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A油田Asmari组为连陆局限-半局限台地沉积,发育白云岩、灰岩、砂岩和泥岩多种岩性,由于受扎格罗斯造山运动影响,断层及裂缝发育,导致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基于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A油田Asmari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开展综合研究发现,A油田发育构造缝和成岩缝两种类型裂缝,主要以构造缝占主导。其中,以白云岩为主的A段裂缝发育程度高,裂缝密度大,但裂缝尺度小;以灰岩为主的B段裂缝发育程度低,裂缝密度小,发育中-大尺度裂缝。综合应力场模拟和地震叠前方位角各向异性研究A油田裂缝平面分布发现,裂缝主要分布在应力相对集中的断层附近和背斜轴部。结合构造及储层特征研究裂缝发育控制因素表明,扎格罗斯造山运动是研究区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其控制了裂缝平面分布,距离断层越近,裂缝密度越大;而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厚度主要控制了裂缝纵向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断缝体展布范围的精细刻画成为制约勘探开发的技术难点。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进行了地震预测,并总结了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西部地区断层欠发育,以背斜为主,整体上呈NE/NNE走向,东部地区三级、四级断层发育,主要呈NE向、近EW向与近SN向。已发现裂缝受研究区三级、四级断层控制,走向以近EW向为主,以平缝(<10°)和低角度缝(10°~30°)为主,在须二段上亚段T3x2-2砂组和中亚段T3x2-4砂组最为发育。新场地区须二段裂缝可以分为断层相关和褶皱相关裂缝2类成因,针对断层相关裂缝,最大似然属性能够更客观地刻画断层滑动面,混沌(构造熵)属性能够刻画断层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针对褶皱相关裂缝,曲度属性能够刻画褶皱相关裂缝发育区。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断缝体、断褶缝体和褶缝体3种类型,其中,以断缝体、断褶缝体普遍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断层附近,在局部地区发育褶缝体,通常分布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是低孔、低渗的块状砂砾岩油藏,裂缝发育,既有构造缝,也有非构造缝.据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和薄片鉴定,将裂缝分为4种类型微裂缝、斜交裂缝、高角度裂缝和网状裂缝.油藏西部以低角度缝为主,裂缝倾角为0~40°,方位为170~180°;油藏东部多为高角度缝或直劈缝,裂缝倾角为10~60°和80~90°,方位为60~120°和170~190°.认为岩性和局部构造位置是控制该油藏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不同岩性交互的层段裂缝发育程度高.构造缝主要为剪切裂缝,裂缝延伸方向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相关,非构造缝为砾缘溶蚀缝等.图6参11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研究区牛东区块发育在其北部斜坡带上,储层卡拉岗组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为搞清火山岩裂缝发育规律,探求火山岩裂缝对产能的控制作用,应用FMI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得出:卡拉岗组火山岩裂缝纵向上,早期C2k5层组发育低角度缝、中-低角度缝和中-高角度缝,随着火山喷发强度逐渐减弱,C2k4、C2k3、C2k2、C2k1层组发育低角度缝、中-低角度缝,中-高角度缝和高角度缝不发育;平面上,由靠近主断裂的北东向构造高部位向远离主断裂的南西向构造低部位裂缝发育密度逐渐降低,由张性裂缝逐渐过渡为剪性裂缝.裂缝类型与产量相关性强,典型高产井以风化裂缝为主,少量高角度构造裂缝沟通,风化裂缝以倾角不一、走向多方位和网状交织为特征.裂缝产状与含水相关性强,典型高含水井裂缝走向垂直区域挤压构造带,以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纵向易水淹.预测结果与开发实际吻合度较高,为油田下一步精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水力裂缝的分布规律对致密砾岩油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对玛湖凹陷已压裂砾岩油区的水平取心井MaJ02井的岩心裂缝观察,剖析了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中水力裂缝的类型、产状、组系、开度、密度及支撑剂充填情况,明确了其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玛湖凹陷MaJ02井百口泉组岩心中发育的水力裂缝条数占总裂缝数的77.6%,走向为90°~110°,倾角为70°~90°。(2)研究区主要发育以走滑机制形成的剪切缝,占比为65.8%,其次为张应力形成的张性缝,占比为34.2%。剪切缝多成组出现,开度较小,多为全充填,裂缝面以“穿砾”为主,多条裂缝叠加而形成缝网破碎带;而张性缝多为单条出现,开度相对较大,裂缝面不规则,为全充填或半充填,裂缝面以“绕砾”为主。(3)研究区取心井与已压裂井距离越小,压裂段射孔簇间距越小,水力裂缝密度越大。在压裂工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泥质支撑漂浮砾岩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的裂缝相对发育,砂质含量越高,水力裂缝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心裂缝观察和测井资料研究,发现红车断裂带裂缝类型主要包括4 种非构造缝(层间缝、缝合线、溶蚀缝和成岩缝)以及4 种构造缝(水平缝、低角度缝、斜交缝和高角度缝)。统计发现,红车断裂带约50%裂缝全充填,37%半充填,13%未充填。充填物有方解石、硬石膏、沸石、硅质、绿泥石以及其他自生矿物。裂缝宽度0.1~20 mm,以1~4 mm 为主;90%以上的裂缝倾角分布在10~50°,裂缝走向以北东向为主,次为近南北向和北西向。裂缝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主要是构造高点、构造交汇点和断层发育区,裂缝发育程度随储集层岩石的脆性增加而增加,裂缝发育程度与开度均随储集层埋深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张兆辉  杜社宽  陈华勇  于红果 《石油学报》2018,39(10):1130-1140
火山岩油气藏与裂缝有关,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火山岩裂缝的定量表征方法,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裂缝"点"、"线"、"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精细解释了岩性和裂缝,并确定了裂缝参数的计算方法,获得了裂缝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高角度构造缝是石炭系主要裂缝类型;基性熔岩和酸性侵入岩中裂缝发育率、裂缝层密度明显高于角砾岩和凝灰岩,是裂缝发育的主要场所;单层厚度小于15 m,裂缝易发育,呈现"单段式"发育模式,裂缝层密度大、裂缝发育率高;单层厚度大于15 m,裂缝较难发育,且集中分布在岩性体顶部和底部,呈现"三段式"或"二段式"发育模式,整体裂缝层密度小、裂缝发育率低,但局部高;风化壳可以促进紧邻岩性体中裂缝发育,改变发育模式。裂缝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石炭系风化壳顶面以下250 m内,且向深部裂缝发育程度逐渐减小,而平面上断层附近是裂缝层密度、裂缝发育率的高值区,且沿断层呈趋势分布。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须五段是新的勘探开发层位,储层岩性主要为致密砂岩和泥页岩,天然裂缝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其储集能力和渗透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须五段裂缝,总结出须五段裂缝以构造成因类型为主,剪切缝主要发育在砂岩中,张性缝主要发育在泥页岩中,产状类型以斜交缝为主,有效程度较高;运用多元判别概率法和分形分维数值计算法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分别对砂岩和泥页岩地层建立裂缝识别标准。最后综合考虑岩性、构造、断层等地质因素建立了裂缝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认为裂缝发育区和较发育区主要位于区域内构造高点位置以及东部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9.
杏树岗油田储层为低孔一低渗(特低渗)储层,裂缝对该区储层的油气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该区主要发育构造缝和成岩缝,其中构造成因的剪切缝和张性缝最为发育,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构造缝以大于75。的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充填程度差,有效性好。裂缝发育方位为NE、NW及近SN,其中NE向裂缝在该区占优势 明水组沉积末期是该区裂缝的主要形成时期,主要形成NE向高角度(直立)张性缝缝 裂缝的发育分布与岩性、层厚、构造位置等因素有关;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也不同;随着层厚的增大,裂缝间距变大,密度减小,裂缝发育程度显著降低;裂缝与构造部位(断层)关系密切,随着距离断层越来越远,裂缝密度呈递减趋势,发育程度也明显降低;裂缝发育好的地区位于工区中部较大规模断裂带两侧以及多组断裂带交汇地带。研究成果对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YB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北YB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储渗空间,提高了单井产能。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岩心资料及成像测井资料认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倾向NW,西北部地区以中低角度缝为主,中东部地区以高角度缝为主。西北部地区裂缝发育主要受控于九龙山背斜带,在背斜翼部转折端和倾没端裂缝较发育;中东部地区裂缝发育主要受控于断层,沿大型断层呈南北向条带分布,断层上盘及构造高陡部位裂缝较为发育。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包括构造幅度、构造部位、岩石类型和岩性组合等,其中,构造幅度、岩石类型为西北部裂缝的主控因素;构造部位、岩性组合为中东部裂缝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风南5井区位于乌尔禾地区,该区二叠系夏子街组(P2x)岩性分为3种类型:正常碎屑岩以泥岩、砂砾岩互层为主;异常高阻致密层以云化凝灰质砂砾岩为主;相对低阻储层以凝灰质细(中细)砂岩为主。油层主要位于异常高阻层中的相对低阻储层段。异常高阻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其展布主要受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下坡折控制,在夏二段二砂组(P2x22)有所发育,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乌南断裂—风10井断裂夹持的构造高部位应力集中带,NW-SE向主要受断裂控制,NE-SW向主要受岩性控制。储层储集空间为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裂缝主要为斜交缝、直劈缝,裂缝为异常高阻段储层重要的渗流通道。储层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差储层。该类储层纵向油层厚度大、产量高,为该区二叠系P2x增储上产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2.
靖安油田长6油层组天然裂缝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露头与岩心入手,从储层所处地下环境出发,系统研究了靖安油田6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长6储中天然裂缝特别是构造缝不发育,仅发育少量的微细裂缝,微细裂缝分布分散,大小一般为微米级,长的可达几千微米,短的仅为500um,宽度在300um左右,经测定裂缝孔隙平均为0.073%-0.096%,改善储渗流能力有限,并根据微细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区域地应力演化史建立了储裂缝发育及分布模型,指出微细裂缝在纵向上分布不均匀,同一小层内张性缝主要分布在上部,以直立或近于直立缝为主,剪切缝位下部和层面附近,以小角度或小平缝为主,这一结论对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了断层和3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类型有区域构造缝、水平缝(包括层理缝与缝合线)和成岩缝,其中,区域构造缝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上古生界各层位均发育,缝合线在山2段中下部和太原组灰岩中都可见到,层理缝仅见于山西组山2段中下部,成岩缝仅见于石千峰组千5段.断层为逆断层,断穿了上古生界下部气藏的区域盖层和烃源岩.裂缝和断层分布对研究区重点勘探层位山2段、盒8段和千5段的天然气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伴生的层理缝和缝合线的分布控制了山2段天然气富集区;区域构造缝的分布促进了盒8段天然气的富集;而千5段天然气的富集则依赖于本区断穿上石盒子组的断层和区域构造缝的分布.图6表2参29  相似文献   

14.
中亚阿姆河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断层对侏罗系盐下天然气聚集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阿姆河右岸区块东部三维地震、岩心和生产资料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度断层对卡洛夫阶—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盐下碳酸盐岩主要发育NE、NEE向两组逆断层和NWW、EW、NNW、SN向四组走滑断层,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的逆断层相关褶皱和压扭性的正花状构造为主;断层主要形成于新近纪,NEE向逆断层在喜马拉雅早期挤压作用下形成,NE向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形成于喜马拉雅中晚期的压扭应力场;断层分布具有分带性,南北方向以阿高左行走滑断裂带为界,南侧逆断层以NE向为主、北侧逆断层逐渐过渡为NEE向,SN向走滑断层则主要分布于玛霍断裂带以东。根据规模可划分为控构造带断层、控圈断层、改造断层和微断层4类,前3类多从基底断至盐膏岩,控制了缝洞储层的发育和天然气运移,断层的活动强度越高,缝洞储层越发育,天然气富集程度越高。根据断层特征划分为3类有利区带:Ⅰ类为临近控构造带断层和控圈断层的强充注规模缝洞型气藏发育区;Ⅱ类为临近改造断层的局部低充注的缝洞型气藏发育区;Ⅲ类为临近微断层的裂缝—孔隙型或裂缝型气藏发...  相似文献   

15.
杨家坝油田砂岩储层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倾斜缝为主,裂缝发育密度受岩性、厚度和构造位置影响明显。粉砂岩中裂缝密度最大,薄砂层中裂缝密度大于厚砂层,边界断层对裂缝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靠边界断层附近,裂缝密度高,沿鼻状构造轴部裂缝密度大于翼部。结合动态资料分析了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裂缝的存在提高了油层的产量,但边水和注入水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导致油藏采收率低;薄砂层裂缝发育,水淹严重;杨家坝油田开发后期的挖掘潜力仍在厚油层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复合成因裂缝3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张裂缝;成岩裂缝主要为水平层理缝,其次是成岩缝合线;复合成因裂缝主要包括构造-成岩裂缝、构造-表生裂缝和岩溶裂缝。构造剪切裂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发育有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它们在不同层位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北东-南西向裂缝为层位的优势裂缝发育方向。裂缝的倾角主要在70°以上,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的纵向延伸长度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裂缝在岩石力学层内发育,并终止于力学层界面上。裂缝密度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等地质因素控制。随着塑性矿物含量与岩石层厚的增加,裂缝密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断层与褶皱构造对裂缝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使得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距断层面与褶皱轴面的距离越远,裂缝密度也逐渐降低。岩溶作用影响溶洞上部岩层中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溶洞上部岩层中,主要发育近直立裂缝、斜交裂缝和近水平裂缝3种产状类型的裂缝系统。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是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储层中普遍发育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天然裂缝,对储层渗流规律和气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川中地区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及试井分析等资料,在明确天然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控制天然裂缝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并探讨天然裂缝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主要为层理缝和缝合线;(2)构造剪切裂缝为灯四段储层主要裂缝类型,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走向主要包括NNW-SSE向、近EW向、NE-SW向和近SN向;(3)裂缝有效性受控于裂缝形成时间、胶结和溶蚀作用、裂缝产状及现今地应力,NNW-SSE向和近EW向剪切裂缝有效性相对较好;(4)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岩性、岩石力学层厚度及断层等密切相关,泥晶云岩中裂缝更为发育,随岩石力学层厚度增加,裂缝密度减小、规模增大,主干走滑断层附近,尤其是断层端部和叠合区域,裂缝发育程度更高;(5)裂缝发育程度和有...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裂缝特征及发育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其奥陶系储层类型为构造缝和溶蚀孔、洞、缝等次生孔隙组成的缝-洞型。根据岩心裂缝观察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发现塔河油田裂缝类型主要有压溶缝合线、成岩缝2种非构造缝和水平缝、低角度缝及高角度缝等3种构造缝。通过统计发现:裂缝小缝占43.0%,中缝占44.6%,大缝占12.4%;水平缝占40.75%,低角度缝占26.50%,高角度缝占32.75%;全充填缝占56.27%,半充填缝占17.19%,未充填缝占26.54%;裂缝倾向主要以NE 300°~330°为主,次为近南北(0°~10°)向和SE 160°~170°。裂缝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主要是构造高点、构造交汇点和断层发育区,裂缝发育随储层岩性脆性增加而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及开度均随储层埋深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裂缝直接影响页岩储层特性和页岩气井单井测试产量。通过岩心和露头宏观裂缝描述、偏光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裂缝观察发现,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宏观裂缝和微裂缝发育,可划分为顺层缝和非顺层缝。宏观裂缝中,顺层缝主要为页理缝和层间滑移缝,非顺层缝主要为斜交缝和垂直缝。微裂缝中,顺层缝主要为页理缝,非顺层主要为生烃增压缝、成岩收缩缝和溶蚀缝。含气页岩的裂缝以顺层缝为主,75 %的宏观裂缝和87 %的微裂缝均为顺层缝。裂缝密度和分布受埋深控制,埋深大于3 500 m地区裂缝集中发育于龙一1(1-3)小层,而埋深小于3 500 m地区裂缝集中发育于龙一1(1)小层。且随着埋深增加,宏观裂缝和微裂缝的密度均增大,部分井中埋深大于3 500 m含气页岩井宏观裂缝密度是其他埋深小于3 500 m同层含气页岩的10倍。页岩有机碳含量和层理类型也影响含气页岩的裂缝密度,高总有机碳含量的条带状粉砂型和砂-泥递变型水平层理页岩裂缝密度最大。裂缝发育有利于优质页岩段形成,埋深小于3 500 m地区优质页岩段主要发育于龙一1(1)小层;埋深大于3 500 m地区优质页岩段发育于龙一1(1-3)小层,部分井龙一2亚段底部由于成岩收缩缝发育,也成为优质页岩段。  相似文献   

20.
裂缝是影响永进油田超深层致密砂岩油气层产能的重要因素,但多种类型裂缝的发育导致其测井识别难度大。在研究区裂缝系统描述的基础上,划分裂缝类型,系统分析不同类型裂缝的常规测井特征,采用曲线重构放大裂缝信号,综合利用小波分解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开展裂缝识别。结果显示,研究区以水平缝为主,少见垂直缝和高角度斜交缝。裂缝发育段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基于重构曲线的小波分解能够识别薄层水平缝、垂直缝和高角度斜交缝,但对于厚层水平缝发育段识别效果较差,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法能够同时识别大段水平缝以及薄层裂缝。该技术思路可有效识别研究区裂缝发育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