋于整体剪切破坏,桩型由纯摩擦桩转向端承摩擦桩,说明桩端岩土特性对超长桩的承载性状有大的影响;桩端岩土由软层转向硬层时,桩极限承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极限端阻力的提高,极限端阻力的提高可用含端阻力增强系数的公式来表示:桩端高压注浆超长桩还可看成是超长扩底桩,它的极限端阻力除可用端阻力增强系数表达外,也可暂用一般扩底桩极限端阻力的形式来表达:入硬层超长桩(如长径比为82时)还可是端承摩擦桩,它具有很大的承载潜力,一般认为其端阻力小是因为取的桩顶沉降值过于保守造成的。对入硬层超长桩取较大桩顶沉降值时的桩承载力是可行的,此时只要把相邻桩基础的沉降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即可。  相似文献   

14.
抗拔桩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在进行抗拔桩设计时,通常是以桩的抗压侧摩阻力乘以折减系数λi(抗拔系数)作为抗拔侧摩阻力去计算桩的抗拔承载力。但由于抗拔系数λi的影响因素较多,取值区间较大,可能造成抗拔侧摩阻力的不准确性。利用原型试验测试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是最直观、最准确方法。本文选择三根试桩进行破坏性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为8 000 kN,得到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为设计提供客观参考。根据静载试验得到的Q-S曲线,运用MATLAB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出三种抗拔极限承载力预测函数模型的曲线,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抗拔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分析和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历来被认为是桩基础设计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静载荷试验结果,基于非线性弹性理论,对桩基静载荷试验资料分析及其承载力确定方法的研究,研究发现,桩端承载力和桩侧摩阻力的比值与桩顶倚载关系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现场静荷载试验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较方便地用来分析和确定单栅极限承载力。该方法具有比静载倚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法更安全、准确、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沉降控制标准为原则来确定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桩压浆前后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组合后压浆对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得出了在不同桩顶沉降条件下桩端阻力增强系数、桩侧阻力增强系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沉降控制标准的组合后压浆桩承载力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组合后压浆条件下的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能显著提升,且承载力提高幅度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逐渐增大;组合后压浆桩加载至极限状态时,其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66%,且能有效地控制桩基沉降量;同时组合压浆后能有效地改善桩端支承性能与桩侧受力特性,显著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并对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设计计算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组合后压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保守地将计算结果的下限作为工程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7.
静压桩承载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总结静压桩基础在广东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讨论了静压桩基础的成桩机理,压桩时穿过土层的滑动摩擦力一般较小且在同一土层中不随入土深度的增加而累计增大,压桩阻力随桩端处土体的软硬程度即桩端处土体的抗冲剪阻力的大小而波动,压桩停止后,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滑动摩擦力逐渐转化为静摩擦力,从而使静压桩的承载力得到恢复。通过对241根桩的试验检测资料,研究分析了静压桩施工终压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区别和关系,根据桩的人土深度,简易地将桩划分为短桩、中长桩和长桩,并认为短桩的极限承载力将小于压桩的终压力,而长桩的极限承载力将大于终压力。提出了静压桩适用的承载力估算的经验公式,同时给出了静压桩设计的极限侧摩擦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参考表。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区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底抗拔桩在软土地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较少。设计出适合于上海软土地区的扩底形状与机具,并采用现场足尺试验对等截面桩与扩底桩的抗拔承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共分两组,两组试桩的桩长与桩径皆不同。每组试桩由一根等截面桩与二根扩底桩组成。试验表明,扩底抗拔桩的荷载变形曲线相对平缓,表现得更有后劲,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提高50%以上,扩底效果明显。并对扩底抗拔桩的桩顶和桩端变形随荷载发展规律、桩身变形与回弹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足尺试验初步验证了上海地区采用小角度扩底抗拔桩的可行性,为认识此类扩底抗拔桩的承载特性并推动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董天文  梁力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0):1483-1487
竖向受压螺旋桩基础的单桩荷载沉降函数的土材料采用双折线数学模型,从桩体、叶片的传力过程入手,建立螺旋桩荷载传递函数,导出其显式解。通过对6根连续叶片式、分层叶片式螺旋桩的静载试验P–s曲线的拟合,说明推导的荷载、位移解答适用于求解螺旋桩的P–s曲线,并可根据s-logP法判定螺旋桩的极限承载力,提供合理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