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为黄土塬区,地表沟壑纵横,黄土巨厚,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只能用于构造解释。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需要对目标层位的岩性及含流体性做出准确预测,已有的地震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非纵地震勘探由此而生。非纵地震通过合适的非纵距,避开井口及地表层间产生的强次生干扰,能得到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如何解决黄土塬区基础静校正和叠前去噪是该区资料处理的难点,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运用非纵连片拟三维全息静校正技术和分频的区域振幅统计自适应异常振幅压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黄土塬区某工区非纵测线的静校正及多种类型异常振幅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三维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勘探事业的不断发展 ,地震勘探工作已逐步延伸到复杂探区。由于生产的需要 ,三维勘探已由地表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向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扩展 ,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为此 ,我们进行了三维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的开发。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4.
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受复杂地表地质结构的影响产生畸变而不能同相叠加,需要对地震资料做静校正处理。 不同的静校正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高程静校正无法消除低降速带的影响;模型静校正受限于追踪的深度和排列的长度,难以全面反映低速带底界的形态;折射静校正仅适用于地表较平缓、表层速度横向均匀性较好且有明显折射界面的地区;层析静校正适应任意表层模型的反演,但是反演结果不稳定。在地震勘探地区地貌日益复杂的今天,优选的某一种静校正方法无法有效解决所有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地表类型复杂区域地震资料处理的基于变差函数拟合重构的高精度三维静校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静校正量的拟合和重构,并很好地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不同静校正方法优势拟合的难题,从而可有效提高复杂地表地形条件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保证构造形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进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桥  于世焕 《石油物探》2012,(6):539-547,535
地震勘探技术是制约复杂山前构造带油气勘探的瓶颈技术。山前带复杂的表层及地下地质条件,给地震勘探带来了极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横向速度变化大,地震成像方法不适用;山前带地下复杂构造的准确解释困难。建议采取的技术对策包括:深化对山前带复杂波场的认识;以模型为基础设计宽线大组合二维、宽方位高覆盖三维等观测系统;进一步改善激发、接收效果;探索散射干扰、非纵方向的非线性相干噪声等山前带特殊噪声的压制方法;多方法联合提高静校正效果;研究应用高效的逆时偏移技术,重点研究低信噪比资料速度建模技术;前瞻性地研究起伏地表各向异性逆时偏移、全波形反演等新技术。同时,建议严格采集、处理、解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单项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持续优化整个地震技术的应用流程,做好地震技术一体化和技术集成,在地质指导下通过综合物探手段提高山前带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质体的成像问题一直困绕着吐哈盆地的地震勘探。在火焰山、胜北、温南等低信噪比地区 ,由于其地表、地下条件复杂 ,断层、尖灭等地质现象普遍存在 ,速度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 ,地震反射在时间道集中表现为明显的非双曲线特征 ,常规时间偏移很难成像。而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逆掩断层、盐丘、尖灭等复杂构造及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成像问题的最有效方案 ,文中针对吐哈盆地的资料 ,先后对亚尔湖—雁木西二维、胜北三维、火焰山三维等区块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扬子海相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江汉平原南部沔阳地区的构造复杂,使得地震资料品质差,圈闭落实不好,进而导致该区中扬子海相 地层油气勘探多年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分析沔阳三维中扬子海相地层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静校正 方法、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技术和偏移速度适时拾取技术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平原水网地区静校正问题和各 小三维区块间的相位非一致性问题,提高了偏移成像精度,极大地改善了该区中扬子海相地层的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勘探地区地表条件的日趋复杂,静校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往的常规折射静校正方法受复杂的地表条件的影响,不能完全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无法满足复杂地表的静校正精度。通过对Omega层析反演静校正的关键步骤及其参数选取的研究,确定了适合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流程与合理参数,形成一套有效改善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在复杂区块的应用显示,Omega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明显,能够很好地解决中、长波长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塬区,地表条件复杂,直测线资料的品质较差,而沿沟布置的弯线,测网稀疏,地震勘探的精度受到很大制约。在鄂尔多斯盆地JY地区开展了非纵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对非纵测线资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主要技术包括:①具有黄土塬特色的静校正技术;②合理的噪声压制技术;③拓宽频带的组合反褶积技术;④高精度非纵速度分析技术。经过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处理的地震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以满足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合肥盆地近地表结构调查和地震激发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肥盆地地震勘探程度低,激发条件复杂。为查清近地表地质结构,合理地选择激发方式,在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石物性测试和地质浅钻等方法,对近地表的岩石厚度和物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盆地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河流区和基岩区4种类型。通过对不同近地表地质结构地区的激发试验,分别选取了适合各类地区的激发参数和激发方式。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在一条跨越各类近地表结构地区的地震测线上,不同地震剖面段的反射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区,不能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实际上,近地表存在速度异常区时,地震波则很少垂直传播,静校正量与射线穿过近地表的距离和速度密切相关,在反射地震勘探中,远近偏移距的反射波穿过近地表时会产生不同的静校正量,利用这一点将目的层的异常作为近地表异常的判别准则,可以解决表层异常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生产后较好地解决了因近地表异常造成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面临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采集观测激发、接收困难等问题,极大地影响地震资料品质。提出的双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是通过波动方程正演、基于地理信息采集观测优化、采集观测波动方程照明分析、目标目的层能量均衡优化设计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在辽河油田DPF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达到了提高采集资料品质、改善成像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在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部地区面临山地、山前冲积、戈壁、沙漠、黄土塬及东部地区的沼泽、滩海等复杂地表条件,如何优化这些复杂地区的地震测线部署、如何降低这些地区施工作业劳动强度、如何有效控制地震采集工程成本并确保地震采集质量等系列问题已摆在油气勘探工作者的面前。文中总结了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在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工作中的五个方面的应用。民和盆地永登地区和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地区的应用表明,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在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它有助于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马海地区由于复杂地表条件和马仙、绿南断裂的影响。使得地震资料信曝比较低,地震勘探难度较大。在2003-2004年进行的三维地震攻关中。通过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精细的表层结构调查、井震联合激发、选岩选层激发等采集技术措施和配套的资料处理攻关。取得明显的效果,形成了适合于柴达木盆地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加快柴北缘的勘探开发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柴达木盆地类似地区地震勘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三维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复杂区的三维勘探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解决三维复杂构造区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叠加成像问题非常关键,在以往研究二维CRS的基础上,研究三维CRS技术,探索出了改善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叠加成像品质的新途径,形成了解决复杂地区地质构造成像差的新思路。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三维CRS技术使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对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塬地区,地表结构复杂,低降速带非均质性强、沟中弯线受地形条件限制,测线成网困难、直测线采集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较低,不能满足目前岩性勘探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在经过理论论证和生产试验后,逐步发展了一套针对黄土塬地区的非纵地震勘探技术,其原理是根据三维和宽线地震面元叠加压噪原理及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噪音特性,采用非纵观测系统,试验合理的非纵距来克服常规宽线叠加道集方位角窄的缺陷,以多束炮线、检波线激发接收,避开黄土塬近炮点的强干扰,达到合理的压制噪音,提高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的目的,在室内处理中,经过静校正、去噪等一系列技术开展了高保真的处理方法攻关,所得剖面信噪比适中,反射内幕清晰,能够满足目前岩性勘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苏北永安高精度三维工区地表及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而存在低降速带的永安地区地震资料并不适合高程静校正的应用,无法提高静校正计算的精度。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适应复杂的地表情况,通过建模准确地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在永安工区的应用,消除了三洋河流域近地表静校正量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二次三维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低信噪比地区 (深凹带 -南部陡坡带 )的目的层埋藏特点以及复杂的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 ,展开了二次三维采集方法研究 ,通过分析以往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 ,结合不同地质采集目标的构造特征 ,确定合理的采集方法 ,优选施工参数 ,为精细勘探提供优质剖面。  相似文献   

20.
折射层析反演静校正在伊朗卡山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折射层析反演静校正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量问题。该技术最新的算法利用非显式的射线追踪方法求解近地表模型,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减少了复杂地表和地质条件下速度∕深度模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在伊朗卡山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近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