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漆改性研究及漆酚金属高聚物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综述了生漆改性研究的概况 ,总结了漆酚金属高聚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 ,提出了今后生漆改性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漆酚化合物是具有C15或C17烃基侧链的邻苯二酚结构,侧链不饱和度为0~3。漆酚良好的抗肿瘤、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不同不饱和度烃基漆酚单体的分离方法进行了叙述,介绍了通过对漆酚的苯环或侧链烃基进行化学结构修饰这2种途径以获得结构相对稳定的漆酚衍生物,并阐述了漆酚单体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抗氧化、抑菌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曾品涛  李东旭  廖梦  余钺 《中国生漆》2020,(3):30-33+41
应用RP-HPLC研究了生漆中漆酚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4.6×150mm,4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5nm,柱温40℃。该方法使各漆酚成分得到较好分离,建立了生漆中漆酚的指纹图谱,并对中国生漆样品进行了相似度计算,根据检测结果得到了19个共有峰。该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为生漆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别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毛细管柱分离鉴定中国生漆中漆酚的组成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自制强极性 DEGS 毛细管柱从中国生漆中分出硅醚化漆酚21个,经 GC/MS 鉴定出饱和漆酚1个,侧链 C_(15)、C_(17)的单烯漆酚3个,二烯漆酚4个,三烯漆酚5个,并用红外进一步证明单烯以顺式结构为主,三烯漆酚中有共轭双键,也有末端双键。  相似文献   

5.
6.
毛蕾蕾  钱叶苗 《中国涂料》2008,23(12):56-58
介绍了生漆中漆酚的结构以及在国标中的限量;重点介绍了漆酚的测定方法,并对测定漆酚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生漆的组成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简述了生漆成膜的物质基础及成膜特征 ,分析了生漆涂膜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认为生漆涂膜中漆酚多聚体及其漆酚—多糖—糖蛋白的高分子复合物结构 ,决定了生漆漆膜的性能 ,生漆与其它涂料相比 ,既有共性 ,但不乏独创之处 ,为合成新型功能复合涂料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咪唑和三唑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再峰  罗富英 《精细化工》2005,22(8):619-624
以2,4-二氯-α-氯代苯乙酮、取代甲苯、咪唑、三唑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个咪唑醚类和16个三唑醚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对化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o infestans)和秧苗枯萎病菌(Phizoctonia)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测定表明,25个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Ⅲa、Ⅲb、Ⅲd、Ⅳg、Ⅴb、Ⅴc等6个化合物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 mg/L时,对两种病菌的抑菌率达80%和50%以上,初步分析了化合物抑菌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漆》1997,16(1):23-29
本文研究新型漆酚钛螯合高聚物防腐蚀涂料中试产品的性能及其结构特征。该涂料时强酸、强碱、盐溶液和多种有机溶剂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热分析表明使用温度可达372℃.1#漆导热系数为0.10KCal/mhr℃,2#漆0.6KCal/mhr℃;1#漆体积电阻率P=8.6×1014Ω·cm,2#漆P=5.0×106Ω·cm。IR、MS、GPC测定结果表明该涂料是含有以钛为中心原子的漆酚钛螯合高聚物.  相似文献   

10.
环氧改性漆酚的涂料因具备成膜快、耐酸碱腐蚀良好、耐磨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防腐、仿古建筑、家具涂装等领域。本文以生漆中的漆酚为基料,经环氧改性处理后,进一步研制出4种改性涂料:清漆I、防腐涂料I、底漆I、红色涂料I,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漆酚与环氧树脂E44投料比为1∶1,溶剂HB用量为40%-45%,反应温度在127℃~130℃反应6h制备的环氧漆酚性能最优;当环氧改性漆酚的粘度控制在60pa·s,固含量在36%~45%,增加2%湿润剂及1.8%增稠剂后制调制出的4种涂料稳定性好,性能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海松酸为原料,经酯化、SWERN还原、硫代、溴代等反应,制备了丙烯海松酰胺、丙烯海松肟酯、丙烯海松希夫碱、丙烯海松酰腙、丙烯海松酰基硫脲、丙烯海松噻二唑6大类共53个新化合物;采用IR、NMR、元素分析、质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合成的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菌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并建立了抑菌活性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以期指导下一步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16种氟化酚的结构与其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以16种氟化酚的量子化学和理化参数作为输入,对梨形四膜虫的急性毒性作为输出,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分析和检验所得模型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所构建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 8、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81 8、标准偏差为0.01、残差绝对值≤0.04,应用于外部预测集,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93 6;而多元线性回归(MLR)法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0 2、标准偏差为0.119、残差绝对值≤0.28,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80 3。结果表明,ANN模型获得了比MLR模型更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漆》2015,(4):49-53
本文以漆酚(URU)和含羟基氟树脂(HFR)复合,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得到一系列漆酚聚氨酯型复合膜,通过物理机械性能和疏水性能测试遴选出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当HFR∶URU=60∶40(质量比)时,漆膜的物理机械性能最佳。其样品的表干时间为1 h,实干时间小于12 h,硬度为2 H,附着力2级,冲击强度为50 kg·cm,对水静态接触角为98°。然后测试该样品的抗溶剂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能、耐热性能、抗老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耐酸、碱、盐和有机溶剂;2000 h的紫外线照射后,该样品的失光率仅为6.46%;最大热失重温度为476℃,600℃的残炭率仍为16.2%,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常温快干复合涂膜。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类脂成分主要包括烃类、聚戊烯醇类、萜烯醇类、甾醇类等化合物,银杏叶聚戊烯醇是重要的银杏叶类脂成分,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肝细胞再生、抑制癌细胞转移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研究银杏叶类脂的化学成分,聚戊烯醇衍生物的合成以及抑菌和抗氧化作用,为银杏叶资源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高效利用,扩大其药理药效应用范围,以及保健功能产品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漆酚为基体,铜为导电填料,利用紫外光固化法制备漆酚/铜复合导电涂料,讨论了涂膜中铜的含量对漆膜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漆膜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辐照下,漆酚/铜混合物涂膜可快速固化。当铜含量达到45%(wt%)时,漆膜的表面电阻率为13.1Ω·cm,耐冲击强度50kg·cm。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来源于药用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五环三萜类天然活性产物,具有显著而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然而,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强等缺点限制了其转化成为临床抗肿瘤药物。为此,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迄今,针对其进行的结构修饰主要集中于A环C-2、C-3位,B环的C-6位及E环的28位,主要有酯化、酰胺化及引入药效基团等修饰,此外,部分非常见的修饰位点同样对抗肿瘤活性有重要影响。综述了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的结构修饰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雷公藤红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在B3LYP/6-31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21种苯甲醛缩氨基硫脲类菜青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量子化学参数,结合疏水性参数与化合物对菜青虫酚氧化酶的抑制活性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SAR)。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及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843和0.514,用预测集样本进行了外部预测,所得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系数Q2ext为0.670。模型结果表明:8号位引入供电子基团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分子体积愈大,化合物对菜青虫酚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愈小。  相似文献   

18.
许同桃  高健 《化学试剂》2012,34(9):849-852
以丹皮酚和脂肪胺为主要原料,合成9种Schiff碱化合物,并对标题化合物进行表征。利用细菌作为生物指示,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抑菌性能;通过DPPH.分析法,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对所受试菌种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清除自由基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19.
以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9个吡唑酰胺类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确证。初步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TM-1、TM-5、TM-6在400 mg/L质量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Speer)有优异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13个取代氮杂环化合物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应用线性溶解能关系及分子连接性指数两种方法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类化合物危害性评价的初评。研究表明,分子体积和偶极性-极化性是该类化合物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增大分子体积及减小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该类化合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