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级别不同,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分析、储层构型要素分类及心滩坝内部解剖等多种方法,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由大到小划分为辫状河复合砂体、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及心滩坝内部4种不同级别。营13断块东二段发育4期辫状河复合砂体,可以划分为深切大面积叠置型、浅切小面积叠置型、非下切交错叠置型、非下切层状叠置型以及孤立型共5类辫状河河道砂体储层构型模式。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发育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沉积共5种储层构型要素,而心滩坝由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最重要的顺流增生构型要素构成,其内部储层构型呈现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综合岩心、测井、试井以及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露头、现代沉积地质知识库为指导,分层次对储层进行解剖。具体步骤包括沉积微相分析、复合砂体内识别单一河道、单一河道内识别点坝、点坝内识别侧积体,最终建立研究区代表性点坝三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是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其内部的储层构型特征直接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分布。以塔河一区下油组为例,采取现代沉积测量与经验公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岩心、测井、地震、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界面以及由其划分的构型要素。以层次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隔夹层识别,从单一河道、心滩和心滩内部增生体3个层次对研究区储层进行详细解剖并实现相应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单一辫状分流河道宽度为128~690 m,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144~386 m,心滩宽度约为244 m,长度约为594m,心滩内夹层发育,长轴方向迎水面倾角为2°~4°,背水面倾角小于1°。  相似文献   

4.
《新疆石油科技》2009,19(4):F0002-F0002,F0003
2009年9月10日,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机械采油所、生产服务中心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FHW106井组转抽作业实施完毕,并顺利下入井下温度压力测试管柱,这是“风城重32井区SAGD先导试验区”最后一组井正式投入转抽。  相似文献   

5.
《油气地球物理》2013,(4):70-72
综合应用SAGD蒸汽腔发育监测技术发现,风城双水平井SAGD试验井蒸汽腔发育呈现非标准化、非均衡性和上升速度缓慢的特征。在掌握了影响SAGD蒸汽腔发育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风城SAGD特殊汽腔发育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系列蒸汽腔发育改善治理技术,包括注采管柱工艺、生产调控、关键操作参数设计。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系列有效改善了蒸汽腔发育程度,油藏动用程度和产油速度得到显著提高,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露头原型模型、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基于砂体构型,研究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田辫状河储集层内部夹层类型、形成机理和分布模式,并对夹层进行井间分布预测。风城油田辫状河储集层内部夹层分为4类:坝内夹层、坝间夹层、道坝转换夹层和串沟,岩性上可分为泥质砂岩夹层和细粒夹层两种类型。利用岩心刻度测井进行单井夹层识别,应用多点统计学方法建立夹层训练图像,进行井间夹层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夹层整体上大小不一、分布零散,呈薄厚不等的透镜状分布。应用夹层三维模型指导B试验区水平井设计,实践表明夹层预测对提高原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稠油SAGD开发技术在风城油田历经10年的实践开发,已成为超稠油开发的主体技术,但受隔夹层、工艺条件等方面影响,部分井组水平段动用不均,蒸汽腔呈现局部到顶、发育不均、横向扩展缓慢的特点,限制了产油水平上升。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和分析,结合双水平井SAGD开发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风城油田应用了一套适合风城超稠油的SAGD老区开发调整技术—直井辅助双水平井SAGD技术,持续稳步推进了SAGD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疆石油科技》2009,19(3):58-58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SAGD项目组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FHW106I注汽水平井成功进行了内置多点温、压测试毛细管的连续油管入井施工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9.
以扶余油田东16-2区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取心、测井、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层次分析法为指导思想,分3个层次(单一河道、点坝、点坝内部侧积体)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综合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以及对子井技术,计算出研究区侧积层的倾角为3°左右,宽度为35~70 m,建立了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定量模式;结合动态资料,进行模式拟合,达到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系统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模式。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以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真武油田是江苏油田20 世纪70 年代投入开发的油田,垛一段辫状河储层剩余油分布分散,挖潜难度大,因而针对辫状河心滩微相储层构型开展研究。研究区真12 断块E2s16 砂层组发育了典型的心滩沉积,砂体厚度大,多层叠置。通过心滩微相储层构型界面的分析以及单期次心滩在纵向和平面上的识别,真12 断块E2s16 砂层组可以划分出3 个单期心滩,在平面上分布于真49、真106-3、真91 井为中心的区域,单期次心滩中心部位夹层少,厚度薄,水流的下切作用相对明显,心滩微相的不同位置发育不同的夹层特征。心滩微相包含了洪泛砂砾岩体、静水侧积砂体和“落淤层”3 个储层构型要素,在前人心滩构型模式基础上加入了侧向加积的层段和期间落淤层的体现,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心滩微相构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密井网区丰富的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苏里格气田辫状河储层进行了精细构型解剖,分析了储层构型对天然气分布的影响。辫状河复合砂体发育叠置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心滩、增生坝与沟道、大中型交错层系组以及小型交错层系共6级构型单元。构型解剖表明,心滩内发育头部、核部、侧翼和尾部4种砂体构型样式,其内部落淤层渗流屏障规模较小;心滩间发育连续分布且成因复杂的渗流隔夹层,连通性较差;心滩是辫状河构型框架内的独立储渗单元和含气系统。区域发育垂向叠加、侧向叠搭和孤立型3种心滩砂体叠置样式。综合岩心及成像测井交错层系测量数据,推算心滩长度为487.2~1 242.4 m,宽度为114.7~301.9 m。大部分心滩规模小于目前气田密井网区的井距和排距,有效储层井间连通性较差,因此苏里格气田具备加大井网密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在岩心观察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的识别和划分,认为心滩坝中心部位及长轴方向迎水面的渗透率较高,两翼渗透率较低,造成构型界面两侧剩余油富集。同时利用实验手段表征聚合物对测井响应的变化,认为聚合物本身对测井响应并没有较大影响,但清水所配制聚合物驱替的不均匀性对测井响应有影响,表现在形成大量的聚合物小团块,而这种聚合物小团块主要出现在构型的边部,且在测井响应上呈现高阻特征,因此联合构型要素及测井响应特征对剩余油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在构型边部既有可能出现高电阻却富含聚合物的水层也可能出现富含剩余油的油层,对于构型边部的生产井建议加测套管进行C/O测井或采用其他能有效识别聚合物和油层的测井识别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储层构型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对测井资料的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井斜轨迹对储层构型研究的影响较大。在井斜轨迹推算的基础上,推导出储层构型单元真厚度的计算公式,同时选取Miall关于储层构型分类方案中的四级(或五级)储层构型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井斜轨迹对储层构型及其油水分布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井斜轨迹易混淆对储层构型单元顶、底界面的识别;影响储层构型单元真厚度的测算结果,其模式可分为储层构型单元水平、储层构型单元水平且井斜轨迹穿过断层、储层构型单元倾斜且倾向与井斜轨迹倾向相同、储层构型单元倾斜且倾向与井斜轨迹倾向相反共4种,进而造成储层构型单元有效厚度解释偏差或油水分布关系认识不准确等情况。为了准确进行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研究,须考虑井斜轨迹的影响,由粗入细、逐步分析,最终确定各级储层构型单元的油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向定量化发展,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夹层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将目前已有的侧积夹层建模方法归纳为基于面的建模方法、网格随机建模方法及等效表征方法3大类,对各类建模方法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曲流河储层构...  相似文献   

15.
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J3q3)油藏类型为单斜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藏,油层具有低阻特性。通过地质背景与岩石物理特征的详细解剖,利用岩电关系分析技术,揭示了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认为泥质含量高及黏土矿物附加导电作用、泥质夹层干扰是造成J3q3油层低阻的最主要原因;导电重矿物大量富集在局部层段,对降低油层电阻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套管损坏的统计资料出发试图找出重32井区套管损坏的特点,影响套管强度的因数等,然后根据套管损坏的特点与原因找到导致重32井区套管损坏的机理,并对重32井区以后的开采过程中减少套管损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夹层的存在影响蒸汽腔的垂向扩展以及泄液,从而影响SAGD的开发效果。根据风城油田重18井区SAGD区J3q3储层夹层的电性、物性特征对其进行了划分,识别出夹层的物质组成,并进一步确定了夹层的分布范围。通过数模研究,分析了不同夹层位置和展布范围对SAGD生产的影响,注汽井上方夹层可导致蒸汽腔垂向发育减缓,注汽井和生产井井间夹层可导致无法形成有效泄液通道。与动态实例结合,证实了井间夹层对生产的影响大于注汽井上方夹层。该研究为SAGD效果分析、井位部署、措施制订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曲流河发育,为了精确和高效挖潜剩余油,需要精细刻画储层构型.在海域稀井网条件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及水平井资料,采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对曲流河储层复合曲流带S砂体进行解释追踪,然后进行单一曲流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解剖河道内部点坝,对侧积体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认为:S砂体发育4条单一曲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方法,结合岩心观察、测井及录井资料,对风城油田重18井区八道湾组(J1b)进行了旋回划分与小层对比。结果表明:J1b发育了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4个短期旋回,都属于上升半旋回,地层堆叠样式呈退积结构;J1b自上而下可划分为J1b1、J1b2+3、J1b4、J1h6共4段,其中J1b2+3、J1b4砂体较为发育,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  相似文献   

20.
马岭油田北三区河流相储层构型综合地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何文祥  许雅  刘军锋  郭玮 《石油学报》2010,31(2):274-279
依据Miall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综合应用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长庆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1储层构型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Miall构型要素划分方案,将延101划分为河道、废弃河道、溢岸及洪泛平原细粒沉积4种构型要素,各构型要素间存在复杂的组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堤岸砂体位于砂体的边缘,两条河道之间由于侧向侵蚀作用而不发育溢岸沉积;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在两期河道之间残留堤岸砂体或泛滥平原沉积;两期河道之间堤岸砂体被冲刷剥蚀,大片砂体为河道沉积;河道砂体内发育废弃河道。同一地层单元内,可同时出现上述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