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出发,烃源岩评价入手,详细分析了油气来源及油气充注历史,建立板桥凹陷深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沙三段中下部烃源岩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对天然气的形成有利;②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资源丰富;③油气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分2期充注,早期为低熟油,晚期以成熟-高成熟天然气为主。建立了该区近源断裂疏导及岩性砂体充注模式,总结出3种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近源-优相-超压,优选有利区带,为下一步板桥凹陷深层天然气藏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YB7井二叠系茅口组的突破,揭示了元坝地区茅口组巨大的勘探潜力。随着资料的不断丰富,及时加强其油气规律认识,总结成藏主控因素,可为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在分析茅口组气藏基本成藏条件及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气源对比、油气充注时间分析等研究,系统总结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区内烃源岩和油气保存条件好,储层为浅滩叠合岩溶缝洞储层,气藏表现为异常高压高温气藏,天然气具有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特征,主要来源于二叠系吴家坪组烃源岩,油气在中侏罗世大量充注,有持续充注的特点。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发育、烃源岩条件及油气保存条件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
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体位于古岩溶斜坡,勘探证实含气性良好,但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主要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出关键地质时期的古流体动力特征,分析天然气运移方向,总结上、下古生界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根据马家沟组微观流体活动记录,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活动期次,及与上古生界储层的对比,探讨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认为,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来自上古生界。三叠纪末,山西组发生第一期油气充注,因规模较小且向下运移动力不足,未能在马家沟组充注。中、晚侏罗世,山西组发生第二期油气充注,在向下运移动力的驱动下,沿着砂体-裂缝输导体向下运移到风化壳,由古沟槽处和岩溶高地铝土岩缺失部位进入马家沟组,在储集性能较好的古地貌构造高点以及沟槽附近聚集成藏。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山西组发生第三期油气充注,是天然气向下运移的主要时期,除在第二期油气充注的区域外,在东部酸性流体活动形成的次生孔隙中也可聚集成藏。晚白垩世,烃源岩生气能力降低,天然气进入运聚调整阶段。总体上,延安地区西部、中部,因长期接受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而发生充注,并在马家沟组内发生侧向运移,容易形成较大规模聚集。  相似文献   

4.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对迪北气藏的油气充注历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具有2期油气充注特征:第Ⅰ期主要源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排出的油,对应于镜下发浅黄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低,定量颗粒荧光分析表明存在古油藏,也是此期原油充注的证据;第Ⅱ期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排出的天然气,对应于发蓝白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高,且此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使得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气洗脱沥青作用。迪北气藏的2期油气充注使其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以来的致密深盆气藏叠加、西域期以来的致密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模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模拟研究的发展与盆地模拟技术、含油气系统理论、油气成藏机理、成藏动力学、天然气聚散动平衡等研究的发展密切相关。结合中国大型气田的成藏特征,总结出前陆挤压多期充注、克拉通台地欠压缓慢聚气、克拉通挤压长期充注、裂陷张扭晚期充注、富盐盆地生物气高效充注等5种主要天然气运聚成藏模式。根据成藏规律、物理模拟实验、数学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天然气运聚过程模拟研究应以时间要素研究为前提、以空间要素研究为基础、以动力要素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多种油气成熟度参数、包裹体显微观察、储集层沥青测试和颗粒荧光观察等,剖析了霍玛吐构造带的油气充注次序和充注史。研究认为,霍玛吐构造带原油来源于下白垩统吐谷鲁群烃源岩,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霍玛吐构造带主要存在2期成藏,第一期成藏大约距今10×106 a,以低成熟度原油充注为主;第二期成藏大约距今3×106 a,以天然气充注为主,伴随有较高成熟度原油充注;其油气藏经历2期充注,早油晚气,后期改造调整,并局部发生气侵分馏的成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观察、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全扫描荧光分析等实验方法,结合原油和天然气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系统地探讨了牙哈构造带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牙哈构造带经历了2期油气成藏过程:第一期发生在吉迪克组沉积期(23~12Ma),以三叠系黄山街组成熟的原油充注为主,该期原油充注量较少,原油从烃源岩排出并经过长距离侧向运移后,从牙哈构造带西侧注入,再向东部运移,在牙哈2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中形成46m的古油层,吉迪克组储层内未见古油层;第二期发生在库车组沉积以后(5~0Ma),以中下侏罗统大量成熟—高成熟煤型气充注为主,天然气分别从构造带东西两侧注入,再向中部聚集,天然气首先在浮力作用下向圈闭顶部聚集,迫使古油水界面向下迁移,后由于天然气持续充注,原油遭受气洗,最终形成现今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8.
文中采用生物标志物、链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纵向上来自沙三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但是,平面上,桥口油田主要是来自前梨园洼陷Ⅱ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油气具有多期充注特征,属于深部超压油气藏;马厂与三春集油田主要是来自葛岗集洼陷Ⅱ2-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充注时间单一,为常温常压油气藏。东濮凹陷南部油气藏普遍层薄、致密、低孔、低渗,具有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对于确认塔中地区奥陶系有利富集区至关重要。通过现有油气勘探成果、断裂体系特征等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多期充注的原油与天然气均通过11个油气充注点注入奥陶系储层,进而沿NW-SE向发生局部运移,11个油气充注点均位于NW向逆冲断裂与NE向走滑断裂纵切形成的断裂交汇部位。油气点状充注特征及NW-SE向局部运移控制了原油与天然气相关参数的分布:靠近油气充注点,油气性质出现异常分布,自NW-SE向异常逐渐减弱,表现为随着距油气充注点距离的增大,油气充注强度变小,原油密度逐渐增大,原油Ts/(Ts+Tm)指数、金刚烷指数(MDI)、TMNr指数、TeMNr指数逐渐减小,天然气干燥系数、气油比、油气产能逐渐减小,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变轻。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下一步油气勘探应更多聚焦于北部斜坡带西部,尤其是断裂交汇部位的上倾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29-2高含CO2气藏是秦南凹陷首个重大油气发现.基于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氦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天然气成因,并通过生烃史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了成藏期次和充注过程.结果表明:CO2的成因类型为火山幔源型无机成因气,烃类气为来自邻近洼陷沙河街组的油型气;气藏具有晚期快速成藏的特征,CO2与烃类应为同期充注,新近纪强烈活动的凸起边界断裂是其运移的主要通道,并且流体界面随着连续充注而逐渐降低.今后勘探应重视CO2分布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依据对千米桥潜山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果并结合板桥凹陷相邻地区的构造演化史、生烃史和潜山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特征 ,判定千米桥潜山共有四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充注的是来自板桥凹陷成熟度较低的天然气 ,充注时期大致在沙一段―东营组时期 ;第二期充注的是来自板桥凹陷生成的凝析油气 ,时间大致在馆陶末―明下段时期 ;第三期充注了来自板桥凹陷高成熟凝析油气 ,时间应在明化镇组时期 ;第四期充注了来自板桥凹陷和岐口凹陷的高成熟天然气 ,充注时间为明化镇组至更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运聚成藏史包括天然气的来源、运移通道、充注过程、充注期次及成藏各要素的配置关系。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借助天然气分析测试资料,对该气田沙四段气藏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动态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23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前梨园洼陷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在沙一段沉积期至东营组沉积末期,洼陷带生成的煤成气沿文东断层向上运移进入沙四段砂体,并沿着砂体高孔隙高渗透带向西北方向运聚,在沙四段储集层的有利部位聚集成藏,为一期连续充注成藏。其古气水界面比现今气藏的气水界面约低10m,表明文23沙四段气藏中的天然气在东营运动晚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散失。  相似文献   

13.
张迎朝  徐新德  尤丽  袁冰  甘军  李辉  邓广君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9):1320-1328,1450
利用海上钻井分析测试、地震等资料,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成藏综合研究方法,重新研究了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上渐新统珠海组主要低渗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文昌A凹陷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为主,为成熟的油型气,有别于邻区莺-琼盆地崖城13-1气田的煤型气。文昌A凹陷天然气源自下渐新统恩平组,且恩平组发育大范围的母质类型较好的浅湖相沉积,提升了该区油气资源潜力。5Ma以来天然气充注珠海组圈闭,目前珠海组储层因埋深大而变得致密。气源充足、源-储紧邻且压差大、油气运移通道畅通,是文昌A凹陷珠海组低渗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与地质条件。   相似文献   

14.
三肇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源岩生排气史、断裂活动史,分析了三肇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研究表明,该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充注过程主要有两期,分别是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其中泉头组沉积末期是主要成藏期,嫩江组沉积末期是次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运聚成藏史包括天然气的来源、运移通道、充注过程、充注期次及成藏各要素的配置关系.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借助天然气分析测试资料,对该气田沙四段气藏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动态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23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前梨园洼陷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在沙一段沉积期至东营组沉积末期,洼陷带生成的煤成气沿文东断层向上运移进入沙四段砂体,并沿着砂体高孔隙高渗透带向西北方向运聚,在沙四段储集层的有利部位聚集成藏,为一期连续充注成藏.其古气水界面比现今气藏的气水界面约低10 m,表明文23沙四段气藏中的天然气在东营运动晚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散失.  相似文献   

16.
基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S9油藏形成过程的物理实验模拟,探讨了该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油气成藏模式: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为油气源,断裂带为主要输导体,且活动期主要为志留纪晚期和二叠纪2期,也是2期主要成藏期。物理模型结构与研究区S9油藏目标层段的地质结构相似。设计了下部充注、断层输导、连续稳态与幕式充注的物理模拟实验。其中油气充注以幕式充注为主,设计5,10,15 MPa等3种充注压差;稳态充注为辅。断层设计了2种物性(高渗透率和低渗透率)与变渗透性(相对封闭)2种形式。研究断层物性、充注压差、充注方式变化对油运移路径和聚集量的影响,分析2个主要成藏期地质过程中的必要条件。结果表明,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储层具有志留纪-泥盆纪与二叠纪-三叠纪2期叠加成藏富集条件,存在早期大规模成藏聚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次,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缓慢向埕北断阶带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明下段末期以来的构造运动造成研究区断层活动强烈,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早期充注的沙三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奠定了现今研究区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8.
东濮凹陷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成因与充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为例,根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储层沥青等分析了天然气成因,从储层致密化及油气充注期等方面,研究了深层洼陷带、斜坡带致密砂岩气充注差异,并划分了气藏成因类型。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洼陷带以腐泥型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原油裂解气,储层在东营组沉积期和明化镇组沉积中期均演化为致密储层,普遍存在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明化镇组沉积后期—第四纪2期油气充注;东濮凹陷斜坡带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储层在明化镇组沉积中期演化为致密储层,以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油气充注为主。根据天然气成因、储层致密化进程及其与油气充注期的关系,将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2种成因类型:洼陷带2期致密混合型气藏,斜坡带晚期致密原油裂解型气藏。  相似文献   

1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文中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方法,开展储层特征、天然气成藏期次等研究,恢复孔隙度演化过程,讨论了各类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成藏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在早成岩阶段,凝灰质石英砂岩、高塑性岩屑砂岩及钙质胶结砂岩已演变为特低孔岩石,平均孔隙度为8%,不发生烃类充注,之后持续保持致密状态。石英砂岩、低脆性石英砂岩经历了早成岩机械压实、溶蚀及高岭石胶结作用,在第1期烃类充注时,平均孔隙度为23%,随后在石英压溶和胶结作用下孔隙度继续减小;在第2期大量烃类充注时,平均孔隙度为18%,随着烃类不断充注,储层越来越致密。因此,石英砂岩和低脆性石英砂岩储层在早期成藏阶段孔渗条件较好,且至成藏晚期储层致密化过程中仍发生广泛的油气充注,其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成藏的耦合关系为“边成藏边致密化”。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大量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但是有关深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充注特征和成藏过程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以板桥凹陷为例,综合利用测井、岩心、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从油气的来源入手,分析天然气的充注通道、动力和阻力的关系,探讨充注方式,同时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系统测试分析,探讨了板桥凹陷深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气充注特征及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深层天然气主要为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的混合气,来自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的沙三段烃源岩。依据烃源岩和储层的空间配置关系,深层天然气的源储结构主要为源储一体型、源储相邻型和源储分离型3种类型。深部砂层中的孔隙和裂隙以及断裂均可以构成深层天然气充注的通道,天然气的充注动力比较大,其中源储一体型在7.80~7.95 MPa,源储相邻型和源储分离型在4.80~9.55 MPa。断裂带的排替压力分布在3.14~7.05 MPa,砂层排替压力分布在0.01~0.29 MPa,充注动力均大于断层的排替压力和砂层的排替压力。源储一体型中的深层天然气第一种充注方式为由烃源岩直接向砂层充注,第二种充注方式为首先通过断层垂向运移,然后再向相连的砂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