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红山铁精矿管道试车和调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天铸  傅玉滨 《焊管》2009,32(4):61-64
通过现场试验和调试研究,确定了大红山浆体管道的各种参数的运行范围,同时验证了管道输送系统的设计。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大红山铁精矿浆体管道输送能力完全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230×10^4t/a。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高效运行,有必要研究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输送距离。以长庆油田超临界CO_2管道工程为例,对含杂质CO_2流体的相态特性及物化性质进行计算分析,确定超临界CO_2管道的最低运行压力和最低运行温度;改变管径、高程差与地温设计参数,调整入口温度与输量运行参数,计算不同条件下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距离,分析在输送距离范围内的压降梯度和流速变化。结果表明:影响输送距离的主要因素为入口温度、地温及输量,综合考虑输送距离和管道压降,为使CO_2在输送过程中处于超临界态运行,在管道设计时,选择管道路由应尽量避开上坡段,管径为250 mm较合适;在管道运行时,输量控制在1~1.5 Mt/a,出口温度不宜高于60℃。对不同入口压力进行经济性分析,当入口压力为13 MPa时,CO_2管道运输成本最低,为29.57元/t,通过经济优化得出管道输送距离为177.6 km。  相似文献   

3.
特石管道是辽河油田唯一一条输送超稠油油品的管道。随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不断推进,需对该条管道进行管道内检测。由于该条管道输送温度为91℃,国内现有的管道检测技术无法进行不停产检测,因而需调整该管道的运行参数,满足国内现有的管道内检测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前CO2管道输送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相关问题也日益备受关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关于CO2管道输送混合气体组分的统一标准,而我国在CO2输送管道的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关于CO2中各种杂质对其输送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对安全的影响也尚不清楚。为此,在对国外CO2长输管道运行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管道实际输送CO2混合气体中的杂质类型、杂质含量以及不同的CO2混合气体组成要求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含有不同杂质(H2、H2S和SO2等)的CO2混合气体物性参数(密度、黏度和蒸气压)和相态特性的变化规律,重点从管线腐蚀、CO2水合物形成及CO2溶解于水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杂质对CO2管道系统设计运行的影响,尤其是游离水对CO2输送管道安全运行的影响,并参照国外CO2管道输送系统的标准规范提出了管道输送的CO2混合气体的纯度和含水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深水多相流双管输送中,水下环境条件复杂、输送产量波动等因素造成管道流动不稳定,出现段塞甚至偏流工况,增大了管道的运行风险,难以保障双管系统的高可靠性。本文以南海流花油田群A油田开发工程项目为目标,通过OLGA 2017.2.0多相流瞬态模拟软件建立了深水双管系统输送模型,对管道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模拟结果发现的双管运行中出现的段塞和偏流问题,提出了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阀门控制的方式实现对管道运行压力监控和远程操作控制,并验证了PID对双管系统运行的控制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水双管系统段塞及偏流工况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现场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深水多相流双管输送中,水下环境条件复杂、输送产量波动等因素造成管道流动不稳定,出现段塞甚至偏流工况,增大了管道的运行风险,难以保障双管系统的高可靠性。本文以南海流花油田群A油田开发工程项目为目标,通过OLGA 2017.2.0多相流瞬态模拟软件建立了深水双管系统输送模型,对管道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模拟结果发现的双管运行中出现的段塞和偏流问题,提出了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阀门控制的方式实现对管道运行压力监控和远程操作控制,并验证了PID对双管系统运行的控制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水双管系统段塞及偏流工况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现场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西部原油管道冬季运行期间短期内油源不足的境况,减少管线间歇输送时的停输次数和停输时间,西部原油管道鄯善—兰州干线低输量连续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对西部原油管道鄯善—兰州干线900、850和800 m3/h三种低输量工况进行了连续运行测试试验。通过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的SCADA系统得到了全线在低输量下连续运行期间站场的总参数表和输油泵的总参数表。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原油管道短期内低输量下连续运行是可行的,保障了西部原油管道冬季安全平稳运行,顺利完成管线输送任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气管道输送大型多类型参数测试量具有实时性、复杂性和危险性等特点,提出一种以LabWindows/CVI作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C/S模式,采用TCP/IP协议,组建虚拟仪器远程网络测控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在油气管道输送大型多类型参数测量与控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长输热油管道的运行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最终输油成本。通过优选运行参数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相比对管道系统的设备、流程、输送工艺等技术改造适用性更强、经济性更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热油管道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了许多优化模型,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这对热油管线节能降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行中管道的移动是指管道在运行期间不停止介质输送而进行的位移作业。这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周期短和节约成本的特点。简要阐述了管道在运行期间不停止输送而进行下沉作业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工程设计中管道不停输沉降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管道在压力、温度、弯曲和伸长等条件变化下纵向应力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尧 《石油工程建设》2012,38(3):53-54,8
针对昆钢大红山管道悬索跨越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无桥面辅助条件下敷设管道的技术难题,设计一种悬空管道送进装置,将管道从跨越点一侧安全地发送到另一侧。文章主要介绍了悬空管道送进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于高钢级大口径天然气管道而言,需要通过全尺寸气体爆破试验来确定钢管止裂韧性。全尺寸爆破试验用管道及附属设施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全尺寸气体爆破试验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并获得可靠的试验结果。研究计算得到了爆破试验用储气管道及试验管道长度,以及试验管道上安装的线性聚能切割器长度、止裂器厚度、长度等关键参数。以上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保障了X80及X90系列全尺寸气体爆破试验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刘德应  易建军  严绍书  刘力 《焊管》2012,35(3):60-65
论述了采用国内某钢铁公司生产的X100卷板试制螺旋焊管的过程,重点讲述了卷板进货检验、钢管成型参数的确定、焊接材料和焊接参数的选择及试制钢管产品质量检验的过程。通过优化成型参数、焊接材料和焊接参数,宝鸡钢管资阳钢管厂?准 1 422 mm机组成功试制了X100螺旋焊管,除部分性能指标外其它均满足技术要求,为后续同钢级螺旋焊管的生产奠定了工艺基础,并提出了部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输气管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几点建议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黄志潜 《焊管》2000,23(3):1-20
本语文是作者在“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及制管技术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通过对国外天然气管道的设计技术、国外油气输送用钢管的制造技术、国外天然气管道的施工技术、国外高钢级管线钢技术发展等几方面情况的介绍与分析,蝗设计施工技术提高了输气管道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我国管线钢及钢管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西气东输”工程在管理设计的总体思想、管道设计基本参数、螺旋焊管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以及其它方面的多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油气管道内防腐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管道内防腐涂层的失效是一个长期过程,为了研究服役后管道内涂层的性能,截取了某干线服役管段,针对管道内涂层开展了附着力试验、剥离试验、磨损试验、盐雾试验、浸泡试验、气鼓泡试验、水压鼓泡试验和柔韧性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服役后的管道内涂层耐磨性及附着力较好,经盐雾试验和水浸泡试验后涂层出现轻微鼓泡现象。总的来说,该涂层在服役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能够满足石油管道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封面     
利用某钢管厂生产的不同批次三种成分体系X65管线钢管的检测数据,分析了钢管成分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传统Mn-Mo-Nb系管线钢,还是Mn-Nb及Mn-Cr-Nb系管线钢,钢管的性能均能满足GB/T 9711—2017及API SPEC 5L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传统Mn-Mo-Nb系管线钢在低Mo、Nb条件下即可获得高的韧性;Mn-Nb及Mn-Cr-Nb系管线钢,管体及焊缝的强度随w(Nb)增加而增加;然而,管体、热影响区及焊缝的韧性则随w(Nb)增加到0.050%~0.060%时获得较大的改善效果;Cr对韧性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钢塑复合管管端应力失效及腐蚀破坏的形成机理,讨论了管道安装施工对钢塑复合管管端的破坏性影响,论述了管端保护环对钢塑管管端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认为钢塑管的失效源于管端,管端首先失效的原因有应力作用、腐蚀作用和现场施工的破坏。针对于此开发了适用于钢塑管沟槽连接用管端保护环,并成功应用于国内一些管道施工项目,至今运行平稳良好。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materials used in concrete mix are studied in a manner that they can resist the aggressiv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mechanical damage, which can occur at several stages during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pipelines. In earlier studies we succeeded in finding the Egyptian ilmenite ore adequate for concrete weight coating and already utilized for many pipeline projects in Egyp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about 30% titanium oxides in ilmenite composition which may be extracted to be used in others strategically fields,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and evaluate the mechan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nother local hematite high density iron ore to be used in subsea concrete weight coating for offshore petroleum pipelin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cal material of Um Bogma hematite iron ore can substitute both imported iron ore and local ilmenite from Abu Ghalaga in this field to reduce the cost effective and increased economical value of local ores.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hematite ore forming a concrete mix, composed of hematite ore, cement and fresh water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concrete coating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the ore produces a concrete mix with 190–195 pcf minimum dry dens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after 28 days of hydration, varying from 40 to 45 N/mm2 (400–450 kg/cm2) which comp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of submarine petroleum pipeline coating. In addition, local hematite shows superior results than local ilmenite and achieves 190 pcf instead of 180 pcf in case of using ilmenite.  相似文献   

19.
刘春晖 《石油工程建设》2012,38(3):70-72,9,10
长输管道山区段沿途地形较为复杂,管道的高差大,在管道试压时必须考虑到地形高差所带来的影响,合理划分试压段,减少试压管道内残余空气可提高试压效率。文章结合西气东输第18标段水压试验,阐述了山区段水压试验的难点、管道试压分段方式及减少试压段内空气残余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